APP下载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2018-04-2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脏外科监护室监护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加上公众不良作息、饮食以及内在因素等影响,心脏组织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且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心脏病患者,发病位置比较特殊,通常起病急,所以需要慎重对待,临床上对于心脏外科手术研究较多,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逐渐引入心脏外科手术检查和治疗中,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轻了不良刺激和影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实施心脏外科手术,医护人员不仅要注重做好术前术中护理,还要在术后出院后给予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往往安排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重点治疗和监护,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才会转到普通病房开展持续治疗。所以尤其对术后注意事项等要多加预防,定期进行复查,一旦发现不适立即就诊,才能全面降低复发的风险,避免病情加重,再次返回重症监护室。一旦重返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较高,所以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前制定预防办法和措施,能够大大减少病危危险,也是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的使命[1]。文章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09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且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又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合计27例进行分析,对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回顾性研究。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为(49.4±9.8)岁。

1.2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情况研究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日常护理不当,或者不注意做好出院后科学持续治疗,自我控制意识差,将会进一步增加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结合此次调研主题,本人对我院收治的27例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导致再次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诱发因素等。

临床上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情况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总结分析发现,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一是术后活动性出血,实施瓣膜置换术的心脏外科疾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这就大大增加了严重出血的概率,一旦出现剧烈活动或者运动量不适,就会导致出现活动性出血,进而加剧心脏负担,有再次返回重症监护室的风险;二是由于严重心率失常而导致再次入院,主要诱发原因是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进而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受限,从而引发患者手术后心率减慢,起搏器很难有效带动,引发严重的心脏骤停,或者由于脉压进一步缩小、血压下降过低,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2]。三是意识障碍,由于出现脑梗死和高钠血症,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该病症,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四是出现术后呼吸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期间呼吸系统出现并发症,就会引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进而导致再次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情将更加严重。五是出现术前肾功能损伤严重,虽然通过实施心脏外科手术保住了生命,但由于肾脏功能代谢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再次出现心脏功能受损并发症[3]。

通过对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合此次调研情况,从上述五种因素入手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诱发原因。

此外通过全面访谈和分析可知,除了上述客观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属于患者或者医院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再次返回重症监护室,比如医院重症监护室床位比较紧张,给那些紧急需要的病患留置,所以一些患者手术后病情还未完全稳定就带着相应的药品转为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和护理,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对于重症监护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难免会影响护理效果,加上重症监护室每天的费用较高,患者及其家属出于经济原因等考虑,也可能做出离开重症监护室的决定,如果病情控制不住或者进一步恶化,也会进而返回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4]。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总结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因素分布情况。

2 结果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具体情况统计分析见表1。

通过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单一因素而导致入院的,也有多种因素而导致出现入院的情形,结果显示2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于活动性出血、13例患者由于严重心率失常、2例患者由于术前肾功能损伤严重、4例患者由于术后呼吸衰竭、22例患者由于神志改变原因再次重返重症监护病房。同时对这些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抢救,结果有2例患者经过抢救后无效死亡。

3 讨论

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而言,想要全面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情复杂和蔓延的可能,就需要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出院。一方面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严格按照诊疗流程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让护理人员全面熟悉环境,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而进行总结,定期开展培训和技能考核,注重对突发事件和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考核[5]。同时要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从重症病房向普通病房的转接,严格按照交接程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治疗重点难点进行及时全面沟通,并做好记录,提高交接质量,确保从重症监护室向普通病房顺利过渡[6]。

此外还要注重个体化护理,通过对不同病患的不同情况制定综合性动态治疗和护理方案,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环境卫生营养安全护理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对病症正确性认识,进而促进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康复[7-8]。

表1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统计结果

[1]黄莲香,孙洁群,林顺意.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7,38(11):2178-2179.

[2]管咏梅,庄周颖. 64例心胸外科患儿术后重返重症监护室分析与对策[J]. 护理学报,2017,24(15):57-59.

[3]沙莎,韩培立.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3):25-27.

[4]郑燕学,陈锡阳,王普,等. 重症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1):15-19,24.

[5]苏楠楠. 成人心脏术后再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8):100,102.

[6]张乐.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重返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及危险因素[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2-33.

[7]陈英,王红,周晔,等. 重症监护病房心脏外科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11):844-848.

[8]张超,高致炳,高建朝. 心脏外科患者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4833-4835.

猜你喜欢

心脏外科监护室监护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