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因子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8-04-25满晓红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辽阳11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格瑞洛桡动脉氯吡

满晓红 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PCI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不少患者术后会出现支架内血小板聚集现象,从而导致支架内的再次狭窄[2]。现探究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并以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进行对比,探索二者对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选出136例为观察组,随机分成两组,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至少有一处狭窄,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的12h内接受PCI术治疗。A组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在39~67岁,平均(58.6±5.5)岁。B组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在42~69岁,平均(58.2±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同期选取130例接受非介入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50例,年龄在41~64岁,平均(57.6±5.2)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急诊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右前臂平伸外展约30~45˚,然后进行操作部位的常规消毒处理,于患者前臂桡动脉搏动最强点作为穿刺点,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的皮下麻醉,然后使用穿刺针穿刺桡动脉,插入桡动脉专用的导引导丝,退出穿刺针,沿着导丝将6F桡动脉鞘管置入,先将200μg硝酸甘油以及3000U普通肝素混合后注入鞘管中,经X射线检查确认超滑导丝插入Terumo通用冠脉造影管,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血管后制定介入方案,先给患者补充肝素到8000U,然后沿着导丝插入6F指引导管,并且在X射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至病变血管的冠脉口,按照常规介入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术后立即拔除鞘管,对穿刺口加压包扎处理。术后,A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维持剂量90mg/12h;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维持剂量75mg/12h。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2个月。对照组患者则接受非介入治疗,给予患者保守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他汀类药物等治疗,治疗1周后根据病情变化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于术后第1d、术后第7d对A组和B组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炎症因子水平(IL-6)的检测;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与B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住院期间,A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7%,B组患者为7.69%,两组经对比检验,P<0.05,详见表1。

2.2 A组与B组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对比。见表2可知,术后第1d两组患者的MPAR、炎症因子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第7d,两组患者的MPAR、IL-6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而A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P<0.01。

表1.A组与B组的对比

表2.A组与B组血小板功能、炎症因子对比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伴有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等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是试图改善患者的心肌组织血液灌注水平,逐步恢复心肌的正常供血供氧。而与非介入的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PCI术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1)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广;(2)通过术中冠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靶血管的部位以及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重程度、危险的分级,通过介入机械方式快速开通病变靶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更低,证明介入治疗效果更好。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合理确定介入治疗的时机、方案等。

在ACS的发病、进展以及PCI术后再狭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起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上在ACS患者PCI术后多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是氯吡格雷需要应用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进行生物转化,而转化率则存在个体差异,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变异性制约现象,进而影响到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3]。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型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快速实现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而且与P2Y12受体实现可逆性的结合,不会对受体构象造成永久性改变,降低出血的风险;另外P2Y12受体表达于炎症细胞表面,故而替格瑞洛又能起到较好的抗炎效果,有效预防PCI术后的冠脉再狭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7d,A组患者的MPAR和PRU均低于B组,且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1。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1]王群,林文华.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7):77-79.

[2]杨五小,来春林,陈福恒,等.应用Monoclonal技术分析PCI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ACS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4):453-457.

[3]梁茜,杨希立,张健瑜,等.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99-802,812.

猜你喜欢

格瑞洛桡动脉氯吡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