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8-04-25李文静丹东市凤城爱尔眼科医院辽宁丹东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直肌斜视结膜

李文静 丹东市凤城爱尔眼科医院 (辽宁 丹东 118100)

现阶段,临床中主要运用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然而具体对哪种方法进行选择,要视情况而定。显微镜下的手术由于视野比较清晰,医生在手术操作时比较精细和准确,能够对损伤进行减少,促进手术效果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本院眼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儿童共同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择显微镜下儿童共同性斜视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具体研究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了本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眼科收治儿童的斜视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50例,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该组患者的年龄为2.5~13岁范围内,平均(5.8±1.6)岁,患者的病程为0.2~4年,平均发病的时间是(1.5±0.9)年;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该组患者的年龄是3~12岁,平均(4.6±1.5)岁,发病时间是0.3~4年,平均(1.9±1.5)年。鉴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进行相关对比[1]。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以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的治疗方法,操作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手术开始之前,要设计好手术方案,对患者实施全麻,主要包括,直肌缩短术和直肌后徙术选择,直接把显微镜倍数放大到6或者6的倍数,紧接着,展开具体操作,让其直肌得能够充分暴露,然后去掉患者的肌间膜,在操作时,要对患者肌鞘完整保留,在弯窿部结膜中可以打开切口,然而把患者眼外肌进行完整勾出来,在对患者的肌肉长度作一确定,对直肌进行剪短的过程中,把患者的眼外肌勾出眼外,然后,进行肌肉缝合,还要把患者的线结在结膜下端进行放置,待到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眼部要仔细包扎。

1.2.1 在窟窿部位要对直肌后退术做出球状的结膜切口,其长度是4mm,待到钩取直肌以后,对其进行分离,对肌间膜和节制韧带进行剪开,在肌端后的1mm位置处运用6-0可吸收线进行双扣环式的缝扎,将肌肉附着位置进行剪断,肌肉按照术前设计量,之后后徙至到预定的位置处,巩膜运用褥式缝合,利用缝线可以做出活结,儿童患者成坐起状态,对结扎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整,球结膜进行复位之后,进行缝合。

1.2.2 直肌缩短术的结膜切口和钩取与分离直肌的方法都和直肌后退术一样,按照术前设计的缩短量处1mm位置的肌肉处,运用6-0可吸收线进行双扣环式的缝扎,对附着点位置的肌肉进行剪断,把需要缩短的肌肉剪除,对其缝线之后打一个活结,让患者坐起,对结扎进行观察和调整,球结膜复位之后,要用8-0的可吸收线进行持续性的缝合。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球结膜的切口是8mm左右,对其不予以显微镜操作,除此之外的所有方法和观察组一样[2]。

1.3 术后处理

在手术结束之后,要给与患者氟美童滴眼液,每天4次,可乐必妥的滴眼液,也是每天4次,在晚上的是受,要对泰利必妥眼膏进行涂抹,术后一周可以拆线,14d后对患者进行引导,让其参与同视机双眼的三级功能活动。同时,在手术结束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随访,为期3~6个月,对所有患者在眼位和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按照中华医学会中的眼科学会斜视和小儿眼科学会修订的斜视标准进行评价,共同性的斜视手术临床效果可以划分成:完全功能的治愈:主要表现为双眼的视力水平恢复正常,不论是什么情况下患者的眼位都是正位或者是少量隐斜状态,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在中心窝有融合,患者的中心窝立体视小于60,没有自觉症状;不完全功能的治愈:主要表现为,轻度弱视和有融合以及小度数的眼位偏斜,同时,还有正常或者是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和自觉症状,患者的黄斑和周边部成立体视。临床治愈:主要表现为,患者没有双眼单视的功能,只有对外观的改善。

1.4 观察项目

待患者的手术结束之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视力方面的矫正效果实施观察和比较,主要有,显效:儿童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斜视度数小于5%;有效:儿童病情有了显著改善,患者的斜视度数范围为(5%~10%);无效:儿童病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斜视度数大于10%。

1.5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SPSS18.0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本次研究的检测结果用(±s)表示,两组之间的对比用χ2分析,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26例(52%),有效的例数为23例(46%),无效的例数为1例(2%);对照组的显效例数有12例(24%),有效例数有21例(42%),无效有17例(34%);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66%,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矫正效果的对比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显微镜下的斜视矫正手术运用在儿童共同性斜视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对患者眼部肌肉组织位置的解剖结构清楚地显示,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防止手术对于大血管所产生的误伤,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防止避免并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对视野干扰不断减小,促进儿童治疗效果和手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后续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说,显微镜手术在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的运用,疗效非常显著,有助于对患者本身的临床症状不断改善,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和提升,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地运用[3]。

[1]王雅坤,解正高,王虹.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6):447-449.

[2]陈荆生,谢文,张进,等.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4):738-739.

[3]俞洪涛,王虹,刘凯峰.局部麻醉或辅助地西泮在斜视矫正术中的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5,35(10):958-961.

猜你喜欢

直肌斜视结膜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直肌返折术治疗水平斜视60例临床研究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
结膜松弛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