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自爱”思想对精准扶贫的理论架构

2018-04-24甘茗姜晓武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儒家精准扶贫

甘茗 姜晓武

摘 要:正值2020年我国全面脱贫计划的关键阶段,面对扶助不自强,挤占扶贫资源等扶贫工作问题,儒家以“仁”为目的的“自爱”思想,强调爱身、爱心、注重人我关系,能够重新架构精准扶贫工作中伦理道德的缺失,顺利助推我国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儒家;“自爱”;精准扶贫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正向着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稳步推进;然而,贫困户面对扶助不自强,非贫困者挤占扶贫资源等扶贫工作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不仅有扶贫制度等客观方面的固有缺陷,更多的是来自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缺失。

一、儒家自爱思想的内涵

(一)爱其身——对生命之爱

孔子告诫弟子珍爱生命,“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避免自身和生命遭受伤害,不入危邦、不居乱邦。不仅如此,孔子自己也非常“重生”,在选择同伴时,不与“徒手斗虎,徒步过河”的人共事,而是“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孟子也认为“生,我所欲也”,懂得自爱,重视自己生命的人不站立于危墙之下。而除了“欲生”,孟子也重视“养身”。“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无尺寸之肤不养也。”认为人对于身体每一部分都要爱护、保养。

(二)爱其心——由表及里

爱其心,即自爱不仅有生理之爱,更有心理之爱,即维护人的尊严。自尊,即时刻有尊重自己心意且用正确的方式实现它的能力。儒家认为,人有不可被抹除的自尊,有不能被屈辱的人格。正直的人格要求人要“行己有耻”。“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即人毫无自爱自尊之心,自己不尊重自己,如何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便達不到真正的自爱。在保全人格和尊严的前提下选择什么,即为知耻。

(三)爱他人——推己及人

儒家的自爱与爱他相通,更以爱他为目的,孔子说:“爱者欲其生。”爱己之“生”也,爱人之“生”,在人—我中实现生生和睦即表现为仁爱。仁爱在于人对人的爱,在于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他人的人格,并将这种对人的尊重落实于满足他人意愿,实现他人人格的实际行动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真正的自爱在人—我关系中实现,自爱中包含了他爱和爱他才是完整的。

二、“自爱”缺失:人变为脱贫短板

(一)面对扶助不自强

在精准帮扶阶段,部分贫困户消极对待脱贫或不愿脱贫,即常说的“等、靠、要”和“脱贫不脱帽”现象。贫困户对国家的帮扶物资抱以“等、靠、要”的态度,视之为救济补贴,来多少用多少;“脱贫不脱帽”即贫困户达到了脱贫的能力却不愿改变贫困者的身份,不愿失去贫困者身份带来的“利益”,不仅刻意隐瞒真实的家庭情况,甚至在扶贫工作中与工作人员扯皮撒泼。

(二)挤占扶贫资源

一是“盖章贫困”。主要出现在高校学生资助领域,部分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拿着“贫困证明”领取特困补助,不仅暴露出对经济困难学生识别工作中还存在不精准的问题,也暴露出“盖章贫困”类学生缺乏诚信、不自重等道德缺失问题。二是守着“金饭碗”还要饭吃。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钻政策法规的空子,权力自肥,以权开路,挤占扶贫资源,赚取扶贫“外快”。

(三)懈怠思想冒头

一是等扶贫资金,等扶贫政策。面对迟迟不能开展的扶贫工作或者进行中遭受阻碍的情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竟是“等国家的新政策发布下来”。二是等脱贫时间。工作人员大多抱有“不管现在的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到2020年都会有办法可以全部脱贫”的消极思想。他们消极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表现出来就是应付工作,使得帮扶工作者变成了填表员。而也有“急脱贫”的工作人员谎报脱贫数据等,表面看成绩斐然,实则不进反退。

三、儒家“自爱”思想对精准扶贫的理论架构

(一)增添人文关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扶贫政策与工作中要实现平等与尊重。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中,更加注重体现贫困户的主体性,帮助贫困户在意识上重视自己,在行动上变被动受助为主动发展,实现角色转换。同时,更要注意帮扶方案和手段的设计,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要为长远计,引导贫困户增强“自造血”的功能。自爱者自我充盈,方可辐散他人。

(二)增强自强意识

2017年国家取消流浪者低保政策,意识到了“单相思”扶贫的缺陷。扶贫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若贫困户不自强,扶贫政策就变为施舍政策。贫困户要有自强自立之心性。“借力”得以发挥需要有“自力”保障,自力更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强大动力。贫困户还要有韧性,生命的韧性需要个人对身心的不断锤炼,建立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和意识;而急于求成之人,无非是为了速成名利,结果往往失去人性,沦为狭隘利益的囚徒。

(三)唤起自尊意识

一是破除守旧思维,发挥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不贫困却挤占扶贫资源、贪图利益,遗落的自尊该重新寻回;二是重视工作人员“自爱”的权利。扶贫工作人员及其工作是扶贫政策与贫困户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尊重,不仅表现为工作人员对贫困户的尊重,也表现为社会、贫困户对工作人员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梁涛.郭店竹简“身心”字与孔子仁学[J].哲学研究,2005(5):46-52.

[2]张葆全译析.论语通译[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5]方朝晖著.儒家修身九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甘茗(1992—),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伦理学。

姜晓武(1992—),男,湖北黄石人,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的伦理思考”(YCSW2017073)。

猜你喜欢

儒家精准扶贫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茶道
贝淡宁:儒家重视对社会的责任
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