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2018-04-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结肠镜合格率肠道

张 夏

(大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老年患者因疾病因素可能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进而导致便秘症状。便秘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疾病康复,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护理路径即医院各科室、各专业医师针对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类型或手术治疗等情况制定临床路径表,进而实施护理干预。其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实现护理全程的流程化与合理化,且能保证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老年便秘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0岁以上;符合ASA分级标准中的Ⅰ~Ⅱ级;不伴有免疫系统等既往病史;无实质性器官损伤。排除标准为:最近4周接受其他临床试验者。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5例。A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60~70岁,平均(61.24±2.61)岁。B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61~71岁,平均(62.52±2.48)岁。对比以上数据,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B组于肠道准备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检查前2 d告知患者结肠镜检查的目的、流程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给予其准备时间。于检查前1 d告知患者禁食不易吸收或消化类食物,全天需进食渣滓少、半流质类食物。晚上19点,叮嘱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031),并进食流质食物,而后禁食。将上述药物68.56 g溶入1000 mL的温水(37 ℃)中,与进食前服用剂量相加,总剂量为2000 mL。具体为:每15 min口服1次,每次为250 mL。第2天早晨4点再口服2盒,如果有便秘者,排便不干净,就需要加服一盒或两盒以上药物。A组行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评估其结肠镜检查认知度,于检查前3d普及相关知识,评估患者的排便与饮食习惯,告知其饮水要求。遵医嘱进行凝血功能与感染性疾病检查,并给予胸片、心电图与血细胞等检查。检查前1 d护理同B组,19点15分~19点30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其饮用速度与每次饮用量。观察其用药后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即处理。叮嘱患者可在室内散步或按摩腹部。20:30分~21点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并询问其感受,评估其有无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应指导。第2天早晨4点服用药物后,再次观察患者的排便性状,若患者排出无渣清水样便,则可停止用药。评估其末次排便情况,并告知其卧床休息,整理护理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心悸、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评价标准。末次排便:Ⅰ级:患者的末次大便呈水样,无渣;Ⅱ级:患者的末次大便呈水样,但有少量残渣;Ⅲ级:患者的末次大便为稀便,含有残渣或粪块等物质[2]。合格率=Ⅰ级率+Ⅱ级率。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末次排便合格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护理效果:A组的末次排便合格率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效果[n(%)]

2.2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B组为37.14%,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病,便秘可能会加重慢性病病情,使其治疗效果下降。结肠镜检查可有效诊断老年患者的肠道疾病类型,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而肠道准备是影响检查结果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视力与听力等功能出现明显衰退,因此其检查的配合度较差。

临床护理路径可在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下,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提供个体化服务,进而增强其护理干预的合理性。临床护理路径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监督患者的肠道准备工作,可避免因患者遗忘等因素导致肠道准备不足,进而提高了护理效率,实现了临床护理的标准化、系统化与程序化[4]。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指导患者的相关检查,提高其对于常规检查的配合度。从19点用药开始至次日凌晨4点用药结束,护理人员需全程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并观察其用药反应,进而及时处理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用药准确性,提高肠道准备的科学性。检查当天的末次排便再次评估可有效指导其清洁灌肠工作,进而确保结肠镜检查的精准度。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耐心,可实时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给予其正确指导,且需要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可科学评估患者的末次排便情况[5]。结果为:A组的末次排便合格率(88.57%)明显高于B组(62.86%),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低于B组(37.14%),对比有差异,P<0.05。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该病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期间的末次排便合格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2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n(%)]

[1] 谢家湘,彭纪芳,高梅.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9):2373-2374.

[2] 高秋霞,何剑琴,赵洁.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2):31-32.

[3] 李晓芬,李林枝,肖素萍.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12):1067-1068.

[4] 廖秀敏.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便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5):72-75.

[5] 侯远会.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胫腓骨骨折病人便秘中的 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2):73-74.

猜你喜欢

结肠镜合格率肠道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