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节:中国的圣婚仪式

2018-04-21金鹏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风俗

金鹏

【摘  要】 文章运用跨文化比较方法,对端午节活动进行了研究,找到了端午节与欧洲的仲夏节、五朔节以及本国的“三月三”上巳节具有异构同质之处,那就是弗雷泽在《金枝》中所总结出的圣婚仪式原型。围绕圣婚仪式所举行的各类节俗活动,虽因地域差异而各有不同,但追本溯源,最初动因只有一个:祈求子孙繁衍、大地丰产。

【关键词】 端午;风俗;圣婚仪式;祈孕丰产

Dragon Boat Festival: Holy marriage ceremony in China

——The custom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Jin Pe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ivities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by means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and finds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the Midsummer Festival, the May Festival in Europe, and the Shangsi Festival on March 3 in China. That is the prototype of Holy Wedding ceremony summarized by Fraser in Golden Branch.

[Key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 custom; holy wedding ceremony; praying for pregnancy and high yield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夏季里最盛大的节日。照我国传统民间习俗,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节日,不仅名称繁多,围绕这一天所展开的节俗活动更为丰富多彩,最主要的有龙舟竞渡,食粽子,采菖蒲、艾叶、葫芦插于门首以禳毒气;剪艾虎钗于头、悬于臂以镇祟辟邪;制作、饮用、涂抹雄黄酒以驱毒杀虫;贴“天师符”、“钟馗像”以捉鬼降妖;系五彩线挂香包以辟灾除病;另有食鸡蛋等,不一而足。

1  端午起源的传统说法

1.1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因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节日活动是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但是据考证,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春秋时期的古文物青铜钺上,就有古代越人竞渡的图像。可见这种说法只是人们为寄托自己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崇敬之情附会而成的。此外与端午习俗附会的传说还有与纪念伍子胥、勾践、曹娥、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它们都是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1.2  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崇拜的原始祭祀活动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越民族不仅纹身作龙纹以示龙子身分,而且要在端午这一天举行盛典祭祀龙祖先。然而通过各地域的端午习俗比较,只有南方一带有赛龙舟活动,北方其它各地并没有出现以龙为突显特征的相关祭祀仪式,可见这种说法也需要作进一步推敲。

1.3  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

在战国时代以前,北方中原地区已经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认为此日万事皆不吉利,因此也形成了诸多的驱疾避疫的节俗活動。如:五彩丝系臂,“令人不病瘟”;采艾蒲作人形悬之门户上“以禳毒气”;用雄黄入酒以辟邪疫;或摘艾叶草等煎汤沐浴以作“祓禊”。此种矛盾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我们还有待探讨。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给了我们启示。弗雷泽在他的巨著《金枝》中,采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将内米湖畔的古老习俗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形式各异的习俗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最初的原型都是原始先民为模拟神的婚配而举行的圣婚仪式。“狄安娜与维尔比厄斯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地,动物以及人类的繁殖。因此,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果每年举行一次这样神圣的婚礼,用的塑像或由人来扮演婚礼中的新娘和新郎,那么这一目的就会更有把握达到。”并且弗雷泽认为男神与女神的婚配是古代世界许多地方作为庄严的宗教礼仪传流下来的。

2  端午——圣婚仪式的置换变形

圣婚仪式的核心内容是代表宇宙阳性生命力的男神和代表宇宙阴性生命力的女神二人举行性结合的仪式,并伴有集体性的男女交媾。其潜在仪式背后的动机正如弗雷泽所揭示的那样:无非是要依照交感巫术的原则确保土地的繁殖力和人口、畜群的兴旺。依据这样的理论基础,我们来对端午的节俗活动加以分析其节俗活动的隐义:

2.1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作为南方端午习俗的重头戏之一,集全民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身,在古代就是倾城聚观的盛会。这一习俗发展到今天其竞技性、全民娱乐性的特征基本没变。竞渡者仍以先夺旗杆者为胜,奖品多为“花红”(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贴满纸币),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得奖者的龙船往往把“花红”插于船头,沿江而上,以显荣耀。赛事完毕后,全体民众在岭上聚餐,欢聚一天,通宵达旦。类似的风俗在弗雷泽的《金枝》中也有记载:“西里西亚一个名叫厄尔高斯的村子,至今在降灵节那一周内仍遵旧俗举行‘夺王赛。” 比赛里就有一大片草地的中心竖立的一根木竿,“这个风俗里,那木竿显然就是五朔节树的替代。”而五朔树在弗雷泽看来正是女神狄安娜的象征。于是,我们可据此推论,在龙舟竞渡中,旗杆或“花红”正是树的引申符号,既然树是女神的象征,那么身挂衣布的竹竿自然也是女神的象征。由于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先民很容易把它看成是女神、生殖神的象征,与这样的神举行婚配,必能保佑庄稼丰收,六畜兴旺,妇人多子。

2.2  食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作为端午节的特定食物,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粽子是用菰叶包入糯米、豆枣之类,菰叶狭长,状似女阴,因其卷起来后中空可放米呈阴象;而糯米的形状多为四角锥形,形带尖角,而角为“阴气动跃”之象,糯米中夹的豆枣之类其意为早生子,多生子。因此,粽子本是阴阳抱合的象征。根据交感巫术的原理,粽子的文化内涵正是模拟人间男女的性结合并繁衍生命的生殖仪式,人们通过食用它使自身具有同样的功能,带来实际意义上的子孙绵延。因此,食粽子也有着与圣婚仪式完全一致的心理动机。

2.3  食雞蛋

同食粽子的隐义一样,食鸡蛋也是一种生殖仪式的置换形态。我国古代就有玄鸟生商的神话。讲的是简狄吞鸟卵而生契的故事。鸟作为男性的符号象征,已经具备了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在节日这天,女人食用鸡蛋,正是一种两性结合的象征,目的也在于祈孕生子。

2.4  悬艾蒿、菖蒲、葫芦于门上

《荆楚岁时记译注》中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卷八引陈元靓《岁时广记》二十一引《岁时杂记》:“端午刻蒲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在这些史料记载中,虽描写了其习俗的形态,但却把它附会为驱邪辟疫的内涵,这其实与原始先民最初的心理愿望是相矛盾的。户晓辉在其著作中曾说:“可以这样说,所有的被视作神圣的树和植物,对于它们所具体化的那种植物的原始模型和范式意象来说,被人栽培的原因是它所具有宗教价值。”可见,先民对植物最初是一种崇拜的心理,而这种植物崇拜又往往表现为对不同树种的信奉。

作为仲盛的盛典,端午节有着最为丰富的节俗内容,由于地域的差别而呈现异彩,决不可能一一详述并做以阐释。可是我们却能用圣婚仪式这一原型来统摄其节俗所有相关的活动。随着文明的进化,圣婚仪式“已经成为种族的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愿望方式,它就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取消的,文明只能改变它,使它改头换面,置换变形,却不能彻底消灭它”。

参考文献:

[1] 《金枝》弗雷泽著(英),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217.

[2] 《金枝》弗雷泽著(英),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46.

[3] 《礼记·乐记》,岳麓书社,1995,427.

猜你喜欢

风俗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风俗与文化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世界各国千奇百怪的迎新年风俗
《红楼风俗谭》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