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的碰撞 成长的摇篮

2018-04-20郑晓和

赢未来 2018年1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

郑晓和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近两年,我园为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探索出了教师“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引发了教师智慧的碰撞,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老师们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及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  教学成长

一、“同课异构”定义

近年来,“同课异构”在教研活动中的运用日趋频繁,它指选用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老师对内容的不同理解、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及现有教学条件来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方向的教学研磨活动。

由于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课的结构、侧重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也会各不相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而有不同风格、结构的教学活动。这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面对面互动交流平台。在研讨、碰撞、交流中,她们就可以通过差异对比,结合教学效果,找出优缺点整合生成新的教学活动。

二、“同课异构”优势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决定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多数是从《教参》出发,在原有基础上再根据园现有教学条件、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适当修剪。 “同课异构”是让每一位教师在参与备、看、听、评、议、磨等的交流探讨中提升自我教学成长的“摇篮”。它贴近教师教学实际,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三、“同课异构”特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们深入研究、解读教材,深层次挖掘教材的不同内涵和教育价值,精心安排各活动流程,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这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老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針对性。

“同课异构”,即同样的教材在“异构”的形式下让老师们摒弃掉一些不适宜的教学思想观念、过多的教学内容、有争议性的教学方法,带偏颇的教学策略等,从而发展教师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策略,让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分析、讨论、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所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操作性。

“同课异构”是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上,通过个人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学法的不同运用,结合自身的风格特色来进行创意设计。每一个参与的老师都是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过,才能给大家展现出“同一题材多种方案”教研模式。

对比性。

“同课异构”是让我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的有效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课与课的比较,我们发现:对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可以有多方位、不同目标的设定可以有不同领域内容展现、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等。

参与性。

“同课异构”是以课为载体。这样的教研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来解决教师个人在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活动中,所有教师参与其中,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大家积极互动、畅所欲言,在不断的讨论声中,我们将得到的一些启示和启发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去积极实践、灵活应用。

四、“同课异构”收获: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教学研究案例。它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的深层次教育价值、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情景、更好的发现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目的。因此,这样的教研模式对教师教学成长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上:

不同教学素材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涵和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价值,使之最大限度地承载起全面育人的功能。“同课异构”的“同中求异”让老师们在教材解读上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会对每一个教学活动细细研读、思考分析,在挖掘其整体意义的同时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枝剪叶。

教师对课程的研磨上:

“同课异构”为教师的活动设计、课堂组织提供了一个同伴互助的平台。

不论是在教学设计上碰到的侧重点把握、环节递进、提问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回应、重难点处理、师幼互动、偶发事件处理等问题上,都能在教师集体智慧下、在大家深入探讨与研磨中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很好的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依靠。通过这种教研模式,教师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幼儿,将“最佳教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教师对教学的整合上:

“同课异构”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研究的载体,为教师的教学成长提供了讨论与学习的案例。是否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否有效的教学提问、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等,这都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在“同中求异”中,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剖析教学设计、纠正错误方法、解决存在困惑;在“异中求同”中,我们整合自己的收获、同伴建议、前辈指引、集体智慧,努力实现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

“同课异构”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大家共学习、同研究、互探讨,从“异”中领悟、从“异”中收获、从“异”中成长。只要我们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信我们的教育之路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王颖嫣.内容主题化 模式多样化——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16.6:166-167

[2] 薄伟英.同课异构:关于“同”与“异”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2

[3] 常晋珉.“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分析[J].教育研究,2014.4:11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同课异构”在初中地理学科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从看电视说起》同课异构教案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