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兴农大有可为

2018-04-20叶兴庆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化肥耕地绿色

叶兴庆

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环境拐点。多年来,中国农产品产量的提升是在环境超载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农业产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透支环境与未来发展得到的,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产能。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着手解决这些不健康、不可持续的产能,同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健康与可持续的产能。虽然还存在不少挑战,但在新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将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产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透支环境与未来发展得到的是不可持续、不健康的产能。

农业可持续发展六大挑战

此前,我国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农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畜牧与水产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为保障足够产量,解决市民的“菜篮子”问题,畜牧与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今社會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生产落后、产量不足不再是主要矛盾。如何保障足够产量的同时,解决畜牧及水产养殖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目前的挑战之一。

二是化肥与农药的过量施用。中国人多地少的约束下,农业生产中不施用化肥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国化肥的施用量较高,化肥的利用率非常低,与发展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施用的化肥本身质量差,还体现在农民的施用技术较低。农药的使用情况与化肥类似,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污染了环境,而且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

三是地膜与秸秆的回收利用问题。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大力促进了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长。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占据价格优势,制造商将农膜做的越来越薄,造成地膜铺下去之后几乎无法回收,不利于土壤。我国已经出台了农膜生产标准,后续还需进一步出台激励政策促进地膜的回收与利用。

随着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业能源利用结构及劳动力成本变化,焚烧作物秸秆成了农民最省事、简单的办法,这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应该进一步推进作物秸秆的回收与利用。

四是不宜开垦的耕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国20.27亿亩耕地中约1.5亿亩严格来讲属于不宜开垦的边际土地。其一是湿地。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仓。在1975年三江平原的沼泽面积占总面积约50%,到1990年下降到20%,这期间总面积的30%开垦为水稻。三江平原有些地方甚至抽取地下水来种植水稻,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其二是陡坡耕地。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中国的陡坡耕地有8000多万亩,其中80%在西部地区。2014年以来开始陡坡退耕,到2017年估计会有4200万亩陡坡耕地退出。剩下的4000多万亩中一部分是坡度大于25度的基本农田,可先将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坚决将这部分陡坡耕地退出来。

其三是草原。有资料显示,经过多年开垦后,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往北退了100多公里,往西退了200多公里。我国于1999~2003年开展了一轮大规模的退耕还休,有1.3亿亩土地退耕成林。未来应出台相关政策使农牧交错带后退的100~200公里地区实现退耕。

五是重金属超标。土壤普查显示,抽取的6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耕地的污染超标率为19%,中度与重度污染超标率为3%。全国的耕地污染面积多分布在湖南、长三角、珠三角、辽河三角等粮食高产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粮食的单产也较高,重金属等耕地污染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六是地下水问题。长期以来,为保丰收、促增产,中国的农业发展不惜代价地开采地下水。其中的典型例子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漏斗区,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改进都是长期过程,需要政策的持续关注与跟进。

这些问题说明中国农业的环境拐点已经到来,必须着手解决农业发展的环境超载问题,促使中国农业政策从加重、透支环境调整为减轻、涵养环境。

创新推进绿色农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本在体制机制创新。梳理中央发布的农业绿色发展的规划及文件,大概可发现两方面的重点:一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二是治理环境问题,即如何利用秸秆、农膜等废弃物?如何提升耕地的基础地力?如何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还湿?如何治理重金属污染及地下水超采?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促进农业边际产能的退出。在加剧边际产能退出的过程中,需思考其对我国农业总产能的影响。按照目前的治理模式及规划目标,从现有产能基础出发,边际产能退出影响到的粮食产能约为800亿斤。此外,我国提出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发展目标,要求耕地的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一个等级能增产100公斤,若8亿亩高标准农田成功建成,刚好可增产800亿斤。由此,只要中央出台的政策落实到位,粮食安全能得到较好保障。

一是要促进种植业边际产能的退出。削减玉米产能,农业部已经制定了农牧交错带的玉米种植面积至少削减1/3的目标;进一步促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湿;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促使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能退出。二是要促进畜牧、水产业边际产能的退出。调减南方水网养猪的产能,引导其向玉米产区或环境承载力高的地方转移。

其次,要治理突出的农业环境问题。如何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是下一步农业政策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政府正在进行两方面努力:一是推行轮作休耕。农业部已经出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在1200万亩产能不佳的耕地中实行轮作休耕试点;十九大也提出加大轮作休耕试点。二是发展节水农业。中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农业又高度依赖灌溉,必须做好节水农业这篇文章,加大对相关工程设施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让生产者认为绿色生产方式比传统生产方式更有价值,即农民从新方式中获得的净收益要大于老方式。我们需要做大新方式的总收益,减少新方式的成本。这其中的关键是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疏通生产流通渠道,培养消费者为更安全的农产品付更高价格的习惯;通过经济、法治手段让旧方式的生产付出更大代价。

总体来看,只要按照绿色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执行相关生产规范,就能够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的绿色发展不能一刀切,还需要处理好其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农业的绿色发展也不是排斥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工业文明,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发展理念,中国20亿亩耕地是无法养活12亿中国人民的。但是依据地区资源禀赋,针对一些高端消费群体发展有机农产品,是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猜你喜欢

化肥耕地绿色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追踪绿色的秘密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