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中风偏瘫43例临床观察

2018-04-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醒脑针法偏瘫

 

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中风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有调查显示[1],中风发病率约为0.15%,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偏瘫为中风常见后遗症,多出现在中风恢复期间,发病率高达84%[2]。中风偏瘫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语言、感觉、认知、运动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并辅助康复训练,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中风偏瘫患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多出现肝风、瘀血、痰浊等,致使脑窍蒙蔽,治宜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本研究选取我院中风偏瘫患者86例,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中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3~76岁,平均(64.91±5.26)岁;病程25~60 d,平均(42.10±5.48)d;偏瘫部位:左侧22例,右侧21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4~75岁,平均(65.11±5.19)岁;病程26~62 d,平均(41.94±5.52)d;偏瘫部位:左侧23例,右侧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中风偏瘫诊断标准[3],且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存在重要器官恶性肿瘤。

1.3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利尿、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照组采用牵伸训练治疗,取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展,固定患肢于移动力臂上,测量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初次踝背屈范围以跟腱有牵伸感但未引起疼痛为最大范围;踝关节、髋关节的治疗全程角速度为5°/s,直腿抬高30°,同时进行跟腱牵伸,牵伸至设定的背屈角度后保持30 s,共牵伸60次,重复训练45 min。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牵伸训练治疗,牵伸训练方法同对照组,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0 mm×40 mm的毫针,选内关、三阴交、人中为主穴,极泉、委中、尺泽为辅穴,人中采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内关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针;三阴交采用与皮肤呈45°角斜刺补法,委中、尺泽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宜,1次/d,6次/周。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疗效判定[4]显效:肌力≥4级,偏瘫、失语等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肌力2~3级,偏瘫、失语等症状明显改善,可独自行走;无效:偏瘫、失语等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及显效率之和。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共45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共48分,评分越低提示运动功能越差[5];采用Bather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共100分,得分越低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采用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共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无效14例、有效24例、显效5例,观察组无效3例、有效28例、显效12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CSS评分、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CSS评分、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MAS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牵伸运动有助于解除患者痉挛,改变肌节长度,增加痉挛肌肌力,改变神经系统作用方式,进而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而多数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不良,未能完全配合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影响其肢体功能恢复。因此,临床应辅助进行其他方式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风患者神不导气,窍闭神匿,醒脑开窍针法针对此病机,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方法施针,具有疏通经络、滋补肝肾、醒脑开窍等功效,有助于改善元神之府,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本研究选三阴交、人中、内关为主穴,委中、尺泽为辅穴,其中内关、三阴交均与脑脉相关,针刺之可达清窍启闭、理气安神、活血养血之效;刺激人中可发挥醒脑、开窍、补阳之效;针刺委中、尺泽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共奏醒脑开窍、扶正祛邪、舒经活络之效,进而改善患者脑组织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6]。潘锐焕等[7]研究证实,在康复训练的基础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BI评分等高于对照组。表明牵伸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1]封桂宇.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2):140.

[2]胡修强,杨骏.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2):162-164.

[3]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556-56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罗晓春.中医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34(4):214-216.

[6]郭蕴萍,张国栋,石学敏,等.醒脑开窍法合手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584-2585.

[7]潘锐焕,杨志敬,郭友华,等.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618-622.

猜你喜欢

醒脑针法偏瘫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