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用穴规律及疗效文献分析

2018-04-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肌麻痹电针眼部

   

1.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眼肌麻痹又称眼肌瘫痪,是眼部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是眼科的常见疾病,特点为发病前均有脑血管疾病和感染,以及糖尿病和周围性神经病变等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眼睑和眼球活动障碍。眼球运动主要由上睑提肌和六条眼外肌支配,六条眼外肌分别为三对脑神经所支配,其中内、上、下直肌和下斜肌、上睑提肌为动眼神经支配,上斜肌和外直肌分别为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支配。根据损害部位不同,眼肌麻痹可分为周围性眼肌麻痹、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和核上性眼肌麻痹[1]。眼球运动障碍是包括动眼、滑车、展神经在内的眼球运动神经受损时出现的眼球不能运动或复视[2]。发病原因除了眼外因素还主要有糖尿病、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炎症性疾病、甲状腺性相关疾病、颅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3]。中医在临床上将眼肌麻痹辨证为风邪袭络、外伤瘀滞、肝风内动和风痰阻络,在临床上多用针刺治疗。但现有临床研究中未见对针刺取穴的用穴规律分析,以及针刺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故笔者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诊断、疗效评价、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前期检索发现对照试验(RCT)量小,故本研究除了纳入(RCT),还纳入了病案报道;不限性别、年龄,干预措施为针刺。

诊断标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眼位偏斜;②眼球活动障碍;③第一斜视角小于第二斜视角;④代偿头位;⑤复视;⑥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疗效评价标准为治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有效:斜视度减小,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复视像距离缩小;无效:眼位仍偏斜,病情无好转,症状未减轻。

排除标准:自创穴位,头针、耳针等,此外,综述、机制探讨、动物实验、专家观点等也排除在外。

1.2检索策略以(“针刺”或“针灸”或“电针”)和(“眼肌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为检索词,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1日。

1.3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依据各数据库要求,进行检索分析,然后将文献基本信息导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自动去除重复文献,将文献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对全文逐一进行筛查,确定纳入文献。

将篇名、作者、穴位、有效率的等输入Excel2007软件,建立眼肌麻痹针刺数据库。笔者以研究眼肌麻痹共性规律为主,因此只纳入针刺处方中的主穴,文献中无明显区分主穴和配穴的一并输入。凡出现自定穴和特殊针法,如只描述头针或外直肌针刺的不予纳入。

1.4样本分析预检索发现RCT文献数量少且质量偏低,因此将无对照的临床报道也纳入研究,故并未对数据进行Mate分析和文献质量评价,仅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CNKI 228篇,万方123篇,维普25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最终纳入32篇文献,其中15个RCT[5-19](见表1),17个病例报告(见表2)[20-36]。

表1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RCT试验

表2 病例报道针刺治疗眼肌麻痹

2.2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疗效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576例,干预措施为针刺,有效率在76.7%~100%之间,平均为88.35%。

3 用穴规律分析

3.1处方穴位数情况处方穴位数情况如图1所示,处方穴位数最多的8个(19%)、11个(13%)、10个(10%),平均11.6个穴位。

3.2穴位使用频次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前17个穴位为:太阳、攒竹、阳白、四白、丝竹空、睛明、瞳子髎、风池、承泣、合谷、球后、鱼腰、百会、足三里、太冲、光明、三阴交,穴位使用频次如图2所示。

3.4经脉使用频次情况高频次穴位经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足少阳胆经73次、经外奇穴65次、足阳明胃经53次、足太阳膀胱经44次、手少阳三焦经28次、手阳明大肠经16次、督脉15次、足太阴脾经13次、足厥阴肝经11次。

4 讨论

眼肌麻痹造成斜视、复视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美观,使患者产生自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造成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诸病源候论》中述该病“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筋骨气血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脏腑虚,风邪乘虚随目系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目眴而眩也”。笔者系统归纳了针刺及电针对该病的疗效,在1576例患者中,针刺的有效率在76.7%~100%之间,平均为88.35%,暂未发现不良报道。

穴位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前17个依次是:太阳、攒竹、阳白、四白、丝竹空、睛明、瞳子髎、风池、承泣、合谷、球后、鱼腰、百会、足三里、太冲、光明、三阴交。其中,太阳、丝竹空、瞳子髎主要治疗眼肌疲劳,且位置在外直肌上;攒竹、阳白、鱼腰位置在上直肌上,且同样有治疗眼部疾病的作用;四白、承泣、球后位置在下直肌上,同样有缓解眼部疲劳治疗眼肌麻痹的效果;睛明穴位置在内直肌上,是治疗眼肌麻痹的要穴,以上出现频次高的穴位均布于眼部周围。风池穴主治中包含眼部疲劳、目赤痛、口眼歪斜的眼部疾病,故为治疗眼肌麻痹的远部取穴,频次较高;面口合谷收,合谷穴总治头面各症,使用频次较高;百会穴为督脉、手足三阳之会,对头面部气血运行起到很好的效果,使用频次颇高。此外,远部取穴的穴位还有足三里、太冲、光明、三阴交等,都对眼部疾病有治疗作用,使用频次都相对较高。笔者还归纳了高频次穴位的经脉选择,主要选择在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疗效显著。

研究统计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穴位使用规律,并发现经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可为临床提供参考。笔者纳入的35篇全部为中文文献,研究的病例均来自国内,病原单一,结果仅能说明针刺治疗眼肌麻痹对国内医生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今后应对国外高质量的RCT进行研究。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4-36.

[2]纪小杰,周凌云,司承庆,等.电针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眼球运动障碍治疗观察[J].中国针灸,2013,11(33):975-979.

[3]王爱平,张建良,李霄,等. 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3):495-49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5.

[5]李义,冷钰玲,杨廷慧,等.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复视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04,9,24(9):615-617.

[6]詹海兰,蒋再轶,杨清平,等.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3):68-70.

[7]马玉侠.电针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1.

[8]李红伟.电针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9]杨继若,彭小兰,白晶梅,等.头针体针并用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6):165-168.

[10]宋海珊,李丹,田婷婷,等.针刺联合甲钴胺及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1):105-106.

[11]陈秋欣,邹伟,朱路文,等.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10(30):31-32.

[12]李敏.针刺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13]邱璐璐,巩丹慧,张小娟.针刺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6(32):27-28.

[14]李小梅.针刺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15]李娟,李金颖,王云枫.针灸结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7(27):28-29.

[16]尹勇,欧阳应颐,张锡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2,10,21(5):27-29.

[17]彭宏宇,李志峰.针刺联合早期眼肌训练等综合治疗外伤性眼肌麻痹[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6):722-723.

[18]谭翊,刘清国,陈陆泉.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后天性麻痹斜视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23(2):342-343.

[19]俞昌德,游阿香.针刺治疗周围性眼肌麻痹67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8(8):467-468.

[20]顾镇京.体针及头针并用治疗眼肌麻痹35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2):182-183.

[21]王晓霞,刘国强,孙玲莉.针灸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J].陕西中医,2012,33(7):883-884.

[22]柏梅,刘静.针刺结合电针治疗眼肌麻痹37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6):455-456.

[23]高云华.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7例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67.

[24]欧阳应颐,张锡芳,尹勇,等.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6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8):452-454.

[25]王金玺.针刺治疗眼肌麻痹45例疗效观察[J].洛阳医专学报,2002,20(3):244-245.

[26]盛国滨,陈剑,王静.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1):112-113.

[27]陈剑.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8]张素珍,连果青.用阴阳跷脉交会穴奇穴治疗眼肌麻痹54例[J].中国针灸,2002(s1):137.

[29]林坚,陈肖琼,张敏.针刺为主治疗眼肌麻痹53例[J].福建中医药,2001,6(32):3.

[30]严善余.针刺治疗外伤眼肌麻痹30例[J].福建中医药,1998,29(2):37.

[31]张卫秋.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23例[J].中国针灸,2008,28(5):344.

[32]李红丽,刑德利.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3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67.

[33]徐淑兰,苏静波.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9例[J].中国针灸,2000(4):212.

[34]刘萌,苏文革,杨晖.单纯针刺治愈外展神经麻痹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44.

[35]魏生庆.应用灵龟八法治愈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0,30(3):66.

[36]孙占山,杨佳璇.针刺治疗右眼外展神经麻痹案[J].中医杂志,2010,51(1):215.

猜你喜欢

肌麻痹电针眼部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窥见眼部瑜伽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美目莫忘眉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