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与文学的表现艺术之“留白”与“冰山原则”

2018-04-19吴柯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象征异同留白

吴柯

摘要:中国画里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叫“留白”(也称为“布白”“计白”“空白”),指中国画画面里的无画处空白处虽未作画却常常传达出更多的境界。“冰山原则”(“冰山原理”)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在小说中用“八分之一”的客观叙事来引发未表达的、让读者自己去揣摩的“八分之七”的情感和思想。有感于这二者在表现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在表达情景时并不说透,而是通过恰当的结构来调动受众的深入思考,在此篇文章中,作一些简略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留白;冰山原则; 象征;异同

一、“留白”作为表现艺术时的美所在

(一)“计白当黑”之妙

中国画中素有“计白当黑”的说法,书法里则有“分间布白”之说。书法中对“知白守黑”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画受了书法中布白的影响,画面中流出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空白,这些空白,有的说是天,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云,有的说是雾,有的说是可能是整个的背景,使人物,花卉或描绘更加突出的主体。,而其他人可能说是一种感觉,一种感觉,或者一种精神。“正是由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個民族像中国人一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画在所有颜色上,所以,它就成为中国画区别于其它所有绘画体系的重要标志。” “无虚即无所谓实,无实亦无所谓虚,有虚无实不成其为画,有实无虚则画境无。” 宗白华先生指出:“在宋、元人的山水花鸟画里,我们具体地欣赏到这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

(二)独特的象征手法

小说用写实手法来表现象征寓意。想象因此创造了象征,而象征又反过来扩大了想象。这种抒情的象征结果就是作者的情感情绪表现得比较含蓄,精致,作品中流露出深刻的内涵,同时也留给读者辽阔的想象,然后感受到散发着无穷余味的、令人难忘的作品。

二、两者作为不同表现艺术的相通之处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

1、中国画里“留白”的无穷意味

中国自古便有“诗画同源”的说法,一些在论诗时常用的话在中国画上同样适用,不论是含蓄干净的笔墨,还是悠远绵延的意境。宋朝严羽论诗时曾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指诗文含义深刻,回味无穷。

按西方艺术的标准分类,诗歌归入时间艺术,绘画归入空间艺术,诗歌和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种类,莱辛的《拉奥孔》这本经典美学著作就是论述诗画关系的。不同于西方美学对诗画关系的立足点,中国美学专注于诗歌同源的关系,第一个明确声明这种观念的是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冰山下的暗流——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

通过美国男人和女孩的谈论对话,他们似乎在争论什么让他们感到不安的事情,男人试图说服女孩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手术,但女孩似乎不同意,总是顾左右而言它,男人则马上能把话题扯回来。这个困扰他们的烦恼是什么?难得反复强调的简单的手术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两人各自的的态度和想法?他们自己的话暗藏何种玄机?有什么目的?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矛盾?作者是如何看待男女主人公?同情女孩或抱怨男人?作者希望自己有限的对话场面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客观描述揭示了深刻的主题?“通过无动于衷而表达激动,通过不加解释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静而得到关怀。” 海明威给我们的只是文字而已,文字以下波涛汹涌的暗流则需要我们自己去深思。

(二)“冰山原则”指导下的象征意义 ——以《雨中的猫》为例

象征是一个模糊的,微妙的、含蓄的文学表现手法,指的是用一个具体的东西或图像来表达抽象的深刻意义。如果你想要以一个简单的文学文本表示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意义是不可缺少的。海明威是通过象征性的文字表达抽象的情感,通过外部读者开放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和深入挖掘的含义---八分之七隐藏的内容。因此,象征是“冰山原则”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海明威的作品,愿意留长发的女子具有很强的女人味。女主角的丈夫不明白这一点,却喜欢她的短发造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丈夫的漠视和他们之间感情的等同虚设。小说只有几千字,而女主人公复述“了我要一只猫,”多达八次,这证明了她迫切需要家庭的温暖,无论是丈夫的关爱,孩子的出生还是整个家庭的温馨。在寻找猫的过程中,她的丈夫乔治一直在读书,但心不在焉,只是应付妻子的请求。

三、异曲同工里的“异”

(一)“留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构成画面基础的审美。在中国画内部,“白”融万物又与“道”融合,虚实交融,疏密有度,框架已经形成,展现了空灵飘渺的魅力。徐渭笔法豪逸,纵情挥洒,笔墨淋漓,不求写实,图像简单模糊,带有独特的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磅礴雄肆的气势,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情绪和强烈的个性。表现实物中又带有一定的抽象形式的空白之美。尤其是徐渭《墨葡萄》(图3)画葡萄,所画的葡萄、葡萄的藤叶都似梦里所见,朦胧模糊,但是用笔恣意,不被形式所拘,奔放的激情,形神兼具,疏密有致,“留白”又恰到好处的补以想象空间.

(二)意象上的留白,意境上的无限延伸

如果说作者已经描写的是冰山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需要靠读者去领会挖掘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那么在中国画里,“留白”有时候可能是那八分之一,有可能是那八分之七,因为中国画中讲究虚实相生,空白和非空白处所表现的意义是可以互相论证的。而在大多数时候,“留白”更多的是那八分之七,从空白处推想出更多的内容。

中国画绘画追求艺术感和空间感,采用不同形式的艺术性的空白,拓展了视觉形象,是重要的形式美之一。中国艺术家聪明地解决了处理空白的方式,那就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寓无限之象于有限笔墨。画家不会处处勾染笔墨来画黄山云海,一层层的去描的很清楚,而是把握好云,天虚的对比度,来表现万千气象黄山和翻腾的云海。中国画以”留白“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表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观者能领悟画中作者”留白“的深意,就能更好的领会画。

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图4)李白潇洒自若,孓然独立,翘首远望,不谈用来变现李白此等风姿的娴熟笔法,诗人的寂寥才华与空白背景结合在一起引人遐思。这场景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呢,还是“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不清楚,但这种清远高旷的意境是难以用填满画布的颜料来表达的。花鸟山水画,”留白“也比较常见,传达的意境更为突出。齐白石1《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留一线表示山泉,并在这里点缀几只蝌蚪,观者却好像已经穿越到未来,听到长成的青蛙的鸣叫,这里的视觉形象成功的转向为听觉感受。

参考文献:

[1]马涛.探讨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语言[J].东华理工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

[2]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3]海明威《午后之死》

[4]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

[5]林疑今.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0/

[6]霍晓军.文字简洁寓深刻———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J].太原科技,2014, (3)

猜你喜欢

象征异同留白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