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者实施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4-19郭晶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步态帕金森病步行

郭晶晶

济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济源 459000

帕金森病属于中枢神经病变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姿势异常、强直、静止性震颤等症状,此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疾病所致的步态或姿势异常极易导致跌倒及平衡障碍。帕金森病作为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1-2],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证实,外界提示(如听觉、视觉)对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根据疾病规律进行相关训练有助于跌倒减少、运动功能改善,但家庭护理中此技术难以完成,无法保证干预效果,故寻找更为可行简单的康复方法极为重要[3-5]。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主要通过自助式训练有效改善相关功能,此方法易于掌握,在家庭干预中更为适用。本文旨在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中对患者步行、平衡等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8例2015-04—2016-08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54~75(66.19±4.81)岁,病程(6.01±1.32)a。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56~76(66.30±4.63)岁,病程(5.92±1.45)a。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关节伸展、站立位平衡、矫正步行等练习,以患者耐受为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1)住院期间:使用步态虚拟训练系统,引导患者佩戴眼镜、耳机,并根据提示进行步行训练,选择空旷场地,训练时间保持1 h/d,可根据患者不同耐受情况予以单元划分(3~5单元),训练环境保障明亮、宽敞、无障碍物、安静,以便于保证患者集中注意力[6-7];干预前详细、耐心向患者讲述相关设备使用方法,并以眼镜中所得的提示,根据黑白方格界面适当加大步幅,通过耳机感应重心变化,保证患者实际步频与所听到声音一致,促进听觉反馈的形成,避免步频过快造成跌倒等事件的发生,嘱咐家属或其他陪伴人员每天陪同训练,并熟悉训练内容及方法[8-9]。(2)家庭训练:根据住院期间强化训练具体结果制定方案,并主动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训练量、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其对家庭训练内容、重要性等完全理解。住院期间的视觉提示利用地面划线代替,标准为大于患者步长实际距离的20%,长度约为20 cm,宽约为3 cm,听觉提示以节拍器代替,频率保持略低于正常步频(1 min 100步),在小区或家里进行训练,保证空旷场地长约30 cm,训练标准为一步一线、不超过节拍器频率,时间为60 min,根据耐受情况分次完成,一周训练5 d,陪护人员应将训练实际情况及时、如实记录[10-12],并每周定期复诊,交给医生查看,医护人员应根据记录内容及时纠正、调整运动处方,针对无法复诊者,可予以电话或上门访视,及时了解康复情况,并督促患者或家属严格执行运动处方,及时复诊[13]。2组干预期间不停止使用多巴胺受体分解剂、激动剂等抗帕金森药物。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2组干预前后平衡能力、步行功能以及运动损伤情况。

1.3.2 判定标准:平衡能力利用平衡量表(Berg)以及足底压力测定进行评估,Berg量表共九个条目,总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好。足底压力测定采用分析仪及软件引导患者放松保持呼吸平和、自然姿势站立,10 s后对静态足部压力进行测定[14-15]。

步行功能利用三维步态分析评定,利用分析软件对运动轨迹及力的作用方向进行采集,并予以处理,引导患者穿胶布鞋及紧身衣进行动力学同步采集,并通过35颗反光球及检测系统对全身运动学参数进行记录,校正摄像头及测力台并建立静态模型后,患者根据日常习惯及速度来回走动,以20至30次为准,收集时间段为足部触地开始至离地,取4~5个时间段研究[16-18]。运动损伤情况利用帕金森评分量表评估,分为行为、精神及日常生活等内容,最高三十分,评分越低表示情况越佳[19]。以上测定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平衡能力对比3个月随访发现,2组干预前平衡能力相比而言不具高度对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为(51.25±1.34)分,高于对照组,足部第五跖骨压力为(13.92±1.28)kPa,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步行功能对比研究发现,2组干预前步行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性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速、跨步长、步频及6 min行走距离数据分别为(0.99±0.15)m/s、(1.12±0.10)m、(112.03±5.62)步/min、(398.37±6.16)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见表2。

表1 2组干预前后平衡量表评分及足部第五跖骨压力对比

2.3 2组干预前后运动损伤情况对比研究显示,2组干预前运动损伤情况对比性不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帕金森量表评分为(8.33±1.26)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2组步速、跨步长、步频及6 min行走距离对比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P<0.05

表3 2组干预前后帕金森量表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帕金森病作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通常会出现运动过缓、强直及震颤等症状,对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可见患者站立姿势异常(具体表现为手足半屈、躯干俯屈)、起步困难、平衡能力不足、行走步幅减小,患者极易跌倒,临床以功能训练为主要康复方法,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0-21]。

通过针对性训练,有效改善平衡能力可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延长单足支撑时间,促进足部摆动,从而保证充分跨步,避免以慌张步态前冲,同时还可预防患者跌倒,对于康复信心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观察组通过住院期间短期强化训练,为患者康复干预作指导,配合实施安全简便、易行可靠的家庭自主训练,促进患者潜能发挥、改善运动功能。平衡量表及足部压力测定在帕金森疾病评估中的效度、信度均已被广泛证实[22-25]。人体站立时,正常状态下承载压力以足跟较大,而帕金森病患者负重偏于前足,其中主要承重区域为第五跖骨,通过视觉提示可为患者控制重心提供可视指导,听觉提示可有效缓解其精神压力[13-16],在保持平衡、控制重心方面更为有效。另外训练过程中视觉提示对于步幅具有增加效果,进一步促进重心后移,达到改善平衡的目的[26-28]。干预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性均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衡量表评分为(51.25±1.34)分,高于对照组,足部第五跖骨压力为(13.92±1.28)kPa,较对照组更低,步速、跨步长、步频及6 min行走距离分别为(0.99±0.15)m/s、(1.12±0.10)m、(112.03±5.62)步/min、(398.37±6.16)m,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帕金森量表评分为(8.33±1.26)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显然,观察组所用方式更具优势,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病情有明显好转[29-30]。

综上所述,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应用中,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于步行、平衡等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1] 徐智勤,栾烁,朱小霞,等.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0):1 078-1 083.

[2] 陈炳,叶祥明,陈建飞,等.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对比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181-184.

[3] 栾烁,高宏宇,朱晓霞,等.综合视听觉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6):950-955.

[4] 宋金辉,王普清,罗韵文,等.减重步行训练配合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7):87-91.

[5] 林志诚,陈阿贞,江一静,等.虚拟现实平衡游戏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9):1 059-1 063.

[6] 李学,马建军,李六一,等.平板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5):344-348.

[7] 安子薇,吴庆文,赵雅宁,等.表面肌电图在帕金森病患者综合运动训练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0):740-743.

[8] 杨雪霞.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21):2 794-2 796.

[9] 国树超,杨俊秀,张海博,等.影响帕金森病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相关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128-131.

[10] 赵珺,王洁,李阳,等.帕金森病痴呆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2):261-264.

[11] 汪锡金,管强,吴兴军,等.慢性病管理实践中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10):1 369-1 371.

[12] 傅燕.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61-62.

[13] 季俊霞,梁桂文,许振华,等.抗抑郁治疗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513-518.

[14] OUNG Q W,MUTHUSAMY H,LEE H L,et al.Technologies for Assessment of Motor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A Review[J].Sensors,2015,15(9):21 710-21 745.

[15] 王琴.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3):2 621-2 622.

[16] 曹冰莹.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康复体操训练对帕金森病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

[17] 陈淑芳,毛玉瑢,李咏雪,等.足底压力分析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985-989.

[18] 李建芳.3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平衡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558-559.

[19] 王美华,翁秋燕.40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时序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94-97.

[20] 林艳香.护理干预在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39-40.

[21] 宋金辉,王普清,丁旭东,等.节律性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 006-1 008.

[22] 林碧映,曾艳,唐洁.前庭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活动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5):447-449.

[23] 唐洁,曾艳,林碧映.力量和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姿势控制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3):266-268.

[24] 吴克琴,徐璐.强化下肢运动训练法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和平衡步行能力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7):1 303-1 304.

[25] 朱玉连,吴毅,郭丽萍,等.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8):609-611.

[26] 刘锦仪,陈伟,吴志刚,等.低负荷运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9-22.

[27] 刘志红,卢健军,郑文华,等.Synapsys静动态平衡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仪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2):48-52.

[28] 黄瓅,王普清,罗韵文,等.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2):124-125.

[29] 韩婷婷,尤红,张敏,等.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2016,31(4):258-260.

[30] 杨军,王守安,王璞.节律性视觉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55-58.

猜你喜欢

步态帕金森病步行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