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轮匝肌脱套重建在唇裂术后唇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2018-04-19林根辉郑清健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3期
关键词:上唇唇裂唇部

林根辉,庄 兢,郑清健

(福建省立医院整形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1)

唇裂的修复通常在患者三个月之后进行[1],此时上唇的组织纤细、菲薄,

很难作到口轮匝肌的完全复位,且不能与皮肤分开,通常仅单层缝合几针。故随 着唇部与上颌骨的发育,产生了由口轮匝肌复位不足或错位引发的唇裂继发畸形[2]。基于以上可能的原因,我院在功能复位重建口轮匝肌环基础上的矫正唇裂术后唇畸形,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1.2.2 肌肉、皮肤分离 在皮肤与口轮匝肌之间用15 号刀片作锐性分离,可保留肌膜及少许周围组织 到肌肉上以保证肌肉的完整性,裂侧达距口角1.5-2.0cm,健侧过健侧人中嵴。在 口腔粘膜与口轮匝肌之间作钝性分离,外侧过口角达鼻唇沟处,内侧达健侧鼻翼 基底,同时把粘在上颌骨犁状凹底部及外侧缘的口轮匝肌降至水平位,使口轮匝肌脱套。

1.2.3 口轮匝肌的处理 经以上分离,形成了 2块完全与皮肤粘膜游离、脱套的完整的口轮匝肌瓣。将患侧口轮匝肌在弓状线水平横向切开 1cm,分离出患侧红唇部的口轮匝肌;健 侧口轮匝肌在近鼻底处亦横向切至鼻小柱下方。后将患侧白唇部的口轮匝肌向健 侧口轮匝肌切开处推进插入到鼻小柱下;健侧上部的肌纤维与患侧鼻翼基底缝 合;健侧下部口轮匝肌旋转延长肌性唇珠;患侧口轮匝肌红唇部向内下推进,与 健侧红唇部口轮匝肌缝合,重建唇珠的患侧半。以上操作详见示意图 4.严格分底、 中、浅三层,间断缝合口轮匝肌。浅层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41 例,男 27 例,女 14 例,年岭8---35 岁之间。患者有明显的唇裂术 后唇畸形,包括上唇瘢痕、唇红厚度不对称、人中不显、上唇过长、口哨样畸形、 唇弓不齐等。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及瘢痕切除 沿原上唇及红唇粘膜陈旧性的疤痕切开至皮下,再沿口轮匝肌间的疤痕组织切开,切断口轮匝肌。肉缝合时应把外侧部分向内侧缘作 3mm 左右的瓦合缝合,以再建肌性人中嵴。必要时切除人中凹处的部分的口轮匝肌。 经以上处理健侧人中嵴增高明显,再建了患侧人中嵴、人中凹。

1.2.4 皮肤的处理 双侧上唇皮肤向裂口侧推进,在切口两侧,即肌性人中棘两侧约 2mm 处, 将肌肉与真皮缝合,切口分皮内和皮肤 2 层缝合。如果上唇高度不够的,在裂侧 皮肤上设计一宽度为3mm 的三角瓣,插入健侧人中嵴。

1.2.5 红唇粘膜的处理 由于唇缘再建的肌组织完整,故只需把已脱套的粘膜原位盖回,后切除多余部分。

1.3 评价标准

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类。满意指患者,家属,医生3方均认为术后效果好;较满意指患者,家属,医生能接受但存在不足;不满意指3方均认为术后效果不理想仍需矫正。术后拆线时即刻和术后3个月-4年随访调查,结果取平均值。

2 结 果

41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0例,随访时间3个月~4年。40例患者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弓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隆起或凹陷。5例出现上唇瘢痕增生,挛缩至患侧唇高略短,局部经得宝松注射治疗后好转。典型案例见图1~3.

3 讨 论

图 1 术前

图 2 术中肌性人中嵴的重建

图 3 术后 2 周

图 4 示意图

唇裂术后继发多种畸形均由口轮匝肌的畸形附着愈合所至,如上唇凹陷、上唇外侧隆起、红唇切迹等,所以通过本方法使肌肉解剖复位后可使这些畸形同时矫正,该方法变化少、简单、相对固定,且有效易学。以往的单纯皮肤粘膜上的Z字改型,或V-Y的推进整复,常常会出现静态外观尚可,但患者一说话, 就会出现因肌肉收缩导致局部变形。本方法是对上唇先进行拆装成口轮匝肌、皮肤、黏膜、鼻底等各个零件,后恢复它的解剖位置,最后再将各零件按功能性再组装回去。口轮匝肌脱套后,将皮肤与肌层分开矫正,将鼻部畸形与上唇畸形基本分开,分别重建时,不会相互影响。

口轮匝肌形态是上唇形态的基础[3,4],本方法能构建出肌性的唇珠、人中嵴,且将红白唇部的口轮匝肌分开重建[5],使唇珠及人中动、静态均有好效果,由于口轮匝肌解剖及功能上的对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患侧上唇日趋自然[6]。

如在一期手术中,因此时上唇的组织纤细、菲薄,故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应用该方法[7],可减少Millard 方法中的回切,减少鼻孔基底瘢痕的长度,但需要相应的显微设备,延长手术时间。

通过肌肉重建,将患侧红唇部的口轮匝肌,与唇珠部口轮匝肌缝合,患侧白唇部的口轮匝肌向健侧口轮匝肌切开处推进插入到鼻小柱下,可使上唇长度适度延长,特别在无法同时满足唇高与唇宽均与健侧同时完全对称时[8,9],本方法有着很好的适应症。对重度上唇过紧的患者效果不佳,易导致过紧矫正不足,并导致上唇过长,这种情况,通过abbe 瓣的转移,得到较好的外观[10]。因口轮匝肌分离范围大,术后肿胀时间较长且有血肿形成的风险,为其方法的不足。

[1]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51.

[2]宋儒耀,柳春明.唇裂与腭裂的修复[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0-381.

[4]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365-367.

[5]Yin N, Song T, Wu J, et al.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repair:application of muscle tension line group theory [J]. J CraniofacSurg,2015,26(2):344-346.

[6]夏春波,王伯钧,韦进,等. 唇裂红唇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32(1):22-25.

[7]王 伯 钧 , 秦 小 云 , 周思 . 口 轮 匝 肌 的 显 微 解剖 与 临 床 应 用 [J]. 广西医 学 ,2006,28(3):347-350.

[8]石冰,胥毅. 唇裂手术评估与术式改进的关系[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3):159-162.

[9]石冰.单侧唇裂的个性化修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9):497-502.

[10]李扬,石冰.Abbe 瓣制备、转移与固位的流程规范和技术要点[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4):373-376.

猜你喜欢

上唇唇裂唇部
上唇腺样囊性癌1 例及文献复习
口红测评
两个梦的争执
单侧唇裂整复术后并发鼻畸形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上唇年轻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唇部美人计
冬季护唇小窍门
蓝,另一种蓝
人人都爱Q弹双唇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