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8-04-18杜文平

关键词:直腿病证麻黄

张 涛,杜文平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石家庄市中医院骨伤一科门诊。运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组30例与(通痹胶囊)对照组3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年,平均3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x2=0.066,t=0.583,P=0.596,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临床骨伤科学》确定[1]

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分类确定[2]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条件切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经MRI或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年龄介于18~70岁,性别要求不限;4)自愿停用其他疗法并接纳临床治疗的患者。

1.3.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年龄小于18岁、大于70岁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过敏体质者;3)存在其他相关骨关节疾患,包括腰椎肿瘤、腰椎管狭窄和脊柱失稳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4)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血液疾病;5)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方法

治疗组:基础治疗+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药组成:生麻黄10 g,炙附子10 g,细辛3 g,独活15 g,威灵仙20 g,木瓜20 g,香加皮l0 g,茯苓30 g,川牛膝15 g,白芍20 g,当归l0 g,川芎10 g,延胡索15 g,甘草6 g。

功效:辛温散寒、除湿止痛、舒筋通络

服药方法:每次150 mL,2次/日,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基础治疗+通痹胶囊(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标准Z10960010)

功能主治:调补气血,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口服:4粒,3次/日;4周为一疗程。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腰腿痛和有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腰部以及腿部的功能活动得以改善;好转: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大于50°但小于70°,在疲劳状态下或弯腰体力活动时仍伴有痛感;无效:腰腿痛以及直腿抬高未改善,活动如前。

2 结 果

切合条件的60例患者经治疗4周后,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经统计分析两组在综合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疗效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组优于通痹胶囊对照组。

3 讨 论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尤其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仅明显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服药期间患者无不良反应,亦未发现药物的毒副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这证明了本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方主治寒湿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兼有其它证型者可在该方基础上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药物药量的随症加减,充分发挥最佳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最突出的特点-辨证论治,本方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有推广的价值。但是,在本次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受限于人力、时间、物力等因素,采集样本量较少,可能对观察结果有一定程度影响,以后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1] 孙树椿.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97-89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215.

猜你喜欢

直腿病证麻黄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麻黄的本草考证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