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

2018-04-18廖志林吴振波周红平

关键词:心梗急诊科发病率

廖志林,吴振波,周红平,曹 猛

(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急诊科(南昌三三四医院急诊科),江西 南昌 330001)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一般为家属送往医院,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间,影响治疗效果[1]。者发病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救治措施,能够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病率。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进行研究,探讨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男与女分别38例、22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4±4.7)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性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入院前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

1.2.2 观察组患者由急救科在现场紧急救治,(1)出诊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以及仪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电话指导家属保持患者呼吸顺畅,检查和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2)初步诊断,到达现场后,检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各项指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3)镇静止痛,针对部分疼痛较为严重患者,选择药物方式止痛;(4)针对性急救措施,患者出现有心律失常、室颤等情况时,现场救治,适当使用溶栓急救;(5)建立静脉通道,急救人员选择靠近心脏动脉建立通道,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减轻患者心脏负荷;(6)转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送往医院急救,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时刻与医院保持联系。

1.3 诊断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并发症包括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3.7)d、(8.5±1.8)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 论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的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患者因为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而出现坏死,其临床症状为持久剧烈性胸骨后疼痛、发热、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引起心电图变化,最终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因此,要求心梗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院前急救在我国近年来已经逐渐实行,急诊科在出诊前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和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通话,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操作,以便使患者呼吸顺畅[2]。急诊科急救救治,从初诊前准备、初步诊断、镇静止痛、针对性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转院等多个方面出发,实现对患者的综合性救治,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机[3]。

本次研究表明,在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3.7)d、(8.5±1.8)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36.7%、10.0%,观察组患者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急诊科对急性心梗患者在送医院救治前采取相应措施后可提高其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1] 高文卿,李 彤,胡晓旻,等.ECMO用于救治类急性心肌梗死的大面积肺栓塞1例[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10):943-945.

[2] 李晓雷.先救治后转运的方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实践与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17,(18):19-21.

[3] 沈玉英,李艳津,陈珠珍.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16):244-245.

猜你喜欢

心梗急诊科发病率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心梗猛于虎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