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指纹图谱对不同炮制时间大黄炭的质量控制研究

2018-04-17郭兴蕾徐海星许沛虎林世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3期
关键词:炮制指纹红外

郭兴蕾,徐海星,许沛虎,林世和

(1.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22)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物制剂、生物材料。E-mail:904217413@qq.com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E-mail:1614407172@qq.com

大黄具有止血的作用,《伤寒论》中“血自下,下者愈”及《血证论》中“大黄一味,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而不留瘀,尤为妙药”为大黄止血创立了理论基础[1]。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2],没食子酸为大黄收敛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依据“炒炭存性”,将大黄制成大黄炭,使其泻下作用减弱,而止血作用增强[3]。临床采用大黄炭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4]。但是,对于大黄“炒炭存性”一直依靠传统经验判断[5],龙全江等[6]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黄炮制前后的导管、簇晶、淀粉粒和木栓细胞等,发现变化明显,初步探索了“炒炭存性”的机制,然而并未建立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大黄炭项下炒炭法的“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7]仍然不够客观,在炮制过程中,每批样品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根据中医药老专家余南才的传统炮制经验,检测了不同炮制时间大黄炭的红外指纹图谱,为大黄炭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8]。

1 材料

1.1 仪器

Nicolet67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Thermo Electron Scientific Instruments);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Sartorius);电炉;铁锅。

1.2 药品与试剂

大黄(湖北天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20151191),经余南才主任药师鉴定为甘肃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溴化钾(光谱纯,上海国药集团公司);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双重蒸馏水,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炭的制备

将生大黄饮片锤碎成质量4~6 g的均匀小块,称质量,每份100 g。控制火力一致,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炭法,炒0、12、15、18、20、22、24、30和35 min,得到样品1—9[9]。

2.2 供试品的制备

取样品于60 ℃下干燥至恒质量,粉碎过160目筛,备用。分取各样品粉末约2 mg,压成溴化钾片[10]。

2.3 光谱条件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中红外光区,波数4 000~400 cm-1;快速扫描:1次/s,最高分辨率为0.019 cm-1;红外变温附件(温度范围:室温25 ℃~400 ℃)。

2.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按“2.3”项下条件连续测定5次,所得红外谱图完全一致,RSD为1.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按“2.2”项下方法平行制备5份,按“2.3”项下条件测定,所得红外谱图一致,RSD为1.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放入真空干燥器内保存,分别在0、1、2、3、4和5 h测定1次,记录红外谱图。结果显示,5 h内所得谱图基本一致,RSD为0.8%,表明供试品在5 h内基本稳定[10]。

2.7 聚类分析

通过Origin 8.0软件及SPSS统计学软件等[11]对唐古特甘肃大黄进行聚类分析[12-13],结果见图1、表1。

图1 9种大黄炭红外指纹图谱Fig 1 IR fingerprint of 9 kinds of rhubarb charcoal

表19种大黄炭的特征吸收峰峰位
Tab1Infraredfingerprintcharacteristicabsorptionpeaklocationof9kindsofrhubarbcharcoal

样品编号峰位值/cm-11341829271626151014481375131812681103105088282977966457751841523418292716251518145013721317126812411049867779864578519——334192926162515181449137213171265124211031050884779663576518—43421292716251519145113731317126812391165107610328657796635755185342129281624151914501371131612691238115710761026779663574518—634212928170716241518145013711316126912221157107610247806635735177342433492925162314501371131511581029780664578518————8342329251623145015161449137113151206115811041032884780665598578934263344292716221449136913151205115811051032889780667597517?

注:“—”表示该波段未出现明显特征吸收峰

Note:“—” means no obvious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 in this band.

2.8 红外光谱图分析

参考相关文献[14-15],并结合图1、表1—2分析,大黄炒炭后各炮制品红外图谱波谱出现的位置基本相同,主要波峰出现在3 418、2 927、1 625、1 518、1 450、1 372、1 317、1 268、1 238、1 157、1 050、880、779、663、576和518 cm-1附近。大黄主要成分为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大黄酸等。分析3 418 cm-1处的宽峰为大黄酸的羟基峰;2 927 cm-1为烃类C-H的伸缩振动峰;1 625 cm-1为C=C的伸缩振动峰;1 450 cm-1为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1 372 cm-1为烷烃的C-H弯曲振动;1 317 cm-1为烯烃的C-H面内弯曲振动;1 268、1 238 cm、1 157和1 050 cm-1均属于苯环C-H面内弯曲振动峰,属于苯指峰;880、779和663 cm-1为芳环C-H面外弯曲振动。各类红外图谱分析发现,炮制12 min与生品(炮制时间0 min)相比,开始出现1 241 cm-1左右的峰;炮制24 min时,1 241 cm-1峰消失,1250~950 cm-1范围内的峰为苯环的C-H面内弯曲振动峰,为苯指区,该区干扰大,应用价值小;炮制20~24 min时,880 cm-1左右的峰消失,900~650 cm-1区间的峰为苯环的C-H面外弯曲振动,其可判断苯环上取代基的相关位置,可能是大黄其中的成分发生了取代基位置的改变;炮制22 min时出现了新的1 707 cm-1峰信号,是酯类化合物特征峰,表明出现了新的含酯基的化合物;炮制24 min后在3 349 cm-1左右出现了新的峰信号,而3 349 cm-1峰为羧基特征信号峰,说明大黄酸的含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红外光谱变化初步表明,炮制20~22 min左右,大黄成分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出现的新生峰表示出现了新生的未知物质。

2.9 相似度分析

比较9种样品的相似度,样品1—6的相似度很高,均>0.99;样品7—9与前6组的相似度均在0.93左右,初步说明样品6开始,即炮制时间在22 min后,大黄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见表2。

2.10 大黄炭的质量评定

中医药老专家经验判断样品6(炮制22 min)达到“炒炭存性”要求,此时大黄炭饮片质量最好,而样品7—9则炮制太过。与红外指纹图谱所得结果吻合,即大黄在武火炒制22 min后,红外图谱和相似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3 讨论

本研究对象为不同炮制时间的同种中药,根据化学分类学的观点,其所含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红外光谱图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研究中图1已明显体现。但随着炮制时间和炮制程度的不同,大黄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炒炭存性”的传统经验具有简便、易操作的优点,但客观量化指标性不强,特别是老一辈药工越来越少,对传统经验的继承与学习越来越难。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技术成熟,易操作,重复性、稳定性好,红外指纹图谱作为现代手段继承发扬传统的“炒炭存性”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用于不同炮制时间大黄炭质量控制的方法。

表2 9种大黄炭的相似度分析Tab 2 Similarity analysis of 9 kinds of rhubarb charcoal

[1]栗进才,黄鹏.不同工艺炮制大黄对临床药效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149.

[2]宋光熠.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

[3]徐鼐.大黄炭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81-82.

[4]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41.

[5]王伽伯,马永刚,张萍,等.炮制对大黄化学成分和肝肾毒性的影响及其典型相关分析[J].药学学报,2009,44(8):885-890.

[6]龙全江,王晓莉,常承东.大蓟、大黄、石榴皮炭药炮制前后显微比较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1):26-28.

[7]王永强,刘先继.论大黄炮制依据及方法与临床功效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65-168.

[8]孙辉晶,赵华,李辉.浅议大黄的炮制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61-62.

[9]朱诗塔,雷鹏,李新中,等.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与其止血作用的灰关联度分析[J].中南药学,2009,7(1):55-58.

[10]马丹,顾志荣,甘玉伟,等.唐古特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中药材,2015,38(9):1842-1845.

[11]苗爱东,孙殿甲.Excel2002在中药指纹谱相似度计算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2003,27(1):51-54.

[12]汤彦丰,侯占忠,王志宝,等.中草药大黄的小波变换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鉴别[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77-179.

[13]刘蝉,王珺.四川松潘地产大黄药材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73-75.

[14]王栋,王永禄,郭啸,等.中药金礞石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0):2715-2718.

[15]徐海星,许沛虎,林世和,等.中药材白英XRD指纹图谱及相似度分析[J].中药材,2012,35(1):42-44.

猜你喜欢

炮制指纹红外
网红外卖
我的梦想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唯一的指纹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