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错误变成契机

2018-04-16刘长铭

中小学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契机错误老师

刘长铭

教师讲课要把握好“释疑”和“存疑”的平衡。无“疑”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有“疑”的课也不一定不成功。教师讲课应当既有释疑,又有存疑;解决低级的疑,提出高级的疑;解释浅层次的疑,激发深层次的疑。

在很多人心目中,好教师的标准是讲课十分清楚,学生听完课什么问题都没有才好。把知识准确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当然是教师最起码的能力,但有时,适当地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留给学生一些疑问,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更加必要。

释疑的前提是让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方式很多。教师们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但我认为,更好的方式是让疑问从学生心里产生。比如:有些教师上课时,故意装傻犯糊涂,故意出个错儿,像相声演员“抖包袱”那样,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通过讨论思考,澄清问题,获得成就感。用这样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建立自信,也不失为一种教育和教学的艺术。有时候教师不仅故意出错,还有意安排一系列问题,继续装糊涂,显得执迷不悟,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步步追问,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气氛常常非常热烈。我发现,当学生觉察出老师讲课不对劲儿可能出错时,受“给老师挑错儿”的心理驱使,他们听课会格外认真,精神会格外集中,思维会格外活跃。能发现教师讲课出错,说明学生学懂了。可以说,这样的教师是把握教学规律和艺术的行家里手。

当然,有时候教师讲课会真的出错,尽管这都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但出错实在是在所难免。我也曾讲课出错被学生当堂指出过,在和学生讨论一番后,大家都搞明白了错误的原因。后来有学生还就这个问题写了一篇小论文,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学习和提高。学生不会因此看不起老师,老师也不会因此为难学生。所以,即便教师讲课真的出了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教师坦诚承认错误,和学生讨论分析一下,提醒学生汲取教训,不要犯和自己同样的错误,完全能得到学生的谅解和理解。不要说一个普通教师,就是大科学家都有可能犯错误。我曾给学生推荐过一本书,书名就是《杰出物理学家的失误》,里面讲的都是大科学家犯错误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事曾向学生郑重宣布,如果有哪位同学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或者从课本中提出了老师回答不了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这位同学的考试成绩可以加分。我很钦佩这位同事的勇气和自信,他实际上是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挑战权威。后来我也这样做。学生手里有一些参考书,上面的习题答案经常有错误,我就让学生去挑错。当学生发现自己得到的结果与书上的参考答案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会来找老师,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定,而是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印证,或者是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益处。

教师讲课出错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有时坏事也能变为好事,成为教育或教学的契机。能否变成好事或契机,要看教师的胸怀和教育观念。有学生家长说她的孩子有一次发现老师讲课出错,忍不住举手当众指出。教师最终明白是自己错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教师还可以把这次事件转化成为一个教育契机。但很可惜,这位教师没有这样做—他觉得自己很丢面子,尽管承认讲错了,却罚这个学生站了半节课。我曾在教师培训中多次讨论过这个案例,目的是提醒教师们,如果我们讲课时发生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办。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要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去挑战权威,发现问题,不要盲目相信标准答案;教师可以把问题当作作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充分讨论,由此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聘请这样的学生作为助教,帮助自己答疑和辅导同学学习;教师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充分發挥学习带头作用,组成学科研究小组或备课小组,让学生来讲课;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耻相师,构建学习社区,打造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的良好学风,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等等。

不论是教师假装出错还是真的出错,都会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从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来说,疑问是认知的开始,是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动力源泉,当然也常常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这远比让学生获取书本知识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契机错误老师
在错误中成长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六·一放假么
“怒”与“努”
“浮”字等
失恋的好处
春天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