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变革的学校组织文化重构探索

2018-04-16肖方明

中小学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积淀生成的具有鲜明组织特色的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在学校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包含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对学校组织具有化育、导向、规范、凝聚、辐射、激励、创新的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组织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积极应对内外部的变革需要,通过组织文化重构,推进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积极探索学校综合改革路径,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将学校发展的五大核心要素“文化、课程、教学、教师、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息共生、和谐发展的一体化系统。为了系统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人和街小学在“五维一体”学校系统变革模式之下,更新组织发展观、重塑精神文化、打造物质文化、丰富行为文化、重构制度文化,营造了富有鲜明特色的人和街小学组织文化。

一、人文与科学并重,更新“人和”组织发展观

人和街小学创建于1943年,是重庆市的第一所实验小学、“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现已形成“六校两园”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格局。多年来,在“人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人和街小学已经形成了具有“人和”特色的学校组织,这个组织不再是简单的校园围墙内的固有系统,而是一个不断研讨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幸福、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人和”管理思想,强调“人文性与科学性相整合”的组织发展观。

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上,强调人和文化的引领性、以人为中心与和谐人际观的构建,以及多元、民主的参与性。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教师教学任务的分配、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都体现出了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关怀。首先,我们坚持层级管理与扁平式管理相结合,既明确了层级职责,又注重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扩大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通过师德演讲、参观学习等形式,使教师在活动中增进交流,培养友谊,展现自我,愉悦身心;再次,学校还特别倡导管理者与教职工在沟通交流中要换位思考,拉近心理距离;此外,学校还通过建立“年级和班级的教研会制度”“家校协作会”“人和之星评比制度”等,为促进人际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总体而言,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是单向度的线性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多向度的分享与协同;学校管理者不是以行政权威来管理约束教师,而是以人和精神来引领和激励教师。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管理技术上,包括学校对学生发展规律的尊重和数据驱动决策机制的建构,这种决策模式有利于决策程序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例如:为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决策受到决策者主观偏向性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人和街小学依托国家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建立了“人和六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校凭借基于脑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状况的精确评估,从而推进个性化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目前,学校对于课程、教学等重要事务发展的决策基本做到了基于数据分析(采集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问卷和状况分析量表等数据)的科学化决策。我们正在试图通过学校系统变革的研究探索与新技术的整合来进一步实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

二、“人和为魂,和谐育人”,重塑“人和”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学校办学体系的目标与指向。在人和街小学,我们基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办学历史要素提出“人和教育”办学理念,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突出了对“人和”的理解和运用,努力构建“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建功立业”的文化内涵。

“人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依靠学校教育实现对人和文化的价值观、内容、方法论的传承,让学生学会享受人和、创造人和,为融入和谐社会奠基。“人和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的少年”是“人和教育”的培养目标。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三个重要部分:自我之和,即自我的身心和谐健康;与人之和,即与他人能够和睦相处、和谐建功;与自然、社会之和,即热爱自然,与自然、社会相融。这种教育需要在人际和谐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因此“人和为魂,和谐育人”是“人和教育”的核心。“人和為魂”就是以人和精神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念,让它浸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扎根在广大师生心坎上,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向标;“和谐育人”就是在和谐的校园里,实施和谐、活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人和教育”的思想精髓为和而不同、和衷共济、海纳百川,就是要倡导师生讲团结,讲互助,做到共性与个性相容,发挥师生优势潜能,彰显个性,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提炼出了“两江融聚,人和教育”的学校主题文化,“海纳百川、和衷共济”的校训,“品德高尚、睿智灵动、强体健魄、尚美惟新”的学风,“居儒典雅、身正学高”的教风。

三、以文化人、以境育人,打造“人和”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就是学校物质环境中注入的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智力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和校园美化物等。人和街小学通过塑造物质文化的视觉和听觉两大子系统,把人和理念转换到学校的物化环境当中,以此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在视觉系统上,我们将办学思想中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首先,在符号系统层面,人和街小学的校标是一枚印章,上面有小篆繁体“人和”二字,底色为学校的标准色之主色朱砂红。学校的标准色是红绿蓝三色,红色为主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绿和蓝为副色,分别代表嘉陵江和长江。学校的吉祥物是清风白鹤,辅助图形是黄葛祥云、两江融聚等。其次,在学校建筑设计层面,学校把视觉塑造应用在校门、剧场、走廊、教学楼等各个角落。从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入手,我们设计了一批校园建筑,包括由三个“人”字形钢架结构组成的校门、和字墙、众人拉纤雕塑、杏坛讲学雕塑等;新建和重新命名了校园内一大批专用活动场馆,包括清风白鹤主题广场、人和教育博物馆、文字博物馆、陶艺博物馆、孔园、人和种植园、3E科艺楼、灵动体育馆、清风轩等。

在听觉系统上,我们通过听觉刺激传达学校办学理念、品牌形象。学校组织师生谱写了四首校园歌曲,为校歌《两条江,在身边》拍摄了MTV并作为校园铃声,《清风白鹤》《黄葛云翔》《乖苗苗》等校園歌曲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总之,学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可听、可看、可感、可传的角度,使“人和文化”立体化、具象化、艺术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蓬勃向上、充满文化意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和谐互动、多彩实践,丰厚“人和”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主体行为形象、科技文化活动、交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人和街小学形成了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行为文化。例如:在交际活动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程和课堂中形成了和谐的互动关系;在课程方面,学校形成了“人和六质”课程体系,包括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六大课程群,夯实国家课程,丰富拓展课程。“人和六质”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板块状课程内容设计,以主题为主线,融多学科知识与素养为一体,变单一学科的“小课堂”为多学科统整的“大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满足了学生差别化成长的需求。在课程活动中,各个课程群的教师合作协商,共同学习,涌现了很多跨学科教育人才。在教学方面,学校形成了“和声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设计中留出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白”,在学习的时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相互倾听,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效果,达成“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办“人和讲坛”,邀请人和街小学退休教师、优秀教师等登上讲坛,宣讲传播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故事,迄今已开展106期。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学校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人和拜师会”,徒弟为师傅看座、敬茶、鞠躬,不仅让教师们强烈地感受到孔子教育文化的熏陶,更让老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帮带职责,让新教师增强了学习动力,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和谐共进。同时,学校设立了科技节、体育节、音乐节、英语节、跳蚤市场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与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和”品质。

五、系统变革、民主参与,重构“人和”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既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产物,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有力保障,包括学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成员间默认的共同行为规范。制度文化对全体教职工和受教育者发挥指向与约束、矫正与激励、整合与保障的作用,对于形成优良校风、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组织机构是按照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组织的职责、岗位和人员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匹配,形成结构合理、权责清楚的协作系统。为实现“人文性与科学性相整合”的组织发展观,人和教育集团采用层级管理和扁平式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设置了人和文化中心、课程中心、教学中心、教师中心、管理中心,形成了“五维一体、全息共生”的系统变革模式。

其中,文化中心为学校整体发展和系统运作提供理念思想指导;课程中心在文化指导下构建课程体系架构、行动纲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教学中心按照课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路径;教师管理中心负责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序列,按照序列促进教师的有效分工和协同发展;管理中心则建立其他各中心需要的制度保证。这五大中心协调统一,推动学校办学系统全面、协同、统整、高效运行,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人和街小学倡导和谐人际观,制定了一系列尊重、关心教职工和促进人际沟通的制度,为学校营造了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为了进一步保障各个部分的运转,人和街小学形成了保障学校核心职能(学生发展、课程、教学、科研)清晰明确的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制度制定中的主体多元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性,由此促进学校管理的改进和发展。例如:学校强调教科研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科研制度;教师组成课程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学术委员会,为课程开发、教学活动、教师发展以及学校日常行政管理等提供科学决策。

人物小档案

肖方明,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先后主持11项全国和市区级科研教改课题,研究成果“‘人和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