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2018-04-16周良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服液胆红素血症

周良燕,王 静,黄 丹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此病主要是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的水平升高,进而发生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新生儿疾病[1]。中医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多为湿热蕴结,应采用利湿清热法进行治疗。茵栀黄口服液是具有利湿退黄功效的传统中药之一。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患儿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室收治的19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这些新生儿均接受母乳喂养,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中患儿的排除标准是:1)发生严重呕吐、皮肤过敏、溶血性贫血。2)因患阻塞性黄疸、肝功能障碍、遗传代谢病而发生黄疸。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患儿。在试验组患儿中,有男58例,女41例;其中有84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55例,女44例;其中有82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纠正酸中毒、保暖、营养支持、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每日服3次,每次服3 mL,用药3天为一个疗程。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进行治疗24 h后及3天后,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TBIL),并记录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经治疗,患儿的黄疸症状消退,其血清TBIL的水平降至正常的范围内。好转:经治疗,患儿的黄疸症状得到改善,其血清TBIL的水平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的范围内。无效:经治疗,患儿的黄疸症状无改善,其血清TBIL的水平未下降。治疗的总有效率=(好转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TBIL水平的分析

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前其血清TBIL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在进行治疗24 h后及治疗3 d后其血清TBIL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TBIL水平的分析(分,±s )

表1 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其血清TBIL水平的分析(分,±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4 h后 治疗3 d后试验组 99 310.22±45.37 249.56±30.27 145.22±14.02对照组 99 309.86±43.95 299.33±37.40 197.35±15.08 P值 >0.05 <0.05 <0.05

2.2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分析

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分析

2.3 对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分析

对照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11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有1例患儿发生皮疹,有3例患儿发生腹泻,有7例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4例患儿出现发热的症状,其不良发应的发生率为4.04%。在进行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可分为生理性NHB和病理性NHB。生理性NHB患儿无需接受特殊的治疗即可自行康复。病理性NHB患儿若未接受及时的治疗其体内的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其脑组织中,进而可导致其罹患高胆红素脑病[3]。此外,此病患儿体内含量过高的胆红素还可对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在临床上,蓝光照射疗法是治疗NHB的主要方法之一。该疗法可使患儿体表组织间隙中的胆红素发生光分解,进而可降低其体内胆红素的水平[4]。但是,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可导致其出现脱水、发热、腹泻、长皮疹、低钙血症、视力受损及生殖器损伤(男婴)等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其接受照射的时间密切相关。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为黄芩、栀子和茵陈。其中,栀子中含有栀子素,具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黄芩中含有黄芩苷,具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茵陈具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由上述诸药制成的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在进行治疗24 h后及治疗3 d后其血清TBIL的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期间,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满丽娜的研究结果相符合[6]。

可见,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李琳,何玲,陈丽萍,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2(10):51-53.

[2]魏克伦,陈克正.新生儿临床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03.

[3]张情梅,任榕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发育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6):632-634.

[4]黄武珍,黄翰武,吴曙粤.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310-1313.

[5]郁超,何晓锋,冯懿赓,等.复方玄驹胶囊联合中药治疗肾阳亏虚型男性弱精子症临床观察[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30(1):46-48.

[6]满丽娜.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8例 [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0):187-188.

猜你喜欢

口服液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