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家风,应是一种信仰

2018-04-13苏恋芬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言传南风身教

苏恋芬

创创主播

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与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家庭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风的好与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家庭成员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你对家风有什么看法呢?一起来说一说吧!

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子家训》是我国的家风建设名著。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专访时表示“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总理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写道:“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勤俭节约成了习家家风。”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的家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风气有利,因而形成良好家风尤为重要。好的家风,应该成为一种信仰。

把好家风当成信仰,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言传身教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思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会接受你的教化。言传和身教二者之间,身教重于言传,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射向哪里、将来成就如何,无疑都会受到父母这张“弓”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因而,父母应如“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让家风成为一种信仰。

把好家风当成信仰,既要有“训”,又要有“暖”。“训”是指家训,是家风凝练成的文字,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严格约束家庭或家族的行为规范。“暖”,相对于“训”而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宽容、理解。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族中,北风和南风一直较着劲儿,他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厉害。有一天,他们比赛看谁的威力大,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刮来一股凛冽的冷风,想通过更大的风把行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比以前更紧了。稍后,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觉到了春意,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法则”。它告诉我们——没人能拒绝温暖的力量。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说严于管教是培育好家风的基石,那么以情动人就是延续好家风的保证。“训”和“暖”,二者不可或缺。因而,父母应严而有格、爱而有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好家风成为一种信仰。

家风是一家之风范,是塑造孩子的熔炉。“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一语道破家风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道破家庭教育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国家就像一棵枝叶如盖的大树,家庭就像树上千千万万的绿叶,只有让好家风成为一种信仰,绿叶才能历久弥新,大树才能生机勃勃。

(选自《湖南教育》)

猜你喜欢

言传南风身教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南风颂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南风易逝,醉沉年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