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效率与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2018-04-13徐飞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徐飞

摘 要 论文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流通人次为变量,检验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4年我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存在显著正的空间相关性,形成High- High、Low- Low、Low- High、High-Low四种聚集类型;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创新指标、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指标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具有显著正影响,并通过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间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馆藏资源 图书馆流通人次 Morans I 指数 城市创新能力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3.008

Abstract Taking the collec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as variable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on the urban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trend between the public library collections of all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4, forming four aggregation types of High-High, Low-Low, Low-High and High-Low. And the public library collections in China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indexes, patent applications indexes and patent authorization indexe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And the public library collec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ircul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as well as an indirect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public librar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 Circulation of library. Morans I. Urban innovative ability.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所在,创新主体对理论知识、数据信息需求更加迫切,图书馆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对科技创新促进作用不可替代、日益突出。基于文献分析,本文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万册) 度量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以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万人) 度量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并以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和专利技术创新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于我国城市创新能力实际影响。

1 圖书馆在科技创新领域作用研究概述

图书馆对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晁蓉、龙敏(2007) 指出因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劳动,它和科学研究过程一起共同构成了科技创新的完整内涵,图书馆起着科技创新基础资源保障作用、源头作用和引领作用 [1]。王二峥(2013) 指出图书馆是创新主体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拥有科技创新所需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优势, 对地方科技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2]。马爱华(2014) 强调公共图书馆作为科研基础设施对区域科技创新具有文献保障与支撑作用[3]。闫伟东(2011) 认为就图书馆信息资源而言,在公共图书馆里蕴藏着大量的各类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信息、专利信息、标准信息、科技文献信息、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创新项目现状及前瞻性信息、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信息等等,这些无疑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持[4]。王小兰(2008) 指出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文献资源保障,不仅仅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5]。

为有效发挥图书馆在科技创新领域作用,学者们展开了丰富研究。晁蓉(2008) 指出图书馆通过直接参与科技创新,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功能,系统提出了知识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和组织运行三种图书馆对科技创新支持的模式[6]。根据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和图书馆自身拥有的资源及能够拓展的功能,图书馆资源可以分为补给知识资源、提供信息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三方面[9]。马爱华(2014) 通过分析泰达图书馆在搭建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科技信息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模式和开展服务营销与推广等方面的若干实践,从资源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两个角度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中合作共享协同共赢战略[3]。刘云鹏(2016) 认为公共图书馆对地方科技创新主要提供文献支撑作用和科技文献服务[8]。

2 样本说明及变量设计

2.1 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8-2014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衡量公共图书馆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其中馆藏资源为衡量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图1 2008-2014年我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万册) 及增长率

由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最为丰富,而西藏、青海、海南、宁夏、贵州等省份2008年和2014年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较低。从增长率分布看,2008-2014年西藏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年均增长最高为25.24%,由2008年49.8万册增长到2014年的125.24万册,但其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依然最低;2008-2014年青海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年均增长率最低,仅有2.19%,馆藏资源由2008年347.9万册增长到2014年的393.7万册。

2.2 指标说明

空间自相关是空间统计重要研究内容,以检验样本地区统计结果是否依赖于空间分布、是否存在相邻地区间作用。空间相关性又分为全局相关和局部相关,全局相关性是检验样本整体是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而局部空间相关性则检验某一地区是否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Morans I 指数是常用的检验空间自相关指标,其中全局Morans I指数计量公式如下:

其中,为空间权重矩阵,反映地区之间相邻关系。若检验值较高,则表明地区间相关性越明显,当Morans I指数为1时表明地区间完全正相关,相反,当Morans I指数为-1时则表明地区间完全负相关。

从表1来看,2008-2014年我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存在显著正的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P-Value均低于2%。我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全局Morans I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3260增加至2014年的0.4118,表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其中2012年达到最高为0.4259。

全局Morans I指数是反应整体上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为检验具体样本地是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还需要进一步测算局部Morans I指数。局域Morans I指数计量公式如下:

此时,Moran‘s Ii为第i城市局部Morans I指数,局部指数同样介于-1和1之间,局部Moran‘s Ii为正数表明样本地i市与相邻地区正相关,局部Moran‘s Ii为负数表明样本地i市与相邻地区负相关。

2008-2014年,我国新疆、四川、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市在5%或1%水平上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再进一步根据样本地所处Morans I散点图位置,确定各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类型,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在2008-2014年处于“热点”即High- High区域,表现为自身及周边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都较高。新疆在2008-2014年处在显著的“冷点”即Low- Low区域,表现为自身及周边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都较低;安徽2008-2014年处在Low- High区域,表现为自身公共图書馆馆藏资源低而周边省市较高;四川2008-2014年处在High-Low区域,表现为自身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高而周边省市较低。

2.3 变量设计

本文借鉴张文惠[9]、刘辉[10]、郑京华[11]、叶华[12]、彭继玉[13]论述,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是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重要指标,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则反应了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二者是公共图书馆重要指标。柳卸林等(2002) 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14]。曹勇等(2013) 定义城市创新能力为城市将知识或创意等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15]。倪方枉(2012) 指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很多,并采用专利申请授权量来衡量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16]。本文将城市创新分成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与专利技术创新两个方面,选取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数、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来检验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具体说明如表3所示。

3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城市创新能力实证

文震宇(2009) 指出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中心,除了行使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等职能外,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为地方企业、社团群体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17]。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的多少是衡量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的一个必要指标,其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如何?本文将分别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专利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检验。

3.1 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的影响

为检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实证检验模型:

Factory=c+β1Library+β2People+β3GDP+β4 Year+β5Province+ε

其中,Factory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新产品数、新产品销售收入,Library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β1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创新影响系数,如果该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公共图书馆建设有益于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由于城市创新能力除受图书馆资源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本文加入了地区人口规模People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GDP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时间Year和地区Province影响。

表4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Library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创新指标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其中,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影响系数为38.3955,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数影响系数为5.3531,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影响系数为2.0914。表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每增加1万册,所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增加38.3955项、新产品数增加5.3531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2.0914万元人民币,验证了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有益影响。

3.2 对专利技术研发的影响

为检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于专利技术研发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实证检验模型:

Patent=c+β1Library+β2People+β3GDP+β4 Year+β5Province+ε

其中,Patent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专利技术申请量和专利技术授权量,β1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于专利技术研发影响系数,如果该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公共图书馆建设有益于地区专利技术创新。同样,本文加入了地区人口规模People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GDP控制变量,控制了时间Year和地区Province影响。

表5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Library对地区专利技术研发创新指标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其中,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地区专利技术申请数影响系数为59.8808,对地区专利技术授权量影响系数为43.7856。表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每增加1万册,所在地区专利技术申请数增加59.8808 项、专利技术授权量增加43.7856项,进一步验证了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益影响。

4 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中介效应检验

馆藏资源反映公共图书馆规模重要指标,通过馆企合作、展览宣传等直接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图书馆流通人次反映了图书馆利用效率重要指标,馆藏资源增加可能通过增加图书馆流通人次,进而对大中型企业以及专利技术研发产生间接影响。本部分借鉴温忠麟[18]、杨兴全等[19]、熊艳[20]、甄红线等[21]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构建如下递归模型,检验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通过图书馆流通人次来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Innovation=c+β1Library+β2People+β3GDP+β4 Year+β5Province+ε

Liquid=c+a1Library+a2Year+a3Province+ε

Innovation=c+μ1Library+μ2Liquid+μ3People+μ4 GDP+μ5Year+μ6Province+ε

其中,Innovation为城市创新能力指标,分别为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新产品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专利申请授权数;Liquid为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衡量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首先对第一个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城市创新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为正,如果系数取显著为正,意味着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具有城市科技创新正溢出效应(如表4、表5所示);接着对第二个模型回归,检验中介变量流通人次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关系,如果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如表6所示);第三步对第三个模型进行回归,以确定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如表7、表8所示)。

表6为第二步回归结构,即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Library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Liquid影响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每增加1万册,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增加1.0052万人。

表7为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指标检验,其中馆藏资源Library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新产品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依然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验证了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益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Liquid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新产品数具有显著正的影响。其中,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数影响系数为28.448,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数影响系数为3.6919,较未考虑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下回归系数降低,表明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对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城市创新能力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表8为基于专利技术指标检验,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Library对地区专利技术研发创新指标依然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但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地区专利技术影响系数较未考虑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Liquid变动不明显,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Liquid对专利技术影响不显著,表明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于专利技术以其他方式影响为主,而通过图书馆流通人次中介效应不明显。

5 结语

本文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流通人次检验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2008-2014年我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存在显著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东部省市处于High- High区域,新疆省处于Low- Low区域,安徽省处于Low- High区域,四川省处于High-Low区域;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创新指以及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指标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验证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对于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有益价值;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影响,并通过影响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间接对大中型工業企业创新发展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晁蓉,龙敏.从高校科技创新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现代情报,2007(7):140-143.

王二峥.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6):71-73.

马爱华.公共图书馆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考:以天津泰达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4(6):86-89.

闫伟东.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科技创新的信息服务实践:以深圳市科技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1):65-68.

王小兰.论公共图书馆科技服务功能的拓展[J].图书馆论坛,2008(6):28-30.

晁蓉.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J].情报科学,2008(3):377-382.

晁蓉.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支持功能的资源内涵[J].现代情报,2007(11):173-186.

刘云鹏.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6(3):92-95.

张文惠.公共图书馆馆藏及利用与GDP 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2(10):12-14.

刘辉.我国各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的相关统计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0-82.

郑京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6(5):36-43.

叶华,陈修颖.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94-96.

彭继玉.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7):30-33.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20(5):550-556.

曹勇,曹轩祯,罗楚珺,等.我国四大直辖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6):162-170.

倪方枉.城市化、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江苏省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0):100-103.

文震宇.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科技创新服务:从国内外典型看东莞发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4):111-114.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杨兴全,吴昊旻,曾义.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基于资本投资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21-133.

熊艳.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和预算松弛行为:直接与中介效应的检验[J].经济管理研究,2014(1):64-71.

甄红线,张先治,迟国泰.制度環境、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J].金融研究,2015(12):162-177.

徐 飞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安徽芜湖,241000。

(收稿日期:2016-10-27 编校:曹晓文)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