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语文素养从阅读中来

2018-04-12王兴华

江西教育B 2018年3期
关键词:考级读书素养

王兴华

邹小陶,江西省永丰县城南学校教导处主任、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吉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团成员,他引领吉安教师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问:邹老师,当初,您为什么会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邹老师:被那些孩子震撼了。一直以来,我都反对过分的“应试”教育。2012年冬季在山东参加“潍坊市十年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初识“语文主题学习”,被韩兴娥、李虹霞等教师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极高的学生震撼了。2013年春季,我带着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问:您是较早参加实验的老师,如今已经很有成就。您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独家秘方”吗?

邹老师:“独家秘方”谈不上,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不要盲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会提供很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要逐渐形成自己的东西。我也喜欢把一些名师的经典课堂“移花接木”到我的课堂上,最得意的是移植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和《去年的树》,蒋晶军老师的《文成公主进藏》。口语交际和习作课喜欢借鉴于永正老师的做法。

“语文主题学习”给我的最大启迪是一切语文素养从阅读中来,最初也是被那些较早加入实验的孩子们的阅读量震撼到。我们试行分年段实施目标,低年级: 夯实识字基础,提早阅读,培养朗读兴趣;中年级: 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年级:指导表达,实现海量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几年下来,孩子们普通话水平、朗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级下学期,学校举行“六一”汇演,班上四个孩子自己串联主持词,只准备了一个星期就把学校的晚会主持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孩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读了大量的书,有的孩子一个暑假读了十几本书。书读多了,孩子们尝试自己创作:写循环日记、制作绘本、编故事、写校园小说等。

到五年级下学期,孩子们背诵的诗词都能达到两百多首,背诵欧阳修文赋近十篇。他们拥有自己的“论语小讲堂”,每天课前五到十分钟,孩子们把自己准备好的一则论语讲给全班同学听,例如讲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时,他们还能引用背诵过的《朋党论》里的“君子朋”和“小人朋”呢。

对于评价学生,我喜欢让孩子们比比语文素养,开展班级语文素养大赛,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百词听写”“讲故事”“经典诵读”“习字”“习作”五项全能大赛。我最近还在构思是否让孩子像钢琴考级一样,让他们逐渐通过“书法考级” “朗读考级” 和“口头表达考级”。具体怎么操作,希望能和各位语文老师一起商讨。

另外,有必要提醒初入实验的老师们,不要刻意追求新意,把教学中常规的工作做好还是最重要的。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学习无非是读好书,写好字,写好文章。”那就从自身做起,要教孩子朗读的课文自己先读好,读到声情并茂,读到感觉能吸引学生为止。要教学生书写汉字时,自己先在田字格里反复描摹,确保范写时做到:规范、清楚、匀称、整洁、流畅。学生习作,自己也要先打个腹稿。所以即便是普通的课堂,因为准备充分,也可以侃侃而谈,我和学生都非常舒服。

问:最初加入实验时有没有不知所措?有什么相关培训吗?您参与或者知道的培训有什么?

邹老师:很多啊!真的非常感谢“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从开始加入实验一直到现在,不断地为我和参加实验的老师们提供帮助。

首先,是实验初期的引领与沟通。记得刚加入实验时,每次遇到困惑或难题,我总是找北京实验项目组的马红芳老师诉说,一聊就是一个多钟头。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有时候,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她还帮我联系请教全国各地的实验教师。这样我有幸结识了山东、河南、江西弋阳等地的名师,并有机会和她们共同研讨。

其次,是实验专家的指导。如何整合教材,如何使用丛书,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建设等,她们总是有计划地帮助实验区教师尽快掌握实验要领。在毕英春、侯华丽等名师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另外,还安排老师到其他成熟实验校参观学习,甚至跟班学习,开展在线研讨,实验骨干教师名师培训,等等,不胜枚举。作为江西省最早加入实验的教师,我有幸跟随马红芳老师到山东诸城采风。诸城学习对我影响很大,教学的视野仿佛突然间拓宽了许多,一些新的想法也是在那段時间产生的。慢慢地,我也开始作为实验名师团成员外出交流,一边分享自己的实验所得,一边学习全国各地的实验经验。2016年12月被邀请参加“新学校年会”,我在国家会议中心做了《课内阅读、经典诵读相得益彰》的发言。

问:从您的话里就可以听出您这几年真是过得非常充实,成长得非常快。听说您还在不断学习读书,给自己充电呢。

邹老师:有些老师可能觉得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后,明白了怎样使用教材,掌握了教材的整合、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整合,他们能上观摩示范课,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成长起来了。其实不然。我有机会参加全国各地的调研,看到部分老师,甚至是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引领下,自己的课堂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到一定阶段就走到了瓶颈期。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大多是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深厚的语文素养,要突破瓶颈,再图更好的发展,我认为只有读书。老师读书的功效不必我多说,我只说老师的积累。如果语文老师不能够海量阅读,不能够大量积累,又有什么理由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呢?

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我算是沉下心来读了一些经典。手录了《诗经》《论语》和《孟子》,重新读了不少儿童文学和教学论著,不能说自己有多大的成就,但看问题有了新的高度,能够扎扎实实地将实验向纵深推进,感觉收获不小。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各位专家的引领下,特别是马红芳老师不遗余力的热心指导下,我和全国的老师一块儿读书,在江苏泰兴读书会上聊读《论语》的心得,在北京读书会上说《诗经》的魅力,其乐融融。

问:您所在的江西省永丰县,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区中已属翘楚,听说您在永丰,一直很活跃,起着引领作用啊。

邹老师:2013年刚加入实验的时候,我在恩江小学担任科研处主任,当时学校只有我和肖承红老师分别在二、三年级进行实验。慢慢地,实验班级逐渐增加,到2014年秋季,学校所有班级近5000名学生加入实验。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制定了学校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各种活动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其中很多活动我都是先试行,有了成效立即向老师们推广,比如“晨诵·午读·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素养大赛、课前经典诵读、学生“《论语》小讲堂”,等等。

当然也有遭遇失败的,我这里行不通,就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2016年秋季,我调入现在这个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南学校,担任教导主任,亲自从一年级开始实验。对于低年级集中识字,我用了不少办法,尝试了多次,总不能奏效。我发现单元集中识字只能针对少数优秀的孩子,大多数孩子还是通过随文识字、少量集中识字,方有成效。

引领老师成长也得带领老师读书,县里成立了“小学语文学会”,作为学会的副会长,在制定学会行事历时,首先考虑到老师读书。比如开展“冬至读书会”,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华樾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考级读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读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一起读书吧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读书为了什么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