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能力
——访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教授

2018-04-11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融合专业

夏 有 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1 重视创新实验室建设

夏有为(简称夏):广东工业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显著成绩,请结合实验室的建设谈谈你们的经验。

陈新(简称陈):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我校正在创建高水平大学,对实验室建设十分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特别是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学生使用互联网从客观上来讲就是广泛接触信息、利用信息,但是实践能力不是想有就有的,必须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获得,所以说实验室条件与环境非常重要。

我们从三个层次加强了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1) 做强科研实验室。针对学校重点实验室较多是应用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加强科研实验室建设,按照国际一流实验室的标准进行了前沿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建设了一批科研实验室(图1),为科研出成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1 微电子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做好开放式实验室。这主要是教学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机会动手锻炼,同时有老师指导又有项目支撑;还有实训中心、各个学院的公共实验室,都要求对学生开放(图2),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图2 开放式实验室

(3) 做实共建实验室。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创新实践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地都有此类实验室。例如,广州国家IC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图3)、东莞华南创新设计院等,都已经成为我校学生重要的创新实践基地。对这些研究院,地方政府和企业给予了很多资源,这都是我们为创新实验创造的环境,同时可以弥补我们学校的有限投入。

图3 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截止到2017年9月底,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亿元,实验用房约15万m2。学校建设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中心37个。现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改革实验室管理机制

夏: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你们有些什么改革措施?

陈:实验室改革主要是从体制机制方面考虑的。

2.1 实验室全天候开放

一项大的实验室改革,就是管理机制。如果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不变,学生很难享受到实验室的优质资源,无法实现对创新实践的落实。在机制上,我们强调实验室要开放,要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包括科研实验室(图4),高精尖的科研实验室要向学生团队开放,在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开展立足于世界前沿的科学探索。这几年通过这种开放,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得到了锻炼,学生不同水平的论文数量大幅提升,发表在SCI的论文、发明专利都是直线上升,达到了两三年翻一番的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引到国际的科学前沿去,掌握一流的科学研究技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2 推行开放式创新

谈到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创新,就是要更加开放,这个开放不仅仅是要他们自主参加,而且要让他们有组织地自由探索。学校每年安排上千个各种类型的学生创新项目,根据项目类型提供几千到一两万元的资金支持,由学生组织申报,每个项目都有指导教师,甚至还把校外科技企业的指导教师和国际的客座教授资源也引进来指导(图5)、培养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开放自主地选择研究题目,在开放的创新实验环境中,去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

图4先进加工工具与高技术陶瓷实验室

图5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给机器人学院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2.3 实行多专业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多专业的融合。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技术产品,都是多专业融合成的。比如说手机,它到底是机械产品还是电子产品?是自动化产品还是通讯产品?它都是也都不是。手机的设计与制作融合了多专业的技术。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多专业融合,提供多专业融合培养训练,去提出创新方案,设计创新产品,使多专业学生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能够多方面地思考讨论,使他们将来在创新精神、知识运用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很大提升。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多专业融合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3 创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夏:这些措施着眼点很明确,就是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启发。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有哪些举措?

陈:从培养创新人才角度来看,培养模式、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还有不少空间值得我们去探索。

3.1 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多专业融合的考虑,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按这个方向进行改革。例如我校开设的机器人学院(图6),有来自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数学、工业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15人,90人一个班。这个班有学校支持也有企业赞助。专业安排是一、二年级在所读专业打基础,三、四年级以项目为主,用一部分时间完成所读专业三、四年级的课程,大部分时间是在一起讨论式地学习,然后围绕一个项目来去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我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东莞研究院、佛山研究院,都开展以项目为主的学生培养。通过这种培养,打开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充满创新实践的活力,其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2017年春节的一天,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和机器人学院的学生在对话交流时,感到很惊讶。他说,作为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对机器人的未来,那么执着、那么着迷,都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感到非常意外。他对我校这种基于实践项目,基于动手的多专业融合的培养模式,非常认同。我校这个培养方案,已被香港科大工学院采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为这种培养方式非常好,也要采用我们的这套培养方案。

图6机器人学院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多专业融合,重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改革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成效非常明显,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论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在2015年全国“挑战杯”竞赛上(图7),我校学生成绩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自信。这正是由于我们学生拥有学校建立的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有业务一流的教师团队在引领他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创新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图7 学生研制的“全自动驾驶多旋翼无人机智能飞控系统”获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

3.2 立德树人是根本

作为书记和校长,我经常讲一句话:创新的人才,是很难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更多的是靠创新的环境氛围、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染营造引领出来的。为此,我校在创新教育下足功夫,舍得投入,加强建设。现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一大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这是我校必须长期坚持的人才培养方向。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学生在学校创客空间,在学校与产业合作的创新实践平台上,能感受到市场脉搏的跳动,感受到市场的需求,感受到国家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也让学生在有这种意识体验后,将会有更强的责任感,增强为国家、为民族,在科技创新上努力做出自己贡献的国家意识,这是我校立德树人的一个根本任务,也是引领他们对国家忠诚的有效途径。如果把学生关在学校里,关在图书馆里,他们就感受不到市场脉搏,感受不到产业需求,感受不到社会责任,感受不到世界形势,这样就很难有市场意识,就很难有家国情怀,将来走上社会后,个人的发展和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实验室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