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宜宾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8-04-11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宜宾结构性现代农业

黄 雨

(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四川 宜宾 644000)

近年来,我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当前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合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党的十九报告进一步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四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2017年,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主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这对于宜宾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促进宜宾现代农业发展,本文在理论总结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宜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

目前,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孔祥智认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土地制度改革、调整农业经营结构和生产结构、改革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3个方面。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

黄祖辉等认为制度变迁的滞后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实质。党国英提出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陈锡文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着力在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和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姜长云等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政策、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涉农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黄祖辉等认为深化农业调控体制、农业经营制度以及农业要素制度改革是推进当前农业供给侧应重点。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进一步调优农业产品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大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力度。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要加快适应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宜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3.1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以明威茶叶产业发展为例。明威乡种茶历史悠久,近年来,茶叶产业从小散零发展到产业化。10年前,明威乡的茶叶产业完全是零星的,经济价值也有限,许多茶农把散茶叶卖了换盐糊口。乡政府后来转化思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发展规划,探索了“三转一引”模式。所谓“三转一引”模式,就是由村组行政指导转为合作社带动,由无目标无序的散户转为家庭农场,由传统农民转为职业农民,并在乡内引进了茶叶农头企业、四川省茶叶集团和申酉辰农业公司。明威乡的茶叶种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现有茶园面积466.67hm2。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乡党委、政府先后新建高标准早茶基地上万亩,使全乡早茶基地保有面积达到1300hm2以上。2017年,全乡早茶基地全部投产,部分基地进入丰产期,预计可年产早茶40万kg,产值在6000万元以上;出产优质夏秋茶(独芽)100万kg以上,产值7000万元以上,加上油茶、漆树、花卉等套作收益,全乡2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将初步成型,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

3.2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以宜宾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为例。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于2013年9月批准的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核心区2800hm2,示范区5000hm2,辐射区包含全市范围。核心区总体结构呈“三区八组团一中心”的布局形态。“三区”为:农业科研总部区、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特色农产品物流贸易区;“八组团”为:早茶科技组团、蜀南竹科技组团、酿酒专用粮科技组团、设施蔬菜科技组团、花卉林木及珍稀苗木科技组团、高效立体林业科技组团、交易展示组团、长江生态涵养林屏障建设科技组团;“一中心”为:会议会展学术交流及度假中心。核心区主要发展茶叶、竹、酿酒专用粮三大主导产业,合理发展蔬菜和花卉两大特色产业,将形成茶及延伸产业、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服装、木竹藤棕草制品加工、养生度假等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休闲服务业。

园区在2014年将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启动商业服务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2015年基本完成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完成50%的招商引资,企业入住率达到20%。2016年,园区核心区实现销售总收入20.8亿元,核心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80元,入驻企业累计18家,固定资产投入 6.8亿元;科技能力迅速提升,园区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54项,转化成果25项,取得专利67项,培养本土科技人才1.8万人,引进科技人员40人;科技贡献率达到72%以上,带动农村 1.6万人就业。园区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9.7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0.2 亿元,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目标任务。2016年,园区产业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16835元,高于全市31%;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6元,高于全市6.5%。

3.3 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以江安麻衣坝现代农业发展为例。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辖麻衣、丰产、新民、和平、公平、龙兴6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占地约10km2。园区内现有一家世界一流的养殖企业——德康公司,年产仔猪10万头;一家供港蔬菜农业企业——港峰公司,供港蔬菜基地133.33hm2,辐射带动发展大葱基地133.33hm2,葡萄基地133.33hm2;已初步建成为一个集现代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体验和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2016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6年,园区年产值2.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2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3000元。麻衣坝现代农业发展突出生态循环,实现提质增效。园区先后引进华西希望·江安德康和重庆港峰农业两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分别从事现代种、养殖业发展,建成存栏种猪5000余头、年产仔猪10万头的大型养殖场及家庭代养场,及特色蔬菜水果种植基地1300hm2左右。两家企业既建基地,又加工、包装和销售,既联结农户,又联结流通和市场,实现“全产业链”循环。依托德康生猪养殖项目产生的沼液通过铺设灌溉管网全部还土还田,用于麻衣坝果蔬种植,形成“猪-沼-菜”“猪-沼-果”生态循环产业模式,促进“生猪产业-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循环互动,每年可为企业及农户节约生产成本200余万元。借助“生态农业”循环这个品牌,港峰农业公司获得出口香港蔬菜资质,产值达2000余万元;德康养殖模式已在全市推广,产值上亿元。

3.4 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以春风村乡村旅游发展为例。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曾经是一个土壤贫瘠、资源匮乏、交通闭塞的石漠化小山村。近年来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不足1800元提高到2016年的19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春风村是筠连县“农旅结合”实施最早的新村之一,同时也是筠连县成功打造的美丽乡村典范。春风村坚持产村相融理论,培育特色业态,探索出了“立足生态-依托新春-引进龙头-品牌营销-协会统筹-农民承接”的旅游新业态引领发展的新模式。春风村围绕主题村落,把生态家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栽李树、建茶园、种花木,已建红枫花园、李花茶园、石漠茶海、百花岭等景区化产业基地。其中,春风组主要发展李子水果产业,中沙组发展花卉种植产业,龙塘组发展茶叶产业。现已建成118.67hm2花卉园、121.33hm2李园及213.33hm2茶园,形成了“一组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自2006年起,每年1月举办“早茶节”、3月举办“李花节”、7月举办“品果节”,推动休闲观光旅游转型升级。现已建成“农家乐”、乡村宾馆28家,促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此观光、休闲、体验。每年到春风村旅游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农家乐接待产值达500万元以上。

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宜宾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4.1 供给的农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以饲料粮为例,供求之间的产品结构存在很大差异。2016年,宜宾生猪产量(出栏数)483.74万头,是全省主要的生猪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生猪调出大市,生猪远销北京、陕西、山东、河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但是宜宾的生猪生产也存在着短板,这个短板就是宜宾的饲料粮供给有很大缺口。与全国的形势恰好相反,整个四川包括宜宾的玉米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调研中,生猪养猪企业和农户都提到,养殖生猪的饲料,主要是玉米;为了满足养殖业的需要,每年从省外以东北为主外调购买玉米。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供给一旦出现价格、产量、品质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生猪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与饲料粮问题类似的还有宜宾的酿酒用粮。

4.2 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宜宾部分农产品因产出效益低、附加值不高、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以宜宾茶叶产业为例。茶叶产业是宜宾特色优势产业,但是部分茶场、茶厂和茶叶公司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缺乏高效精细化管理;生产技术不高,专业化水平低,加工水平落后,导致茶叶单产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以销售茶叶原料为主,品牌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制约了宜宾茶叶产业的后续发展。

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促进宜宾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5.1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宜宾现代农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宜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科学制定农业产业规划,逐步调整茶、果、蚕、烟等其他粮经比例和结构。根据各县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推动“741”产业,即7类种植特色优势产业、4类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宜宾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

5.2 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宜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培育扶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加强利益联结,提高农户带动能力;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要根据全市“741”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引进、培育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就业容量大的全省、全市“排头兵”龙头企业。

5.3 抓好精深加工,构建农业加工体系

宜宾现代农业发展要补好宜宾农业短板,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改变市场上卖农产品原料的现状,把农产品变成工业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宜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规划》,根据宜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加快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同时,市上要加强重点加工园区的扶持力度,制定加工园区发展优惠政策,推动宜宾绿色食品加工业快速、科学、绿色发展。

5.4 创建优质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

宜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注重创建优质品牌,扶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构建区域农产品产业品牌支撑体系。宜宾茶叶产业可以以川茶集团等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将“宜宾早茶”“川红工夫”等打造成为茶叶产业公用品牌,提高宜宾茶叶产业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区域农产品品牌发展、保护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宜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包括酒产业、茶产业等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主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5.5 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强化农业发展保障

市县(区)政府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农业中,要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要整合统筹使用涉农资金,落实并用好市级各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创新金融服务支撑农业,加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运营模式,用好100亿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金,为涉农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合作开发农村流通项目。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02).

[2]黄祖辉,傅琳琳,李海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历史回顾、问题实质与改革重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3]党国英.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竞争力[J].农村工作通讯,2016(09).

[4]陈锡文.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02).

[5]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猜你喜欢

宜宾结构性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