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联合密集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28例

2018-04-11朱荣光

中医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朱荣光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简称“肩周炎”。病理过程分3期:即疼痛期、粘连期、恢复期。粘连期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盂肱关节几乎不能活动,严重者只有肩胛骨在胸壁进行移动,出现“扛肩征”,伴随有肩部肌肉萎缩、疼痛,该期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逐渐缓解,进入恢复期。粘连期肩周炎病程长、疗效慢、患者痛苦大,且治愈后有复发之可能。2015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采用推拿联合密集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2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常州市中医医院针伤科门诊收治的粘连期肩周炎患者56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个月之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肩部周围疼痛和压痛,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其中前屈上举80°~110°,外展50°~60°,后伸内旋拇指达一侧臀部,内收肘尖距中线15 cm以外者11例;上举100°左右,外展60°~70°,后伸内旋摸棘突达腰椎部,内收时肘尖距中线10 cm 者33例;上举140°左右,外展80°左右,后伸内旋达胸腰段水平以下者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的标准。①病因在气血不足或慢性劳损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所致,少数因肩部筋骨外伤。②50岁左右发病率高,女性比男性多,体力劳动发病多,右肩多于左肩,起病缓慢。③一般为单侧发病,少数患者可两侧先后发病,极少数患者为两侧同时起病。④早期表现为患肩夜间痛,每当关节置于某一特殊位或受压时引起剧烈疼痛,影响睡眠。晨起活动后肩痛减轻。肩痛往往与天气变化及患肢劳累有关。随后,关节的主、被动运动逐渐出现障碍。⑤后期肩部周围肌肉严重萎缩,骨性标志突起明显。⑥肩部可触及多处压痛,以肌肉起止处压痛最为多见。早期肩关节主动运动范围往往明显小于被动运动范围,而晚期主、被动运动幅度大体一致。因盂肱关节运动范围严重受限,肩胛胸壁关节运动代偿而出现典型“扛肩征”。⑦X线检查无特殊意义,但可排除肿瘤和结核因素。

粘连期临床特征是患肩疼痛剧烈,肩关节各轴向运动幅度均显著降低,出现“扛肩征”,主、被动运动幅度相差不大,痛点局封后不能改善关节运动幅度。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密集针法针刺治疗,主穴:阿是穴、肩前、肩髃、肩贞。操作方法:采用长2寸、直径为0.4mm的毫针(江苏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140282)垂直进针,直达骨膜,再在其上、下、左、右0.2 cm处以痛点为中心斜刺至骨膜,疼痛明显的穴位进5~10针,相对较轻的穴位进2~5针,并用TDP照射,留针30 min;起针后进行抽气罐拔罐治疗,利用针眼进行拔罐放血,每次3~4个穴位为宜,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10次1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2],主穴及部位:阿是穴、缺盆、中府、肩井、肩前、肩髎、肩髃、肩贞、天宗、合谷;患侧肩部及其前后、上臂部。操作方法:①患者坐位,术者立位先点按阿是穴、缺盆、中府、肩井、肩贞、肩前、肩髎、肩髃、天宗、臂臑、合谷等穴位,每穴约1 min,为下一步手法做准备。②术者用法、揉法、四指推法作用于患侧肩部、上臂部及其周围的肌肉,手法由轻到重,时间约3~5 min。③术者用按压、弹拔、推法、抹法分别施于肩关节周围阿是穴,如肱二头肌腱沟部、大圆肌痛点、肩峰下痛点、三角肌痛点,按肌肉肌腱走向反复理筋5~7次。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外旋、外展和内旋运动,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时间约3 min。④术者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作环转摇动,幅度逐渐大,动作要缓和。⑤患者坐位,术者一足踏患者的座椅边缘,将患肢屈肘置于膝上,医者先用抱揉、搓揉、拿捏手法施于肩部周围,然后握住患者腕部,将患肢慢慢提起,使其上举,并同时做牵拉提抖,最后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3~5遍,以舒筋活血。推拿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密集针法针刺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主穴:风池、肩井、肩髎、肩髃、曲池、列缺、合谷,针用泻法,先刺远端穴,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肩关节,肩部穴要求有强烈针感,风池、肩井2穴针刺时要把握针刺的角度和方向,忌深刺。 1 d 1次,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的标准。治愈:不感觉疼痛,侧上举幅度超过160°,后伸可触及对侧肩胛骨下角。好转:活动幅度增幅超过15°,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活动幅度增幅不满15°,疼痛未减轻。

5 统计学方法

6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1.2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小 结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风寒湿侵袭,加年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闪挫劳伤,致筋脉拘急不用而发生。如《素问·举痛论篇》云:“寒则气收。”肩周炎的病变主要与经筋有关,经筋是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同关节之关系尤为密切,能联络筋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云:“所以屈伸行动,皆筋为之。”其治疗以推拿为先,《遵生八笺》载有:“按摩导引之术,所以行血气,利关节。”推拿时[3]急性期用拿、揉等轻柔手法,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时消除损伤组织内瘀滞的致痛物质,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同时通过适当的刺激,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粘连期以、点按、弹拨等手法为主,手法宜深沉,用摇、扳等运动关节类手法配合关节被动运动,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舒展,消除引起肌肉痉挛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状态,以使粘连松解,关节滑利,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恢复期粘连、肌肉萎缩明显,宜用擦、搓、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缓解或者消除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症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消除水肿、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萎缩肌肉的恢复,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在肩关节周围进行揉、、拿、搓、抖、摇、拔伸等动作,使盂肱关节面之间有规律的被动运动,对肩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进行规律性的牵拉,有效地松解肩周软组织,达到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粘连期用扳、拔、摇、抖等手法,主要就是活动关节、刺激经筋,通过运动关节,引申筋肉,不但能够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维护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够剥离组织粘连、松解组织痉挛、整复移位错缝、纠正其功能失常的病理状态。推拿时应重视多形式多方位刺激经筋,包括刺激局部或邻近的腧穴,从整体上发挥经筋的作用和功效。手法技能刺激经筋,关键在于疏松、理顺、运动,以柔和为贵,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探索相宜的柔刚强度和刺激量,“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强调柔和为贵”(《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

密集型针刺松解术疗法借鉴《黄帝内经》之齐刺、扬刺,又不拘泥于所用针数、针刺的深浅。结合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治疗的部位往往是筋脉粘连、挛缩所致的四肢、躯干各处的顽固性疼痛点,肩周炎最常见的痛点是肩前、肩髎、肩髃、肩贞,压痛点往往是肩部肌肉的起止端,通常是病变的所在,在此处行密集型针刺治疗,通过多根毫针(粗针)多方向深刺,刺穿病灶,具有小针刀的松解作用,能刺达病变部位,减张减压,松解粘连,柔筋通脉,其疏通气血之功较常规针刺为甚,以缓急止痛。该法具备银质针疗法的原理,银质针疗法为宣蜇人教授所创,宣老认为: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可改变软组织紧张,松解痉挛,缓急止痛。临床上行银质针疗法,银质针较粗,进针时疼痛明显,刺激较大,有时需做局麻,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笔者用相对较粗,患者易于接受的直径0.4 mm的毫针垂直进针,能增强刺激量,使针感直达病所,激发经气,起到宣通气血、舒筋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推拿结合密集针法治疗可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调整肌肉和关节活动,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粘连期肩周炎治疗的关键是让肩关节“动”,“动”时往往伴随肩关节疼痛的加重。推拿先让肩关节“动”,疼痛加重时用密集针法治疗,缓解肩关节的疼痛,能真正处理好“动”与“痛”的关系[4]。

综上所述,推拿结合密集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操作方便,收效快,治愈率高,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家乐于接受,值得同道借鉴,易于推广。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272-273.

[2]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618.

[3]宋柏林,于天源.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8.

[4]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9.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