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金丸涌泉穴贴敷联合口腔溃疡散敷擦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3例

2018-04-11陈有源史晓伟

中医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复发性溃疡

陈有源,史晓伟

(1.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以口腔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并伴反复疼痛为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不明的炎症反应性疾病[1]。目前研究[2-3]认为:该病与创伤、病毒感染、营养不良、药物作用、胃肠病变、血液系统病变、口腔干燥症、肿瘤疾病、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功能稳定等因素有关。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2015年6月—2016年6月,笔者采用左金丸涌泉穴贴敷联合口腔溃疡散敷擦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3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ROU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平均(38.02±13.50)岁;病程平均(3.38±2.06)年;合并胃炎2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6例。对照组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平均(38.10±13.13)岁;病程平均(3.43±1.99)年;合并胃炎20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口腔黏膜病学》[4]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5]中ROU的诊断标准。(1)口腔黏膜溃疡反复发作,病史在1年以上。(2)每年发作3次以上。(3)溃疡特征:①具有红、黄、凹、痛的特点;②1个或数个同时发作,为圆形或椭圆形;③具有自愈性,一般1周到数月。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

2.3 中医辨证标准

肝火犯胃证。主症:溃疡大小不等,火盛时为不规则形状,湿盛时为圆或椭圆形,基底色黄,中央凹陷,周围充血红肿,局部灼热疼痛。次症:烦躁易怒,口干,大便干结或溏泄,小便色黄。舌、脉: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者;②本次为48 h内新发溃疡,且还未行任何治疗者;③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者;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者;③对中药和胶布有过敏史者;④双足有溃疡者;⑤伴有白塞氏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⑥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或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腔溃疡散(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141318,3 g/瓶)适量,用消毒棉球蘸药敷擦患处,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金丸(由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40917,3 g/10丸),20丸/次,研磨成细末,以适量白醋调和成稠糊状,分成2等份填于穴位贴敷治疗贴(由盐城艾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51034)放药处,每晚睡前贴敷于双足涌泉穴,次日晨起取下。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辛辣食物,避免饮酒,多喝水以促进毒素排泄。

5 观测指标

5.1 短期疗效观测指标

①平均溃疡期:治疗期间各溃疡持续时间总和除以溃疡总数。②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ale,VAS)[7]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方法: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5.2 长期疗效观测指标

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1年,每月1次,若有复发,记录总间歇时间(1年中无溃疡时间总和)和总溃疡数(1年中痊愈者溃疡复发数目总和)。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5]中ROU的疗效判定标准。

6.1 短期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平均溃疡期缩短,疼痛指数减小。有效:平均溃疡期无改变,但疼痛指数减小;或平均溃疡期缩短,但疼痛指数无改变。无效:平均溃疡期无改变,疼痛指数无改变。

6.2 长期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口腔溃疡终止复发1年及以上。显效:总间歇时间延长,总溃疡数减少。有效:总间歇时间延长,但总溃疡数无改变;或总间歇时间无改变,但总溃疡数减少。无效:总间歇时间无改变,总溃疡数无改变。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短期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2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短期疗效对比

8.2 两组长期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4.7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长期疗效对比

8.3 两组平均溃疡期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平均溃疡期治疗组634.80±2.06∗∗对照组635.98±1.92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8.4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5 两组随访1年总间歇时间和总溃疡数对比

见表5。

组 别例数总间歇时间/d总溃疡数/个治疗组63111.05±37.25∗∗2.16±1.93∗∗对照组6385.89±35.724.81±3.00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9 讨 论

ROU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发病与炎症、免疫紊乱、胃肠病变有关。王见璋等[8]研究表明:ROU患者唾液中链球菌及韦荣氏菌的含量较非口腔溃疡者降低,提示ROU的发生与口腔中链球菌及韦荣氏菌的减少性菌群变化有关。张燕等[9]认为:T细胞亚群失衡、局部SIgA低表达及氧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循环改变等介导的免疫紊乱是ROU发生的主要机制。洪滔等[10]研究表明:ROU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对其采用抗Hp三联治疗后溃疡愈合率显著升高。虽然西医学对ROU的发病机制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且稳定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ROU的认识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金不及,炎水乃行……民病口疮。”首次提出了“口疮”的病名,并认为其病机为金气亏虚,母病及子,肾水无以滋养,水不制火,火气上炎,发为口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名医方论》曰:“心者主火。”指出心火炎上为口疮发病的主要病机。《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曰:“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研究[11-14]认为:口疮为脾胃湿热、久郁化火、火盛肉腐所致,病位在心、肝、脾、胃,病性为寒热错杂、邪实正虚。众医家治疗本病主要从清热化火、健脾祛湿等入手,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亦存在寒凉药物所致的腹泻、胃脘部不适等副作用。

左金丸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连、吴茱萸组成。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清热解毒,祛湿,为君药;佐以辛热之吴茱萸,疏肝解郁,并制黄连之过于寒凉。2药相合,辛开苦降,一清一温,清肝和胃,行气止痛。该方原为治疗肝火犯胃之脾胃疾病,但笔者取其方意,结合ROU的病机,用其清热祛湿兼疏肝解郁之效,以防肝旺犯脾。采用涌泉穴穴位贴敷疗法。涌泉穴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足少阴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取此穴位旨在采用黄连清热化火之效以清足少阴肾经之虚热,吴茱萸辛热温经之效以引火归源。此对应了《景岳全书》中“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的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连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5-16];吴茱萸可抗炎,镇痛,促进溃疡愈合[17-19]。口腔溃疡散由白矾、青黛和冰片等药物组成,其中白矾具有燥湿、解毒、杀虫的作用,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之效,冰片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矾所含硫酸铝钾具有抗菌、抗癌等作用[20];青黛具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21];冰片具有抗菌、止痛的作用[22]。金钊等[23]研究表明:口腔溃疡散不仅能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还能下调MMP-2、MMP-9蛋白表达,阻止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扩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左金丸涌泉穴贴敷联合口腔溃疡散敷擦治疗ROU能够兼顾湿热郁结、肝火犯胃、阴虚火旺之病机,短期、长期疗效均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0 参考文献

[1]NATAH SS,KONTTINEN YT,ENATTAH NS,et al.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 today:a review of the growing knowled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2004,33(3):221-234.

[2]AA TALACKO,AK GORDON,MJ ALDRED.The patient with 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J].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2010,55 Suppl 1(s1):14.

[3]周萍,向阳红,周滢,等.针药并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15,37(3):501-504.

[4]华红,刘宏伟.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5]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4):277.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3-337.

[7]高万露,汪小海.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研究的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2):144-146.

[8]王见璋,陈清,申洪,等.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的变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986-989.

[9]张燕,刘文娟,王弘轶,等.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病因学相关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2,32(5):434-437.

[10]洪滔,李晓玲,髙永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40-1442.

[11]林乃龙.复发性口腔溃疡从脾胃湿热论治[J].新中医,2009,41(12):110-111.

[12]董伟,倪诚,英孝,等.从湿热体质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中医杂志,2014,55(15):1339-1348.

[13]黄进.复发性口腔溃疡从虚论治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2,18(4):105-106.

[14]于庆,王春艳.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3):113-115.

[15]耿东升.黄连素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16(6):317-320.

[16]翟华强,王双艳,张硕峰,等.黄连、丁香外用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92-195.

[17]尹利顺,孙蓉,黄伟,等.吴茱萸不同组分对胃寒证小鼠镇痛作用及安全范围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2):124-127.

[18]赵娟娟,任燕,史亚楠,等.吴茱萸多糖的含量测定及其抗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384-2386.

[19]文丽梅,马超英,余德林,等.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9):1976-1977.

[20]尤淑霞,吴德康,刘圣金,等.白矾的基原考证及药理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7):111-112.

[21]刘宗林,刘圣.青黛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7(2):58-59.

[22]吴寿荣,程刚,冯岩.冰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12):1143-1145.

[23]金钊,郑涛,严航,等.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23(11):1569-1572.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复发性溃疡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都是“溃疡”惹的祸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