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气活血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0例

2018-04-11田密昌

中医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补气腹水门静脉

田密昌

(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 西华46660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造成患者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以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而中药在抗纤维化、降低门静脉高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1]。2015年6月—2017年7月,笔者采用补气活血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平均(49.01±3.18)岁;病程平均(10.39±3.25)年;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15例(伴有少量腹水)。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平均(48.79±3.12)岁;病程平均(10.41±3.34)年;Child-Pugh分级:A级26例,B级14例(伴有少量腹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反复波动者;②总胆红素(TBIL)<60 μmol/L,白蛋白(Alb)>30 g/L者;③伴有脾肿大,无或伴有少量腹水者。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辩证以肝郁气滞为主,兼脾肾阳虚、气滞血瘀,主症: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胁肋肿胀或窜痛。次症:便溏、腹胀等。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淡黄。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脾脏、肝脏肿大者;②经B超检查,门静脉内径>1.4 cm者;③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丙肝病毒(HCV)感染、药物、酒精等导致肝硬化者;②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③重度脏器功能障碍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H20100019,0.5 mg×7粒/盒),0.5 mg/次,1次/d,空腹口服;双环醇片(由北京协和药厂生产,H20040467,25 mg×18片),25 mg/次,3次/d;加盐酸普萘洛尔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H12020151,100 mg×100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气活血汤,药物组成:黄芪60 g,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白术、枳壳各15 g,当归、牛膝各10 g。加减:伴发腹水者,加茯苓、泽泻各15 g;伴发黄疸者,加茵陈30 g。加水煎煮,去渣留汁约250 mL,早晚各温服125 mL,1剂/d,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剂量。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Fibro Touch-B型超声诊断仪检测2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以及门静脉血流速度(SPV);②治疗12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Ⅳ型胶原(C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层黏连蛋白(LN)。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见表1。

组 别例数时间DPV/(mm)QPV/(min·L-1)DSV/(mm)SPV/(s·cm-1)治疗组40治疗前14.68±2.351.54±0.3812.53±1.4516.19±3.15治疗后12.12±2.03∗∗##1.18±0.35∗∗#11.19±1.36∗∗##19.53±3.52∗∗##对照组40治疗前14.78±2.361.53±0.4212.68±1.4716.27±3.38治疗后13.87±2.421.39±0.429.24±1.24∗∗17.53±2.51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7.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HALNCⅣPCⅢ治疗组40治疗前427.95±71.38156.92±34.51128.64±31.72164.87±34.26治疗后285.34±53.02∗∗##85.42±23.98∗∗##63.21±20.43∗∗##89.53±25.45∗∗##对照组40治疗前427.89±71.54157.03±34.57128.71±31.64164.85±34.29治疗后347.68±63.78∗∗122.42±26.12∗∗98.21±28.65∗∗116.68±29.4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酗酒、持续性高病毒载量、合并艾滋病毒感染等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过渡为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若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液循环受阻,易引发门静脉高压,而门静脉高压会促使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产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故选择有效的药物降低门静脉高压,减少肝硬化并发症,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DPV、QPV、D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V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A、LN、CIV、PC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补气活血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具有控制门静脉血流量、收缩内脏血管的作用,但该药物禁忌症较多,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患者病程较长,易出现肝肾两虚、体弱气虚等现象[5]。故治疗该疾病患者还需考虑联合活血补气、扶正固本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隶属于腹水、积聚、毒侵、胁痛等范畴,而肝为血脏,若迁延不愈则易气机失调,进而引发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肝肾两虚等病症[6]。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顾护正气,并兼以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汤中黄芪可补气促血行;川芎可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桃仁可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可散瘀止痛、活血通经;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柴胡可疏肝解郁调经、解表和里;白术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枳壳可消食、化痰,行气宽中;当归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牛膝生用可散瘀血、消痈肿,熟用可补肝肾、强筋骨。此外茯苓、泽泻具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茵陈具有利湿退黄之功效,可治疗黄疸。纵观全方,补气活血汤可活血化瘀,利于扩展肝脏血管,促进患者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肝脏血流量,可有效抑制病变部位出现缺血、肝细胞坏死等现象,进而加速病灶的修复及吸收[7-8]。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软肝、散结、补气活血之效。

综上所述,补气活血汤结合西医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以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1]杨先照,江锋,茹淑瑛,等.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57-160,180.

[2]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77-84.

[3]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0):1839-1846.

[4]徐强,王晓忠,王燕,等.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6):324-326,384.

[5]房媛.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24):4507-4509.

[6]庞国宏,杨汝磊.中西医辨证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J].吉林中医药,2017,37(4):363-366.

[7]林梅双,许燕纯,邓小燕,等.单纯、联合西药与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3):3701-3703.

[8]夏正,赵卫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42-44.

猜你喜欢

补气腹水门静脉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夏季养生 重在补气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肉鸡腹水咋防治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