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用药情况分析

2018-04-11

关键词:酯类拮抗剂阻滞剂

张 妮

(核工业417医院内三科,陕西 西安 710600)

冠心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猝死型,目前仍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主要措施[1]。用于临床的新药频出,种类繁多,如何合理的联合用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我院内科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的住院病历1000份,根据其诊断和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进行调查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内科住院病人2013年1月~2017年5月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的住院病历1000份,并用WPS表格2013版对我院冠心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八版《内科学》诊断标准把冠心病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猝死型五型[3]。

1.3 用药情况

本次调查中使用的药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抗栓(凝)药、调节血脂类、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利尿剂。

1.4 研究方法

对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总结老年冠心病的用药特点。

2 结 果

2.1 分类

总1000例患者当中有男性590例,女性410例,平均年龄56岁。且425例(42.5%)为隐匿型,175例(17.5%)为单纯心绞痛,100例(10%)为单纯心肌梗死,100例(10%)为单纯心律失常,200例(20%)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2.2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见表1)

表1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

包括以下几类:抗栓(凝)剂、调节血脂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ARB类及利尿剂药品。其中62.50%的患者使用了抗栓(凝)药,55.00%的患者使用了调节血脂的药物,45.00%的患者使用了硝酸酯类药物,45.00%的患者使用了β-阻滞剂,40.00%的患者使用了钙离子拮抗剂,17.50%的患者使用了ARB类,10.00%的患者使用了ACEI类、10.00%的患者使用了利尿剂。随着医学的新药的不断研发,同类药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以至于在联合用药的时候有许多药品可供选择。

2.3 治疗用药的方案(见表2)

表2 治疗用药的方案

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弱、基础疾病较多,老年人冠心病用药主要是联合用药,占92.50%。其中以三联及以上用药为主,占75.00%。

2.4 常用抗栓(凝)药及其使用比例(见表3)

表3 常用抗栓(凝)药及其使用比例

抗栓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4]。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主要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主要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2.5 常用调脂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比例(见表4)

表4 常用调脂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比例

调节血脂治疗主要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常用药物为他汀类[5],占77.27%,使用频率较大的是阿托伐他汀,是因为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降低胆固醇和LDL-C,对TG也有一定降低作用,HDL-C则有轻度升高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患者降低血脂的首选药品。

2.6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见表5)

表5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

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6],主要用于改善预后,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类。单硝酸异山梨酯类药物为临床最常用药物,占77.78%。

2.7 常用β-阻滞剂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见表6)

表6 常用β-阻滞剂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

临床常用β-阻滞剂类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其中美托洛尔最为常用,占同类药物50.00%,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压及减慢左室压升高速度的功效,并且改善心肌有氧代谢。

2.8 常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见表7)

表7 常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及其使用比例

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为抑制或减少冠状动脉血管痉挛。临床常用钙离子拮抗剂为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两者占81.25%。

3 讨 论

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但有少数年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不严重但仍然可以发病。因此,冠心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诱因很多。冠心病又通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同时发生,治疗冠心病必须以饮食习惯作为改变基础,配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减轻患者症状,必要时进行介入性手术治疗[7]。

综上,冠心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必须及时的做好体检工作,尽早的发现,积极治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意义重大。

[1] 李 楠,崔晓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548-1550.

[2] 倪白云,倪祥浚.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用药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4):2177-2178.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4-299.

[4] 丁玉梅.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3965.

[5] 那开宪.治疗高血压应警惕他汀对血糖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4,(13):39.

[6] 张玉美.为何硝酸甘油不适合用于预防心绞痛[J].医学信息,2011,24(4):20.

[7] 王秀平.浅谈老年冠心病的预防与健康指导[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10):487.

猜你喜欢

酯类拮抗剂阻滞剂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食品接触用纸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风险管控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韩国发布双酚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的风险评估结果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延缓硝酸酯类耐药性的三项对策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