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社工+义工”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09张泽彬,李嘉怡,陈冬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工义工志愿

张泽彬,李嘉怡,陈冬媚

[摘 要] 阐述了构建以“社工+义工”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意义,分析了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构建的具体做法、管理上的创新点,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关 键 词] 社工;义工;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238-03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在动员和利用各种力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成为两个重要的力量。2011年11月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这表明国家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充分显示了这两项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构建以“社工+义工”志愿服务模式的意义

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并且在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深圳、广州等社工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成了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力军,配合党和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帮助社会人群。一方面,党和政府都很重视“社工+义工”服务模式,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其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社会团体、社区机构的服务项目将社工与志愿者连接起来,建立专业社区工作与社区志愿服务之间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

1.从政策层面来看,党和政府都很重视“社工+义工”服务模式。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队伍”的重大决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又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相并列的第六支主体人才,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人才队伍发展格局,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的重大意义。2008年10月中央文明委发布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该意见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志愿服务条例》,又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党和政府都很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文件,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其发展。这充分说明当前整个社会治理迫切需要社工和志愿者二者联合发力。

2.从发展经历来看,社工和义工具有同源性。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都是人类对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制度反映。虽然它们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对人类面临问题的制度化的正式解决。同时社会工作很大程度上发源于志愿服务,往往一个社会工作者在成为社工之前就是志愿者。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具有亲缘关系,并日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社会工作是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3.从功能层面来看,社工和义工形成互补。社工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可以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水平。义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社区工作人力、项目的不足。例如在广州市,“社工+義工”服务模式的探索也成了每一个当地社工机构发展项目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广州市地区的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有限,大多数项目的经费预算中都按10万元配备一名社工,使很多项目只能匹配一定数量的专业社工,负责项目的运营和开展一线服务,这种社工专业人员的不充足,使“社工+义工”服务模式成了当地社工机构在竞争和发展中的选择和特色。

二、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有意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缺乏专业指导

本文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江高镇居民对志愿者认定度高,绝大多数居民认为志愿服务充满正能量,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倡导社会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居民素质的良好途径,详见图1。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少,缺少相关社团组织和发动,缺少专业人士指导。

从图2的数据显示,参加过1~2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该社区居民占的比例大,占总样本的65%,参加过3~5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占30%,参加过10次以上的居民占的比例最小,只有5%。

(二)社区志愿服务开展不深入,成效不好

经过访谈,江高镇社区志愿服务主要镇团委、江高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部分高校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分布如下:

表3显示,该社区居民曾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类型大多数是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和慈善募捐活动,分别占到了60%和50%。其次扶贫活动、环境保护、心理咨询救助,分别占到30%、20%、20%,再次为占15%的志愿服务组织日常管理服务和占10%的大型社会活动、社会应急救援、社会调研、社会宣传和青少年成长辅导。

(三)社工、志愿者缺乏交流与互动

目前,团委主管青年志愿者,市义工联管理义工,相互之间缺乏联动合作。各社工机构在试点工作中结合服务内容自主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的意识不强,社工、义工两支队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部分志愿者不太愿意接受社会的专业指导,一些资深志愿者在接受社工引导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三、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与对策

(一)建立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提出,就是考虑到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有助于转变志愿者志愿服务的传统理念,让其在“助人”的过程中进行“自助”;而专业社工机构承接面向农村、社区、企业的服务项目,有了社区志愿者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志愿者在获得服务对象认可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同时,社工专业评估方法和志愿服务具体实践相结合,可以实现评估机制的互补,并逐步完善。

(二)构建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服务项目

目前,机构加强阵地建设,构建“1+X”服务平台模式,利用江高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与各级共青团、工会、高校、企业等校企政单位积极联动和合作,拓展青年之家、社区戒毒康复、成长空间、学校社工站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社工项目运营和志愿者管理能力,吸引居民、大学生等志愿者参加,丰富了机构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三)提高社工和志愿者联动服务成效

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利益相关方的投入和参与,要强化社工的管理者、倡导者与推动者的角色意识,负责对志愿服务项的需求调研、对志愿者开展服务时的态度和效果的培训、对项目评估方式和内容设计;而志愿者在社工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设计、调研和开展,有助于引导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并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提高服务成效。

目前,“社工+义工”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已普遍得到业界认同,我们相信,社工通过挖掘社区人力资源,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能有效缓解社区服务人力不足的问题,宣传和倡导“友爱、互助、奉献”的社区文化,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良好对接,为广大的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志愿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董秀.深圳市“社工+义工”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3).

[2]李小娜,毕会东.“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探究[J].南方论刊,2014(11):79-81.

猜你喜欢

社工义工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A Social Crisis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