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何时能“悦读”

2018-04-08张凌辰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悦读识字爷爷

编者按:一篇语文课文讲完容易,要讲精彩很难;很多語文知识单独阐明表象容易,要说清楚内涵和体系却很难。其中,尤其是要将“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说清楚,则更是难上加难。 “阅读”和“写作”有其复杂性,因此,许多研究会走入饰貌而质虚的误区。2018年,我刊开设“阅读与写作”栏目,目的就是要“实打实”地与读者探讨一下这两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特邀杨修宝、张凌辰两位老师连载性地谈谈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读者保持关注。同时也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经验,引起大家广泛的思考与交流,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提供给我们这个新栏目。

阅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从满足精神需求出发,阅读都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未普及的时代,能否流畅地阅读甚至是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到什么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在那时,一个不识字的人几乎没有机会从社会底层向上突破。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不识字不能阅读的人被欺骗,而能够读懂官府榜文、魔法咒语、诗词歌赋的人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我的奶奶今年90岁了,她的童年是在辽东的山沟里度过的,没有读过什么书,当然也不识字。后来她随爷爷到了城里的印刷厂工作,每天看着大家能看懂机器的说明书,能排版检字,能读书看报,既羡慕又着急,于是她就让爷爷教她。可是爷爷很忙,总出差,教得太慢了。奶奶便每天上完班忙完家务后,又去上夜校学习识字。后来,爷爷送了她一本字典,奶奶如获至宝,开始抓紧一切时间翻字典自学,最后终于学到了能自己看报纸的程度。

奶奶的文化不高,一生也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但她和我讲起读书识字的事情时是很自豪的,是把它当做一件人生的重大成就讲给自己的晚辈的。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能阅读给了奶奶多么大的快乐和自信。

随着现代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的推进,今天的中国,不识字的人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人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的字幕,甚至通过互联网交流也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我们却很遗憾地发现,人们很少再对阅读的愉悦津津乐道了。不仅如此,在我们的国家政治、军事、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已经逐步领先于世界的同时,国人的阅读情况却时常被诟病,在与各国的统计数据比较中,我们的排名并不乐观。其原因虽然与人口众多,教育投入不足有关,但是不是还另有一些原因呢?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所知所见都很有限,自知很难高屋建瓴地说清楚“全民阅读”这样的大问题。但是,在2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从不怀疑儿童对阅读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孩子都并不需要什么特别关照,便能在阅读中找到无限快乐。对于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做的本该是呵护、鼓励、引导,可惜很多教师和家长实际上却在不停地“摇摆”、干扰、扼杀。在各界人士的种种“努力”之下,孩子一点点地开始远离阅读、漠视阅读、惧怕阅读、讨厌阅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断地被提示: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阅读,但实际上要我们重视的不是那种来自个体内心需求的阅读,而是指语文考试中的阅读;我们不断地被指导:要多给孩子买课外书,但却并不是什么书都该买,最好要多买一些名著,因为考试会遇到其中的知识。可是孩子即使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了,考试时在“阅读”上还是会扣掉许多分,这时就没有人会再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扣分了。这个结果很荒谬,也很令人费解——阅读不能满足精神愉悦的需求,也不能达到应对选拔的目的——那还要阅读干嘛?许多人都带着这样的疑惑与否定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来,他们长大了,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为人父母,仍然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于是便与自己的下一代一起在这样纠结的循环中不能自拔。

让孩子愉快地读他们爱读的书结果会不好吗?“悦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难道不会换来丰硕的回报吗?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把它说透呢?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黑龙江教育》编辑之邀,我试着写了一组关于少儿阅读问题的文章,很想和各位同仁深入探讨一下当前中小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阅读兴趣不振的原因,并且想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感谢编辑的青睐,能让我这样来自基层的“一家之言”有登上《黑龙江教育》大雅之堂的机会。可以和更多同仁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我深感荣幸,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悦读识字爷爷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