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2018-04-08曾毅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因果关系思维能力知识点

◎曾毅颖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利于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而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在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若遇到相互对立的思维模式,无法采取简单的选择时,则要求学生能够展开建设性的探究与思考,从而解决这一冲突问题,进而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整合思维模式。

一、整合思维的应用优势

在思维活动中,一般会包括表征、因果以及决策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优先考虑决策的影响因素,再建立起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进行合理的架构与组合,最终获得结果。传统思维模式旨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思维活动中会勾勒出最简单的思维决策图,排除所有干扰因素。这一思维模式存在狭隘的特点,将因果关系简单化,最终获得的解决方法或许会不尽如人意。而整合思维却倾向于接受复杂,其表征因素的可供选择范围比较大。虽然表征因素的不断增加会让问题趋向复杂化,但是具备良好的整合思维能力的学习者可以在这一复杂关系中,对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进行考虑,站在问题整体性的角度,对各种复杂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这一整合思维模式与传统思维模式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合思维能力的策略

1.设置历史专题,整合同类知识点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材一般是根据通史体例进行编写,存在共同点的历史知识一般会散布在不同的篇章中,加大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难度[1]。在整合思维模式之下,学生可以对类似的历史知识点存在的矛盾之处进行合理的处理,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知识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还需要教师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主题化的历史课程资源设计能够对其知识点整合形成专题,比如改革历史、战争历史、人物历史、文化遗产等等整合性的历史专题。教师做好主题化的历史资源整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其整合能力,为培养其整合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历史专题——中国千年丝路之情缘。在这个历史专题中,可以纳入汉代、唐朝与元朝等历史时期在丝绸之路中的演变及传承,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整合与该历史专题相关的知识点,站在问题整体化的思维角度,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历史知识。

2.整合顺逆向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整合思维模式能够对各种复杂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对相互对立的思维观点进行妥善的协调,以寻求更佳的解决方式。比如可以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这两种对立性的思维模式进行整合发展,在原有思维模式下进行合适的反思与换位思考,针对问题的正反面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树立起新的思维模式,即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其解决各种复杂的历史问题。

比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这一历史知识,并将其作为顺向思维下的历史知识内容,以中国人的视角看待西方文化。而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则可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逆向思维进行反向的思考:“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我们中国的形象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西方人通过了什么样的途径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入《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札记》、传教士日记、历史资料描述片段等等。通过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各种对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近代以来我国文化的演变,同时也可以使其了解到西方文化的演变及其在我国文化领域的渗透,从整体上了解这一方面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3.树立单元整体的思维意识 在历史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同一历史时期的教材内容却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很容易因其分散的特点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2]。在整合思维模式下,可推广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比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课时的日本侵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利于实现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整合思维模式下,学生需要在对立性的思辨与权衡理念下,寻找更优于两种想法的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习得知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猜你喜欢

因果关系思维能力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