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2018-04-08潘红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职校心理健康中职

◎潘红艳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打造成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普通高中以升学为主的教育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薄弱,个性又比较敏感,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取向的积极因素

⑴性格开朗、思想简单、容易接受新事物。

⑵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善于交往、珍惜友情、重义气。

2.心理取向的消极因素

⑴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冲动缺乏理智。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躁动不安,男同学动不动大叫大喊或摔砸东西,女同学动不动就哭天抹泪,与同学争论起来面红耳赤,甚至发生激烈的冲突。还有一些情感冷漠的,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

⑵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够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入学一段时间过了适应期后,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没有,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有的甚至讲废话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理压力,最后甚至放弃学习,什么考试、考级全然不放在心上。

⑶偏执和叛逆心理严重。职校学生大多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在家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根本听不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自己不努力去解决,而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横加指责;自己犯了错误,却总是一味的指责别人,甚至使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不会换位思考;只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不愿意去关心帮助别人和集体。稍不如意则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甚至想寻机报复。

⑷攀比和虚荣心理极强。由于很多学生生理及心理趋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物质追求高、依赖性强、相互攀比、讲究打扮、刻意讲究外表和穿着、心态不够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还有的因此而荒废学业。特别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食宿和学费的交纳都比较困难,也学着赶时髦、比阔气,耗费了大量精力,导致家庭对学校的不理解。

⑸法纪和是非观念淡漠。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法纪观念淡薄,自控意识和行为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人云亦云盲目冲动,在校园内打架、斗殴甚至盗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请假外出、翻墙上网等违反校纪校规已成常态;宿舍个人物品随意乱放不加整理、穿背心拖鞋进教室、随手乱丢垃圾、仪表和着装奇异等不文明现象也屡禁不止;言行举止方面有时也没能表现出一个职校学生应有的修养和素质。

⑹感恩和责任感不强。许多职校学生家庭育人环境一般、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粗暴、单亲家庭父爱或母爱缺失,使得学生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造成孩子撒谎、逃避、退缩、极端和玩世不恭等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他们会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看人生,在接受别人和社会的恩惠和帮助时,没有感恩的心理,对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都缺乏一定责任感。

当然,职校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绝不止以上所阐述到的,但上述情形都是比较普遍和相对比较严重的。只要了解了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地给予疏导,就能使职校学生身心正常和健康地成长。

二、据上述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采取的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育者在面对学生的现状时,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认识自己,接受现实的自我。

职中学生的自信心已经支离破碎,帮他们重拾自信乃是当务之急。没有自信心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设立些小的目标。比如:每堂课能够不睡觉,不玩手机;按时吃早饭,不吃零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或一些有意义的社团活动。这种小事只要他们稍微咬咬牙就能做到。之后,我们在设立更高一点的目标,比如: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作息时间有规律等。这样的思维习惯养成后,他们会慢慢的给自己设立目标,走上正轨。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两个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一是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即在学生现有心理水平基础上,不增加学生新的心理负荷,不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问题,这属于防范式心理教育,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这点看似简单,甚至不值一提,但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教师引发的,特别是职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成绩不佳,他们看惯了老师太多的白眼、听多了老师讽刺的语言、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所以特别敏感。

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贬低学生人格的事不做,忌讽刺挖苦、忌简单粗暴、忌以势压人、忌体罚。这要求教师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有对学生满腔的爱,还要对学生饱含期待。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即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宽容大度、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这属于发展式心理教育,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总之,用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来和学生沟通。学生能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能体会到给予的理解和温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教师转变观念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中职学生是有思想、有需要、活生生的个体。中职学生以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发展自己的身心,从而有可能自觉得参与教育活动。中职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任何一个学生都很难做到服服帖帖地听老师说教,即便是口服也未必心服。其次中职生是发展中的人。中职生有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的要求和行为标准不能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等同,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承认自己学生的智能多元化发展。在学生成长变化与日益成熟过程中,出现缺点、犯些错误是难免的,十分正常,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特点,通过加强完全使其对社会作出贡献,创造价值。

4.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促进学生的四个“自我”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学生最为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体学生形成“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班级的主人”和“我是学校的主人”的共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热情和责任感。特别是要发动学生进行讨论,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学生自我管理制度》、《班级文明礼貌公约》、《班级纪律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制度。

5.加强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强化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青年学生的重要特征是思想活跃不保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教育者只有自己知之甚多,才能避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和需要出发,给学生指明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达到优化师生之间的合作的目的。

6.加强学校网络化教育环境的建立,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 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和培养一支良好的德育工作队伍,特别要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会干部队伍的建设,构建一个立体网络模式,全方位地覆盖教育的各环节,着重细微之处。这样就能够实时地掌握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才能预防和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学生的偏激行为,使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总之,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他们的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学校、老师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家长的心愿把学生管住,更重要的是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促使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理平衡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职校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