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现场”的运用与尝试

2018-04-08赵莹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宋元图文创设

◎赵莹莹

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学历史往往要找到“过去”与“当下”的联系,这样学习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才能使历史教学获得现实意义。但是,“过去”的历史往往离我们非常遥远,有很大的时空距离,如果无法突破这个距离,历史就会成为发霉的“故纸堆”,让人索然无味乃至不断生厌。所以,历史教学有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要拉近学习者与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从而更好地理解“过去”,指导“当下”。而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构建“历史现场”。

“历史现场”一般指通过文字描述、人物图片、历史地图、历史视频、音乐、历史时空想象、话剧扮演等各种手段,或创设情景,或情景再现,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历史事件的历史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历史现场”,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能产生强烈的历史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历史现场”的途径比较常见的有历史剧场表演重现历史情境、图文资料研读创设历史情境两种方式。

一、历史剧场表演重现历史情境

一般情况下,历史剧场的表演多应用于公开课、示范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这种活动方式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表演之前,一般由教师根据历史背景设计剧本,学生提前排练或临场发挥。

在《宋元的文化艺术》一课中,笔者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在宋元城市勾栏瓦肆中创设了四个历史现场,帮助学生回到宋元城市,体验了酒肆、戏楼、茶馆、街市四个历史场景。在“宋代酒肆”这个历史场景中设计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位词人,通过他们的自述反映其生活和创作的时代背景,配乐吟诵其代表作使学生体验豪迈、婉约两种不同的词风;在“元代戏楼”这个历史场景中设计了关汉卿的人物形象,通过其自述反映元曲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曲代表作《窦娥冤》的批判价值;在“宋代茶馆”和“宋代街市”这两个历史场景中设计了讲史艺人和卖画书生两个大众形象,关联了本课中宋元的史学成就和书画成就两个内容。通过这四个历史现场的展示,使原本极易上成文学赏析课或勾书课的这一课,历史感增强,知识点饱满丰厚起来。同时,四个历史现场中,学生参与度广,学生要么扮演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要么化身为宋元城市中的芸芸众生,一起体验了宋元文化的灿烂与繁华,一起填词、唱曲、听书、品画,回到这样的历史现场,学生对宋元文化的特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历史剧场表演,学生参与了历史现场的重现,直观体验了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历史人物的情感生成,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会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可能需要提前排练,课程的灵活性差等,所以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得并不多。

二、图文资料研读创设历史情境

日常教学中要创建“历史现场”,往往会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即弱化表演性,利用图文等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由教师带领学生研读材料,帮助学生找到“过去”的感觉,体验历史事件是如何在材料体现的情境下发生的。

比如,笔者在处理唐太宗时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盛世”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时,选用了《资治通鉴》中对贞观年间的这段描述:“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带着学生解读这段材料,这个时期,外出旅行无需携带粮食,沿途人家都会招待,可见百姓的富足和治安的良好,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今天的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均无法达到这一程度,由此引发学生的慨叹,理解何为“盛世”。

建构“历史现场”除了用图文还原历史场景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积累,二者进行比较,更容易产生效果。比如在讲解玄奘西行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体现玄奘西行的艰险和他坚韧的意志,笔者给出玄奘西行的路线图,指出西行中途经现实中的火焰山、雪山等区域,学生自然而然会联系到《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再帮助学生分清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的区别,小说中的神魔是虚构的,但一路的艰险却是真实的,从而体会玄奘的坚强意志,树立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信念。

用各种图文材料来建构“历史现场”,虽然现场感不如第一种方式强烈,但易于操作,可以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这是“史料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情境再现,借助图文史料还能够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而通过引导学生对地图、特定时间的研读,也是在落实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图文资料研读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易操作、效果好,可以落实多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通过以上两种形式的“历史现场”建构,我们的历史课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同时,“历史现场”沟通了“过去”和“当下”,成为“以史为鉴”的一个重要切合点,也实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要求。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尝试构建“历史现场”,把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其中进行渗透,初高衔接,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具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宋元图文创设
画与理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