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思考

2018-04-08葛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单质预设化合物

◎葛敏

初中课程设置将化学安排在初三阶段,短短十个月中,要完成教学和中考任务,高效教学尤为重要。高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而要让教师对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三个环节,即课前预设、教师引导和课后反思。

一、充分预设是前提

课前预设指对课堂教学的预测与设计,是对课堂有目的、有计划、清晰理性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前导与定向功能,是教学目标的预演,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实际”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课前预设必须富有弹性,必须以开放的视野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为此,教师必须紧扣所授知识与生活素材的结合点,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备情境、备生活、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因素。

在“爱护水资源”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视频材料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状况,通过学生阅读书本、查阅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现实展示,得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有学生提出异议,我国水域辽阔,我们住的城市雨水丰沛,怎么会严重缺水呢?小组展开讨论,经过你来我往的辩论,学生们找到了原因:一方面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水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居八十几位,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课前预设有弹性不等于没有教学主线,没有规律,一盘散沙。“源于书本,但不局限于书本”是新课程命题立意的指导思想之一,任何情况下,教材依然是教师教的基本依据。教材文本的中心是教学整体滚动的主轴,是课前预设的理想主线,是课堂教学的主轨迹。

二、教师引导是关键

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思维,即便是精心预设,有时也会发生诸多的“意外”。能否巧妙应对并妥善处理“意外”,使之成为课堂的亮点,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悟其渔识”。每个教师都应该把“悟其渔识”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这就要求教师的引导要有启发性、思考度。认识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利用课堂信息尤其是“意外”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神经,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参悟,除疑解惑。

在学习物质分类时,教师先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符号表达式:①O2②Fe③H2O④P2O5⑤CO2⑥HgO⑦MgO⑧Fe3O4⑨KClO3⑩KMnO4

师:以上表达式分别表示一种物质,所以它们都是纯净物。其中①②属于一类,③~⑩属于另一类,这是依据什么来分的呢?

生:①②中只有一种元素,③~⑩各物质中元素种类不同。

师:所以像①②这样的物质,我们就叫它单质;③~⑩这样的物质,我们叫它化合物。请大家归纳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生: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师:O2和O3混合,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

生:混合物。

师:这种混合物中有几种元素呢?它是不是单质呢?为什么呢?

生: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因为它是混合物。

师:那么我们在描述单质的时候,除了要强调一种元素外,同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还要说明是纯净物。

师:对,我们讨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请再次归纳单质、化合物的定义。

生: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师:大家能够在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中,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生:它们都是纯净物,但单质只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至少有两种元素。

师:太棒了。请大家动笔将物质进行分类,并标出每次分类的依据。

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无须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单质、化合物等重要概念,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也取得了最优效果。

三、课后反思是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可见,做一个用心的研究型、专家型的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教学不断增效。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作为高效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统一了吗?目标达成程度呢?

(2)反思学习方式。以人为本是教学的核心理念,活动与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求我们反思,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处理的如何?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没有流于形式?当学生探究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当学生活动出现天马行空,远离教学目标时,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

(3)反思教学方式。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我们反思,启发引导和教师讲授的关系处理得如何?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如何对待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结论点?

课前预设、教师引导和课后反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预设是基础,引导是关键,反思是保障。化学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充分预设,启发引导,及时反思,教学的高效性就能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单质预设化合物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碳及其化合物题型点击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