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2018-04-08蒋维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平面镜习题多媒体

◎蒋维微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优化新课引入

引入新课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并建立与以前的知识结构的实质性联系,在常规教学中要做好这一点不容易。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通过仔细观察幻灯片投影放映,启发思考,唤起与以前的知识的联系,在比较与联系中提高了理解力。例如《浮力》这节课开始时,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创设物理情境:“漂亮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浮出水面,有的潜入更深处。小木板、帆船、万吨货轮,一条比一条大,一艘比一艘重,它们都浮在水面上。接着,画面上出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底部,漂亮的鹅卵石静静的躺在那里”。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巨大的万吨货轮能浮在水面上,而一粒小小的石子却会沉入水底?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与物理有关系吗?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先播放一段“蜡烛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中被点燃,并在水中燃烧”的视频。然后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能做得到吗?那么他是怎么做成的呢?学生陷入思考,继而是窃窃私语,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激发。教师接着说:“我们先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再来解释这是怎么回事。”自然引入课题。待探究完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学生才恍然大悟:“装满水的玻璃杯”原来是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的特点有了较深的理解;在学习《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时,先播放一段“登山运动员全副武装勇攀高峰”的视频,然后提问:“这些运动员为什么都背着氧气瓶?”从生活的情境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同学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事先用摄像机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然后按需要做适当的编辑,上课时在计算机上播放出来,也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完成操作,甚至可以用计算机虚拟设备代替真实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观察效果。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影响了探究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观察和掌握形成了障碍。这时就应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这样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往往因为板书、作图浪费大量时间。学生课堂上练习少,课业负担重。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方面问题,一方面节约了讲课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另一方面可以用课件展示不同题型,通过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即时回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小组内生生互动,从而在课堂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物理的课后习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抽象意义较浓。可以说物理习题的教学,有效地融合了探索性、动态化、发散性及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解题思路是通过板书的形式获得的,因而速度较慢,导致课堂容量较小,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将例题和解题的步骤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习题中有很多都配备有图解,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地展示物理过程,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成功展示。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更多优秀的计算机媒体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出了更多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平面镜习题多媒体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抓住习题深探索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