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呼唤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2018-04-08高粉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专业化德育工作

◎高粉利

班主任专业化是近几年在教育行业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接受专业化的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知识,在职业道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的过程。它的产生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班主任的思想认知、文化水平和执教能力都要与时俱进、有所提高。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班主任专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班主任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不能表现出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诸多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对影响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进程。

一、学校德育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教育工作者却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困惑之中。尤其一些带班多年的资深班主任,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盲目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独立,想当然地把班主任老师善意的交流当做带有目的性的挖掘隐私,家访更是不折不扣地告状,所以从心底里排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以至于即使自己付出很多努力,教育效果依旧不如当年,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是举步维艰。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得很多学生染了“公主病”“王子病”,说不得骂不得,吃苦费心不讨好,还夹在领导、家长、学生之间受气,根本不值得。一些班主任老师更是只注重科目成绩,不注重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也只是敷衍了事,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成长中的一系列德育教导,造成班主任工作的失衡。

在我看来,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考虑更多的是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法加以解决才能使我们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当前德育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给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今社会,正处于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滞后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一些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判断标准,容易造成价值判断失误,陷入思想泥潭。目前社会上也没有一种福利机构,能够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迷茫时给予一定的疏解和帮助。

再次,学校、老师迫于升学压力,将智育放在工作首位,给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尽管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但全社会包括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的评判均是直接或间接以升学率为标准,对班主任量化考核的各项“硬指标”也与德育工作毫无关联,从而学校管理者在选派班主任时,往往看重的是这些老师的教学能力,而非教育能力。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些老师虽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缺乏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这种环境对中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

第二、家庭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进展的阻碍。

目前我们所面对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学生娇生惯养,加之初中学生处于性格叛逆期,难免会造成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性格弱点。比如,强烈的自我意识、淡漠的团队意识、自立自理能力差等等问题都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其次,不少家庭重智轻德,注重成绩,往往不惜血本请家教,一些班主任也迫于社会压力,整天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卷上,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校德育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第三、网络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网络社会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又为其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是让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毫无束缚的交流方式对于学生开朗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大帮助。二是网络社会化的发展会使一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沉迷网络,过于迷恋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也会使一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孤立、人际间交流能力弱化,沉迷在一片虚幻世界中。互联网的开放、网络信息的复杂多样,使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信息与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信息交织,也会随时对上网的中小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有较高的防范不良信息的影响便成为目前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

第四、班主任队伍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则是随着班级授课制而产生的一种有特殊岗位。学校德育工作是班主任老师通过“班级”进行的,通过班集体活动,各种教育要求得以贯彻,学生也在集体的交往中将这些要求内化成稳定的个性品质。

任课老师虽然和班主任老师一样都肩负着对学生的德育义务,但主要是根据学科特点,寻找和挖掘其德育功能,然后渗透在学科教学当中。而班主任肩负着比任课老师更为艰巨的任务——在班级充当着的德育导师的角色,不仅要关心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进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班级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班主任思想品德优劣,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岗位性质比一般任课老师更富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更加显现出班主任的德育责任。

而在实际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却存在很大缺陷。一是班主任选拔制度、考评条例不完善,使得学校在选拔班主任时不能彻底进行综合考评而很大程度上采取自愿原则,这样就会有一批老师因为工作奖惩失衡拒绝带班,另外一些责任心不强、班主任专业知识缺乏的人存在于班主任队伍中。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被重视,缺乏对班主任工作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班主任注重智育而德育意识淡薄,如挤占其它学科教学时间提高中考学科成绩,班级没有班会,学生没有课外活动。

二、加强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措施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以适应时代发展对班主任的素质需要。

鉴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我认为加强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必须使班主任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1.健全班主任选拔制度 首先,教育行业应设立相匹配的班主任专业证书制度。对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班主任资格证书,没有班主任资格证书的教师不允许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班主任的任用程序。

其次,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选拔和管理制度,严格限制那些思想素质不高、工作态度消极、教育理论和专业水平不符合条件的老师做班主任工作。对那些不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要立即调出班主任岗位,不可以勉强使用。

再次,健全班主任专业化评价机制。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考核与评价是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措施。对班主任老师的考核测评,要走出传统考核误区,强调和体现出其班级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如岗位待遇、选拔与培训、评价与考核等方面要有专门的管理制度。通过评价与考核,一方面,促使班主任学会主动反思,在反思中明确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鞭策班主任自觉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

2.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机制 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是指对己从事或即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再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班主任对学生与班级的管理素质,保证班主任高效的管理能力。包括专业化的思想、专业化的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化的管理三个方面。

首先,树立班主任的专业思想。班主任老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平等、信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和人格,培养他们的自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其次,增强班主任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或地方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化知识和实践能力,丰富其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只有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才能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专业化德育工作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