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冬种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引种试验

2018-04-08伍壮生高芳华吴月燕李雪峤梁其伟

长江蔬菜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薯主粮耐热性

伍壮生,高芳华,吴月燕,李雪峤,梁其伟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瓜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00)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是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型经济作物[1]。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正式提出,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2,3]。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530 多万 hm2逐步扩大到 1 000 万 hm2[4,5]。

海南是全国主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约有300万t瓜菜销往全国170个大中城市,为“菜篮子”工程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的蔬菜作物,伍壮生等[6]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基础上,海南冬季也适合种植马铃薯,且海南种植的马铃薯上市期较早、薯块新鲜、风味较佳。但优良马铃薯品种缺乏,致使海南省马铃薯始终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因此,2014年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5年1月15日播种,地点设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永发科研基地。试验地的土壤类型为稻田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为冬瓜。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中薯系列21个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6号、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0号、中薯11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中薯17号、中薯 18号、中薯 20号、中薯 901、A1、A290、B211、D549、D564、D568 和 D576。

1.3 试验方法

①种薯处理播前先剔除烂薯、病薯和杂薯,并对种薯进行常规消毒与催芽处理[7,8]。切薯时,每个薯块留有1~2个健壮的芽眼,单块质量25 g左右,用石灰粉或其他消毒粉封裹切口,放在阴凉处晾晒至切口结痂,以免薯块腐烂[1]。

②肥水管理翻地作畦前,每667 m2撒施生物有机肥400 kg、恩泰克稳定长效复合肥100 kg、尿素10 kg。畦整成宽100 cm、高25 cm、沟宽50 cm并铺设滴灌带,覆盖幅度为1.2 m的黑色地膜[1]。待植株现蕾开花后,滴2次肥水,以促进块茎的膨大。

③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63个小区。各小区长3.6 m,行距60 cm,株距30 cm,小区面积5.4 m2。每小区种2行,每行种植12株,共植24株。为防止植株结薯期出现“青头”现象,薯块的播种深度应达10 cm以上。

1.4 项目测定

①生育期调查包括种植期、出苗期、现蕾期、成熟期、收获期等。

表1 21份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生育期调查

表2 不同马铃薯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②植物性状调查包括茎色、叶色、花色、薯形、皮色、薯块光滑度等。

③耐热性调查调查各品种早衰程度。

④产量调查分小区测量各小区的产量。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和DPS 3.0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马铃薯品种生育期比较

从表1中可知,参试的各马铃薯品种均于2015年1月15日播种,但出苗期、现蕾期、成熟期和生育期则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中薯11号、中薯18号、A1和B211 7个品种出苗最早,而A290、D546和D549出苗相对较晚。部分品种可现蕾开花,现蕾期相差2~6 d。由于种植时间过晚,植株生长中后期,气温偏高,导致各品种的生育期均有所缩短,仅33~50 d。

2.2 植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 2 中可见,茎色:除中薯 901、A290、B211和D549 4个品种的茎秆是褐绿色外,其余品种均为绿色。叶色:只有A290、B211和D549 3个品种为深绿色,其他品种均为绿色。花色:只有11个品种开花,3个品种为淡紫色,8个品种为白色。生长势:中薯6号、中薯901、D549和D576 4个品种表现较弱,中薯9号、中薯11号、中薯14号、A1、B211和D568 6个品种表现中等,其余品种的生长势均较强。薯形:大多品种为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皮色:A1为白色、A290为紫色、B211为红色、D549为淡红色,其余均为淡黄色。薯皮类型:除中薯13号和中薯18号为麻皮外,其余均光滑。

2.3 耐热性比较

由于试验种植较晚,植株生长中后期气温较高,生长受到影响。但各品种的耐热程度仍有所不同。由表2可知,中薯9号和中薯20号的耐热性表现较强,中薯 10号、中薯11号、中薯12号、中薯901、A290和D576 6个品种表现中等,其他品种的耐热性均表现较差。

2.4 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中薯20号的平均小区产量最高,为10.20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 259.9 kg。其次是中薯11号,平均小区产量为9.10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 124.0 kg。A1、中薯3号、中薯5号也相对表现较好,平均小区产量分别为 6.90、6.35、5.78 kg,折合 667 m2产量分别为 852.3、784.3、714.3 kg。经Duncan's方差分析表明,参试的各品种产量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中薯20号显著高于除中薯11号之外的其他品种。

3 小结

由试验可知,引进的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生育期、植物学性状、耐热性和产量等存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中,中薯20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耐热性较强,收获时,植株仍长势良好,平均小区产量达10.20 kg,折合667 m2产量1 259.9 kg。中薯11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耐热性中等,平均小区产量9.10 kg,折合667 m2产量1 124.0 kg。A1、中薯3号和中薯5号的产量在各品种中也表现不错,可进一步试种。

由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播种较晚,植株结薯期遇到高温天气,导致大多数品种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缩短了植株的生育期,影响了薯块养分的积累,从而造成减产。若适当提早种植,则有可能提高各品种的单位产量。

表3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比较

[1]伍壮生,廖道龙,吴月燕,等.海南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7):179-183.

[2]佚名.马铃薯的新面貌[J].中国经济信息,2015(2):40-41.

[3]王希卓,朱旭,孙洁,等.我国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形势分析[J].农产品加工,2015(2):52-55.

[4]余欣荣.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5(2):8-9.

[5]王艳红.马铃薯主粮化的机遇和挑战[J].农业工程,2015,5(1):1.

[6]伍壮生,廖道龙,肖日新,等.播种期种植密度栽培方式对海南冬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3 317-13 318,13 327.

[7]石宗益,马秀云.马铃薯种薯处理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0(1):26-27.

[8]刘明月,熊兴耀,宋勇,等.播种方式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1,25(1):23-25.

猜你喜欢

中薯主粮耐热性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耐热性能优异的铝合金
退火对聚乳酸结晶及耐热性能的影响
马铃薯主粮化
误区:耐热性好,维生素E不会损失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