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8-04-08唐一红

好家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南玩法民间

文 唐一红

一、民间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本土性原则

坚持本土性原则,以“民间”为本,抓住地域特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民间游戏本土资源。关注文化与自然资源内涵,做到内容与幼儿的经验水平相适应。

(二)生活性原则

坚持生活性原则,从幼儿生活的常见事物中,挖掘民间游戏的素材,捕捉教育契机,积极引导,使活动内容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发展。对民间游戏的“体验”和“感受”就是民间游戏对幼儿“渗透”的过程,包括环境、活动、情感上的渗透。要关注四季变化与资源的时节性,做到活动的安排与季节相吻合。

(三)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在生活中将一切视点放在幼儿身上,倾听他们的心声,揣摩他们的需要,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形成师幼互动,共同生成有价值的内容。在民间游戏设计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情感为主线,以主题为依托,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节日、民俗来开展活动。

(四)整合性原则

坚持整合性原则,注重目标、手段、形式的整合,使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既保留民间游戏的内在精髓,又使它与活动整体共生共容。注重与各种社会资源相整合,注意民间游戏内容的整合以及传统与创新的整合。让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成为活动的重要来源,让幼儿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发展社会意识。

二、民间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一)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

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在民间游戏资源的挖掘中,运用组合、拓展、发散引导等方法,改编与创新游戏。组合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相结合。如把“石头、剪子、布”“跳格子”这两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师幼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游戏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例如,将“滚铁环”与“攻城”游戏相结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发散引导法: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在“跳绳”的游戏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跳法和绳的多种玩法。

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的形式。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入手,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将童谣与体育游戏相结合,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民间童谣改编成体育游戏儿歌,把“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在游戏中念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幼儿既得到游戏性的体验,跳的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此外,可以增加或减少参加游戏的人数,改二人为三人(多人),如“炒豆子”;变同龄为混龄游戏,如“贴烧饼”“老鹰捉小鸡”。

关注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例如,在“跳房子”游戏中利用增加数字卡片、放置沙袋让幼儿按顺序跳过障碍等,以材料的增加让游戏规则和玩法出现了变化。引导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舞龙”游戏中,在胶圈龙的基础上,幼儿创造出了布袋龙、胶版龙、纸盒龙等不同材料的龙,游戏的玩法随着材料的变化而改变。

(二)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

运用在体育活动中。以民间体育游戏为切入点,探索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内容选择的重组与创新将传统的民间游戏进行删减和组合,可以使体育课内容更加饱满。通过活动难度的降低、活动趣味的增加对一些有技能要求的民间游戏玩法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合幼儿能力。增加活动的情景化、儿童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把握学科特点,突出基本动作,从民间游戏中找出需要练习的基本动作,再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活动。例如,游戏“三个字”帮助幼儿练习躲闪,迅速反应。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也锻炼了运动技能和技巧。

运用到一日活动中。让幼儿自动发起游戏,主动邀请同伴,接纳同伴的意见,根据场地、人数选择合适的内容。如在入园、离园、餐后等过渡环节,进行“顶指顶锅”“点兵点将”“石头、剪子、布”等手指游戏。大班幼儿活动间隙,组织幼儿玩“一米二米三”“荷花荷花几月开”“蛇蜕壳”等两三人的小型游戏,使幼儿一日活动的许多零散环节由无序转为有序。

(三)民间游戏环境的创设

民间游戏环境打造两步走,即园所环境与班级环境并轨进行,展现浓浓的民间游戏氛围。门厅的“运动员剪影”“身高小秘密”与民间体育活动相结合,走廊上蓝印花布映衬下的祖孙乐、民间游戏长卷画、城南老游戏别具韵味。各班环境也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而更新,小班的大城门、小木马,中班的老婆婆故事屋、民间游戏表演秀,大班的茶馆、龙舟等游戏场景,充满童趣。

各班设置有浓郁民间游戏特色氛围的活动区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此可以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体能的训练及智力的发展。益智区投放“翻花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和各种民间游戏棋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里摆放了一些沙包、皮筋、跳绳、毽子、铁环、弹子等游戏玩具,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四)家长、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将民间流传下来的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带进幼儿的生活,开展民间游戏专题家长体验沙龙,让家长重温童年生活。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教幼儿在家里玩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仅感受到长辈小时候的生活,而且对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有进了一步的了解。

多元性社区资源的服务与运用。挖掘周边物质资源,深入社区丰富幼儿经验。如组织幼儿参观老城南印象馆、甘熙故居、中华门城堡、长干里等,帮助幼儿梳理城南映像,归纳出“城南老地名”“城南老童谣”“城南老游戏”“城南小吃”“城南名胜”,在活动中和幼儿一起说说、唱唱、玩玩、画画老城南。挖掘身边的人文资源,联系民间艺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结合夫子庙灯会,走近扎灯艺人,知道秦淮花灯是我们城南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带领幼儿参观秦淮民间艺苑,了解秦淮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开展做(放)风筝、捏面人、剪纸等活动。

综上所述,在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深感应以幼儿“自己的文化”为基础,即“寻找儿童需要与教育要求(追求)”的结合点,既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让他们快乐,还要帮助、支持他们发展。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重视这种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再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内化为幼儿的一种认知结构。如在“玩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的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城南生活为切入点,制造幼儿已有认识经验和在“爷爷奶奶的方言”“爷爷奶奶的家”所获得的新认识之间的冲突,通过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其中,巧妙地将成人文化转化为儿童自己的文化,从而理解了“家乡文化”的核心内涵。

寻求最佳年龄阶段的不同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元素,以“圈”为例,可以运用解构的方法将使用圈的民间游戏分解为活动器械、活动形式等元素,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筛选出其中的部分元素,如:中班“丢圈圈”、大班“滚铁环”、小班“好玩的圈”等。

(江苏省南京市小西湖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城南玩法民间
再读《城南旧事》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零跑的新玩法
城南旧事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江山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