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藏戏面具与萨满面具比较研究

2018-04-04索朗占堆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藏戏萨满面具

索朗占堆

摘要:将藏戏面具和萨满面具两种文化事项对比,意在希望通过分析两种文化现象,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助文献资料,通过列举史实、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进行自己的分析和评述,建立两种文化事项之间的一个关联性认识。

关键词:藏戏;萨满;面具;文化

史前文化时期,古人对图腾的崇拜、神灵的敬畏,不得不祈求它们发挥超自然的威力来战胜各种人力无法抵挡的灾难,面具正是起到了沟通神界、超凡脱俗的驱邪镇鬼、还愿祈福、治病逐疫等功效。

藏戏面具的独特神韵,是由藏族特殊的生存环境、风土习俗、宗教信仰所决定的。它在藏戏形成之初就已经出现,其最早来源与藏族原始宗教—苯波仪式中戴面具的拟兽图腾舞蹈有关[1]。藏族面具艺术是外来文化与原始宗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用用佛法神威降服苯教神诋时,同时也将苯教中的巫术、妖法、火祭、焚魔灯仪轨形式同鬼灵精怪一起带入“佛门”,藏族本土文化和印度文化相结合给面具艺术带来了一种神秘色彩。“万物有灵”观念曾令藏族先民虔诚地匍匐在具有无穷威力的各种神灵的脚下,他们献上自己力所能及的祭品来祭拜神,祈求神灵保护。在这种祭祀仪式中,巫师或祭司进行原始的拟兽图腾的舞蹈,后来就慢慢发展成为藏戏中戴面具的表演形式。

上述可知,从起源上来看,藏戏面具是两种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想碰撞,本土文化吸收并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发展壮大自己的体系,形成独特的藏戏面具艺术。

藏戏面具品类繁多,色彩丰富,表意性强,形象传神。萨满面具色彩明朗,工艺繁多,百态千姿,浑然天成。藏戏面具材质以木为主,兼用竹、布、纸、毛皮等。萨满面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随意性很强。由于原始先民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游牧与渔猎的生活, 原料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因此面具材料多源于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体现了面具天然之美。

藏戏面具色彩丰富,白面具以原色白山羊皮制作,象征着纯洁和善;红面具以红呢子作底色,象征着权力威严;绿面具以绿呢子作底色,象征着温顺福德;棕面具以棕色呢子作底色,属于黑色范围,与黑面具均象征着邪恶;半黑半白面具,脸部底色右半面呈白色,左半面呈黑色,象征表里不一的性格特征;黄面具以黄色为底色,象征智慧、吉祥、神通广大;蓝面具,经过精致复杂的装饰,象征着八吉祥徽。

藏戏面具按照塑造形象来看,可分为四类:温巴面具、人物面具、神怪面具、动物面具。按其形态、样式以及特点来看,亦分为四类:其一、平板式軟塑面具。此类面具在藏戏中最典型,最具特色,样式也最丰富。此类面具可以进行各类性格的形象塑造。其二、半立体软塑面具。此类面具一般用布或者是布层中塞入棉絮或比较绵软的兽毛制成,或者是皮子经压塑缝制半立体的假面,为白、蓝两种。此类面具适用于体现性格化的表演。其三、立体硬塑面具。此类面具一般是泥塑或者泥塑脱出纸壳或漆布壳绘制而成,用于藏戏中的鬼魔精怪和神舞角色。此类面具因表演者或制作者的主观意愿的改变而改变,因而随意性较强,自由性较大。其四、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此类面具有泥布硬塑的,也有用布料或皮革软塑的,多数是有头和皮毛的假形面具。此类面具较为注重其本身自然真实的形态,故而表现得极为质朴。

就其艺术特点来看,藏戏面具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艺术特点。其一、虚实结合而又形神俱现。在藏戏中,戴面具表演和简单的化妆表演,可以自如的结合在一起,形神相得益彰。其二、夸张传神而又装饰优美。藏戏面具造型分外夸张,用色上色彩明晰,绚丽鲜明,浓墨重彩。其三、古老典雅而又神圣精致。白面具用色单纯,线条简洁,反映藏戏面具的古老典雅,蓝面具色调庄重明朗,使面具在古老典雅的基础上又神圣精致。

萨满教,不是一个固定的共同信仰,而是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既千姿百态又发展各异的信仰总和。萨满教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包括宗教、哲学、历史、经济、道德、婚姻、文艺、民俗、天文、地理、医学等文化内容,具有综合文化价值,是极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活化石”。从有关的出土文物、岩画、史籍以及田野调查资料来看,萨满教萌生于人类社会的蒙昧时期,兴起繁荣于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绵延于人类社会的父系氏族时期以及文明时期,其影响延续至今。萨满文化既是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汲取、掌握、研究和总结萨满教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2]。

萨满面具艺术研究是北方民族世代信仰的观念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随着北方萨满教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开展,反映萨满教原始形态和观念的原始萨满面具艺术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

萨满面具在发展演变中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一、自然天成。萨满面具的工艺崇尚自然,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各民族积累了如雕刻、磨制、编织、锻造、刺绣、绘画、粘贴等制作技法,掌握了剥皮、熟皮、制色、涂色等技术。制作工艺古朴稚拙,造型简洁,材料与工艺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体现了萨满面具仪式的自然天成。其二、怪诞奇幻。萨满面具用夸张变形的手段,达到荒诞怪异、浪漫奇幻的艺术效果。其三、狞厉可怖。萨满只有戴上狞厉恐怖的面具,才可以达到驱鬼除协的目的。其四、神圣崇高。萨满戴上面具后,可以获得超自然力,可以进行人神对话,成为沟通人神之间的桥梁,达到驱鬼镇邪,酬神纳吉之目的。

就其功能来看,藏戏面具与萨满面具均具有宗教信仰功能,这也是两种面具的基本功能,它以特定的形态再现了当时的神灵世界和信仰观念;两者均具有狩猎功能,戴上面具,进入另一种角色,不再惧怕野兽的凶猛;两者均具有艺术表现功能,二者以其悠久的历史,再现了原始社会文化,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两者又均具文化传播功能,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一种跨时代的历史文化传承。每个在历史文化上曾经崇拜过神灵偶像的古老民族,即使是人数相对稀少的民族,都曾经有过、甚至至今保存着自己独特的面具文化艺术。几千年来,它在不断地变化、丰富和发展中,积淀和传播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由于人们对自然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藏戏面具经过发展演变,其狩猎功能逐渐转换为一种娱乐功能。藏戏面具在至今藏戏中依然可见,而萨满面具已不出现在萨满仪式中,但萨满面具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它演变为一种民俗面具和歌舞戏曲面具。

在经历了漫长的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先民塑造了代表鬼灵精怪、祖先神诋等多种形象的面具,通过面具沟通另一个世界,以达到自我目的。无论是藏戏面具还是萨满面具,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它们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演变都是多种因素综合孕育的结果,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考古价值。

在当今社会,在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分析藏戏面具与萨满面具的异同对于构建和而不同之文化有着特殊的意思。中国是面具文化大国,面具种类繁多,功能广泛,是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的综合体。面具神奇的艺术魅力使其得以流传发展至今。面具凝聚着人类雕刻的技艺和历史,我们有理由把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并让其绵延下去。

参考文献:

[1]周贵. 《藏戏面具与傩堂戏面具之比较》,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王承礼、李亚泉. 《论中国古代北方文化--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3] 杨淳. 脸谱在2008奥运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实践[J]. 艺术百家,2007:112-114

[4] 刘晓平, 杨瑞洪. 藏羌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思考——《藏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的思索[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121-123

猜你喜欢

藏戏萨满面具
论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中对自然的信仰与敬畏
古老藏戏新生机
雪民间藏戏艺术团:传颂雪域文化的魅力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旦增益西的藏戏梦
漫画二则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南瓜面具
狩猎社会与熊崇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