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与对策

2018-04-04孙爽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

孙爽

摘要:应试教育、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经验的缺乏、私人办园利益竞争,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如何改善现状?一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入手,加大监管力度;二是从教师入手,改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开展有效教育;三是从家长入手,进行基本育儿知识普及;四是从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入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纠正对策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延续国家久盛不衰的重任,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追求学习效率,逐渐演变为与小学一样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把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关在教室里传授知识。在教育内容上,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主要任务部分幼儿园每日生活的管理接近小学,教育活动和特长活动的时间很长,衔接高度紧张。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部分公办园没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公办园未能端正办园思想,没有适当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反而盲随家长的意愿,在大班进行小学化教学。

2.私立园的生存竞争。私立幼儿园相互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为招揽生源、提高经济利益,他们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迎合家长,不了解或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顾学前教育原则和有关规定,进行更多拼音、识字、计算类教学,培养出所谓的“神童”以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忽视孩子社会认知、情感、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幼小衔接机制的欠缺。教育主管部门未能建立适宜、有效的幼小衔接机制,导致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沟通,只注重部分知识内容的强化训练,忽视幼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准备。

4.社会教育环境和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期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社会整体教育形式趋于功利主义,传统教育观、儿童观和人才观还深深影响人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虽逐渐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但到了县市一级的幼儿教育管理和约束还不够。家长们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拔苗助长”,不顾幼儿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盲目以孩子识字量和运算水平衡量孩子的受教育水平。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从教育主管部门入手,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管理部门应督促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幼儿园进行常规检查,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2]。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二)从教师入手,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对一线幼儿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明确教育目的,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根本上克服小学化倾向[3]。帮助教师建立和实践如下观念和行为:幼儿园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初步接触社会需要的最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幼儿学习的特点必须是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要“用行动”思考,“靠感官”学习,不应是教出来的。课程设置要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课程统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三)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宣传,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4]:儿童是社会的人,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儿童期不只是为将来做准备,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与此相宜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与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转变家长们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要求的错误思想,逐渐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思想。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单方面要做的,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都应该研究衔接规律,特别要了解各自教学内容和方法,互相沟通,做出更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小衔接工作规划。在这方面如果没有足够准备,大家都会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司空见惯,最终受害的只能是祖国的未来。

直到现在,中国幼教界都没有停止探索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脚步。希望幼儿教育现状能随之发生较好的改变,让孩子们重享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