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8-04-04肖青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阶段语文课堂

肖青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使语文课堂更为有趣且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精彩,在生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本文就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

生活化教学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教师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指教师将生活中的活动与案例引入到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究课堂知识,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简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实施与推广的教学模式,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必须要注意如下事项:①课堂内容与生活化教学的实质联系。一切教学手段都是服务于教学内容,所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适当引入生活化的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度生活化,以防冲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和理解,降低学习效率。②防止学生产生不良引导。在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教师获得资源的渠道愈加多元化,但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导致资源获得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应该避免不良资源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利用技术手段将不必要的水印加以去掉、严格筛选教学视频等,营造健康的学习氛围[1]。③确保活跃性和兴趣的同时加强课堂纪律。课堂效率与课堂纪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课堂活跃度与课堂纪律呈反比关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要恰当协调两者的矛盾,确保活跃性和兴趣的同时,强化课堂纪律。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其主攻方向就是课堂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师科学预设教学过程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包括方法与过程、能力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只有将这些目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知识的掌握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体能和智能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方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选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机结合生活和课本内容,注重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理解语文知识,拓宽学习视野[2]。如学习《咏鹅》时,由于有些学生从未见过鹅,只能通过诗中“红掌”、“白毛”、“ 曲项”等词来想象鹅的样子,但无法形象地想象出鹅弯曲着脖子、仰头朝着天空歌唱的样子。有些学生甚至会质疑:鹅的脖子为什么弯曲?有些小狗、小猫的毛也是白色,但它们的脖子为什么没有弯曲呢?红掌是什么样的掌?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要求见过鹅的同学对鹅的样子进行描述,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鹅觅食、走路、游泳的视频,从生活的角度引入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有机结合生活和语文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生活,对生活更加热爱。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融合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教学,营造生活化情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多媒体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文字、声音、视频、图片将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且具体,为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课堂中,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3]。如讲解《詹天佑》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进行演示,使学生明白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因就是为解决列车爬坡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敬佩詹天佑。

(四)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且成长迅速,但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式,缺乏新意,致使课堂氛围枯燥沉闷,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感悟和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目标[4]。以《找春天》為例,由于小学生对植物生长感兴趣,好奇心强烈,所以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赏树木嫩芽、野花、小草等,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说,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能让语文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用积极的态度学习、理解、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语言,语文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立足实际,恰当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选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感悟、享受生活,学会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35.

[2]周丽红.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华夏教师,2018(17):9-10.

[3]杨伟强.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7(12):117.

[4]徐静.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16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阶段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