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对《心上人像达玛花》的分析谈声乐演唱中的音乐情感表达问题

2018-04-04

黄河之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上人小节旋律

刘 毅

(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自上世纪开始,中国的民族音乐就开始大量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声乐上也是如此,由于美声的传入,使我国原有的民族唱法发生了一些改变,“借用了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吸气量足,易于控制,高音区主要以头控共鸣为主,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发出来的声音亮丽、集中、穿透力强等特点。”①使得高音区不仅具有亮丽透彻,更具有美声金属般的音质。这种唱法就被称为“民族新唱法”,代表艺术家有彭丽媛、宋祖英、吴碧霞、阎维文,刘斌、王宏伟等。而这首由相青、薛明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由藏族民歌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子上世纪80年代初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李存琏、罗丽岷演唱后,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女歌唱家都竞相演唱,其中就包括宋祖英,她在维也纳音乐大厅也曾经在全世界面前演唱此作品,可见此作品具有很典型的代表意义和优秀的艺术魅力,因此各大音乐艺术院校也把它选作声乐教材曲目。

对于此曲,作曲家薛明谈到,此曲的酝酿产生是源于生活中的产物。“1979年我赴炉霍观摩甘孜地区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看了近10台民族歌舞,听了几十位民歌手的演唱,收集了数百支民歌。”②在这其中作曲家被一种类似汉族的“猜谜”活动深深吸引,并深深爱上了《布谷鸟到处飞》这首小诗:“布谷鸟到处飞,美丽的歌声多清脆,假如我不站在高大的树梢上,谁能知道你的歌声美……”。③作曲家便是依照这这首小诗所产生的灵感从而谱写了该曲。

通过笔者的聆听,能深切体会到此作品带给人的那种深深的民族风情和抒情性,因此想通过本文从音乐处理方面做一些分析,期望能通过对此曲的个人解读能够触类旁通,更深刻的体会其他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一、作品谱面分析

此曲为g小调,整曲只像下属方向转调一次。曲式为一部曲式,整体重复一遍,只多出个结尾。和声比较规整,常规的一六四五进行,中间临时出现变音和弦以增加色彩性。钢琴伴奏织体体现柱式和弦与波浪琶音联合使用,使得整首曲子在小调优美抒情的基调上流畅进行。

旋律发展流畅,一气呵成。由于歌词的需要,乐句划分自由。歌曲的开头两小节是短小的动机:

谱例1

在这个明显分成两个乐节的动机后,稍稍扬起的旋律又缓缓的回转下来,落到属音上,为第一次重复做了铺垫。

第七小节到第十小节是第三至第四小节的扩展,与第三至第四小节的比较看来,旋律被拉长了,并且由开始的落到属音变为回到主音。预示着主歌部分的结束。

之后经过两小节的间奏,旋律突然通过一个高八度的主音使得整个声部往上翻了一个八度,经过三个小节的高音哼唱“啊”使得情绪得到了一次高潮。之后又通过向下属调的转换手法回到了中音区,在第二十小节的地方再一次出现D的翻八度,仿佛前一高潮的一次回应,但由于它呈示在中音区,因此不能体现出如副歌进入时的那种高潮的情绪,但其紧缩节奏的写法却强调了你最美的“美”字和最漂亮的“亮”字,但旋律的发展和设置的二级和弦却给人一种怀疑的不安的情绪在其中,似乎在轻声的念叨这这一美好赞叹之语,但却颇感无奈和伤感担忧。这是这一作品的一个动人的瞬间:

谱例2

第二十三小节重新又回到了开头的动机部分,并经过一次变尾重复后,乐曲从开头再演唱一遍,最后减慢减弱结束,给人绵延的想象和回忆空间。

二、作品结合歌词分析

以上是对作品的谱子进行了解读,下面我们再结合歌词,看一看此曲是如何通过曲调来来强化歌词中所表现的那些情感的。

就歌词而言,我们便能体会到那种情思的忧伤与惦念,妹妹动听的歌儿要为哥哥唱,哥哥要常常像达玛花一样对着妹妹微笑,这是一种多么纯洁又质朴的爱的表达啊。

再结合曲调,开头的两小节动机,推进的短小进行似乎在借助布谷鸟和达玛花的名义来呼唤自己的心上人,之后陈述布谷鸟和达玛花的形态表现,一只正在飞,一朵正在开。之后旋律的进行,开始对其进行歌颂和赞美。反复部分开始进行猜测,猜想着种种的可能。歌曲进入副歌后达到高潮,在连续两小节的呼唤之后,直呼心上人,旋律开始回转,在唱出“最美”、“最亮”的同时,仿佛带有一些忧伤和期盼,这在前面已经说明。同时速度的减慢和旋律的下滑,尤其是旋律最后故意用到了半音下行,这不得不说是作曲者的独具匠心,把那种悲忧的情绪极其细腻的表现出来。

回到开头后,旋律虽然是一样的,但情绪似乎再也回不到开头的那种赞美和憧憬,毕竟已经带有了些许伤感和思念,因此速度仿佛在感觉上放慢了些,最终导致结尾的减慢减弱结束,仿佛带给人们无限的忧伤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作品演唱的情绪表达

通过以上两节的分析和体会,我们再来说明一下如何在演唱过程中把握好整曲的情绪发展。

歌曲的一开始在整曲的情绪中是比较平缓的,只是借用了比喻的手法唱出了对心上人的赞美,因此充满了天真和烂漫。接下来的“假如你……”是对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一种随意猜测和假设,其中既体现出了布谷鸟的声音“美”和达玛花的“漂亮”,又有一种怕失去这种“美”或未发现这种“美”的担忧和遗憾。因此此处情绪开始转变,在依然烂漫的同时要掺杂进一些忧伤,但不需要过强。之后经过过门,情绪达到了高潮,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三小节的“啊”,那既是全曲的最高音区,也是最高音出现的地方,且旋律呈华彩进行,具有很细腻的表现力,尤其是那个降A音,使得乐曲的进行在这里有一细微的变化,虽小但却韵味十足,而且在第十五小节的时候,速度要放慢拉长一些,为后面的情绪下滑做铺垫。后面即是之前反复强调的全曲的亮点之一,速度在变缓,显现出在呼唤爱人过后那种忧伤不安的情绪达到顶点,因此演唱中要细腻的把握住此处的情绪,既要控制又要通过细微的气息变化来体现此处细致入微的情绪。后边的重复也不仅仅是旋律的重复那么简单,从歌词的角度就能看出表现的更直接,直接放弃了比喻,而直接用“你”“我”来呼唤,并直接问自己的心上人亦或反问自己,我的歌儿唱给谁听?我的心里话对谁说?这是一种情绪宣泄到极点的表现。在音乐上则用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空拍来展现心绪的波动,用的恰到好处,既细致又不做作。最后的长音既给人以绵延的情绪伸展感,又在情绪表达上达到了曲散而言不尽,音绝而意不绝的效果。因此在演唱过程中不单要把握好这种情绪的脉络,还要清晰的表现这些情绪的细节,在音乐上给予欣赏者一直观的感受,如果再有更好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则更加趋近完美和统一,这样才能使得这一作品发挥出最大的艺术表现力。

四、表达作品情绪时的技术运用

通过我对此曲的分析,我发现在演唱所有民族声乐作品的时候,在技术达到要求,并且对曲目熟悉之后还会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对乐曲的音乐本体认知还有欠缺。

2、对作品的歌词内涵重视不够。

3、对歌曲的整体情绪表达还不够细腻。

面对如上问题,我仅以这首作品做一解决探究。

在音乐本体方面,我们要清楚的认知此曲的结构、和声、旋律,乃至钢伴,以便于快速抓住此曲的整体脉络,从而通过这些来找到此曲的情绪发展脉络。正如这首作品中的调性往下属方向转调则使得情绪得到很好的转变,旋律的进行则更是突出了此情绪的发展。而节奏的变化则加强了当中的细腻衔接和表达。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谱面去诠释作品,更要用心去体悟其中的内在关联和内在逻辑,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各种技巧。比如在气息上就需要在转调过后收一些,声音也要更含蓄一些,不适于过于饱满。而在演唱高潮是则也是要有所保留,做到含蓄当中的饱满。

对于作品的歌词内容,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和体悟。在理解过后我们便会对我们的发声吐字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有些字是需要很清晰的突出的,比如乐曲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吐字当然也需要清晰,但要更注意声音的收束,要用气息将声音包住,而不是无顾忌的吐出去,要有所保留,有所收敛,用以突出那种焦虑忧伤的情绪,举例说明便是第二十小节的“美”和“漂亮”那一部分。

对整曲的情绪控制,则需要更细致的表现在气息和吐字,以及发声的控制。比如此曲的的有些划音则需要特别注意,还有一些颤音的运用和处理,还是第二十小节,其中的降B音需要颤音处理,这是谱面要求的。当然还有一些不曾在谱面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演唱者进行再创造,又如第十四十五小节,那段华彩音型是否气息要控制的极其细微,才能将高音的音符唱的既要清晰又富有戏剧朦胧叹息性,再如之后情绪的滑落,既要使得气息滑落,又要让声音保持那种忧伤感叹和急切焦虑的内在张力和内在爆发力。

五、结语

面对作品,我们确实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不单单只是唱会、唱熟一首作品,更要认真对待每一首作品,深切感受它们其中的内涵,并试图与其产生共鸣。只有作品把我们感染到了,我们才能通过作品去感染听者。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仅这一首三页谱面、几十小节,不到十句话的作品就已经洋洋洒洒几千言,更何况是那些大型作品呢?而这些还仅仅是案头工作而已,还不包括实践过程。

而对于作品的再创造问题,我们应该十分谨慎,既要把作曲家想要通过作品表现给我们的通过演唱表达清楚,更要大胆的运用自己的思考结果和感悟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合理诠释,而这种合理的个人诠释则需要我们我们进行大量细致的分析和体悟工作,只有当自己体悟到了作品的内涵深处,我们才能,也才有胆量去表现它,将它展现给听众,使他们通过你的演绎也能得到共鸣。而通过对于此曲的分析,我从中学到了如何看待一部作品,如何看到作品的本质,这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视角。我觉得掌握了这种处理作品的视角和方法,就不会平淡如水的演绎一首作品,更不会盲目无根据的轻率诠释作品了。

注释:

① 民族唱法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82.htm

② 薛明.作曲家薛明谈《心上人像达玛花》的创作[J].北方音乐,2005,02.

③ 同②

猜你喜欢

心上人小节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遥远的思念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我在等我的心上人
7月,盛夏的旋律
如果是马云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