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自我效能感 助力化学学习

2018-04-03沈小元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归因方程式效能

沈小元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226000)

自我效能感一般表现为个体的自信程度,它指的是个体对利用已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班杜拉等研究者指出,自我效能感对事情的发展和任务的完后有推动作用.由此笔者以为,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促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教学中,该如何来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获得真实而丰富的成功体验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谁的自我效能感发展最为滞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由于备受失败的折磨,因此会夸大学习的困难程度,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事实上,成绩的落后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优点和长处,只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他们在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进行表现的舞台,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与快乐,纠正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非常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到化学的独有趣味和快乐.

就初中教学而言,学生到初三才正式接触化学,学期的开始时期也正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要时机.比如学生学习分子和原子等概念时,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本身就很难被理解,这时教师要力争做到形象化教学,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那些化学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也参与到表演之中,这样学生将以游戏的方式来理解: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等形态微粒间距存在明显的差别.类似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运用于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重新组合,这样的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微观结构知识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将有助于学生成功获取学习的经验,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学生的趣味和热情也将因此而高涨,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增强.

二、有效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而且评价方式也比较僵化,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在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智力结构的多元化,仅仅通过考分的高低来区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将是片面的.事实表明,以往一些成绩不是那么突出的学生在他们走出校门之后也展现出自己强大的个人能力,相反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得却比较平庸,这表明学生的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匹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设计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学生也能在纵向对比中发现自己的进步,这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初中化学的知识整体难度不大,但是考虑到学生彼此之间能力上存在差别,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而充满激励的评价.比如“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一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重点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三大化石燃料的形成、组成及其不可再生性、煤与石油的综合利用,这些内容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是一致的,评价关键还在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和理解的方式上,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要深度理解知识的内涵,还要能结合实际探讨自己的感想,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知识本身即可,拓展性的要求可以适当放低.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激励,进而在自我效能感上得到发展.

三、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化学教学中的榜样首先来自于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造成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生活或教学中谨言慎行、以身作则.落实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板书、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等每一个细节都要为学生提供示范作用.学生的榜样还在于自己身边的同学,当某一个学生的表现非常优异时,教师要注意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这不仅对该同学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同时班级内相同水平的同学也会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进而产生一种替代效应,它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指导学生认识元素化合价时,笔者尝试着以记忆比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力,在讲完化学价的知识和有关的记忆口诀之后,笔者为学生提供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记忆,并告诉学生去年有的学生只花了八分钟就记住了,现在鼓励他们向着这个记录冲击.结果不到七分钟,有学生举手示意他已经记住了,并展示了记忆结果.受他的影响,很多学生也加快了记忆的节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了记忆任务.笔者对所有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并对第一个打破记录的学生进行表扬,这一操作再次强化了榜样作用,向学生传递了一个积极而良好的信念.

四、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归因

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正确的归因.事实上,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都有探求原因的倾向,他们会自发地对结果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就是归因.学生会结合归因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和结果进行认识、分析、预测和控制.如果学生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任务简单、运气好等),并认为仅靠自己的努力并不一定能够成功,这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成功与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潜力发掘等因素联系起来,由此来树立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发展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比如在某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总有几个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笔者在教学中就一步步地指导他们观察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方程式都对应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然后再提醒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有何讲究,最后再指导学生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配平的含义.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出发,最终完成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笔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指导学生进一步反思之前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比较前后学习方法的区别,从而让学生将纠正的效果归因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这样的处理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学生掌握一种较为普遍的化学学习方法,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够学好化学.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研究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并藉此来校准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能恢复自信,获取继续前进和努力的力量,进而让他们的化学学习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文庆城.现代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归因方程式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巧配化学方程式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