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研究

2018-04-03王艳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顶岗职业院校主体

王艳萍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现代企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重要形式便是实施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对于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专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顶岗实习,规范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是提高顶岗实习实效性和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前提。

教职成[2016]3号文件第十一条规定,职业学校应对实习工作和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实习过程管理[1]。

然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进行过程管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探索构建实时、高效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1 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设置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业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形成职业院校学生的独特优势。然而,随着职业院校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实施顶岗实习的难度倍增,又由于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导致顶岗实习实效性不高,预期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加强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健全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1 顶岗实习管理主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管理主体涉及政府、职业院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且每一方的职权和责任各不相同。顶岗实习管理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对实习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并出台实习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实习各方主体、界定实习各方主体权责、全面监督实习活动等。职业院校在实习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主要有建设实习基地或选择实习企业、遴选实习岗位、制定并实施实习计划、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教育管理实习学生、考核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等。顶岗实习实践中,实习单位的管理职责主要有依规章制度对实习学生进行劳动管理、安全管理,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另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对保障顶岗实习质量也有重大影响。

顶岗实习过程中,多方主体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对各方主体权责界定的法律保障体系,导致各方主体权责划分界限不明晰。尽管职业院校的管理起主导作用,但只依靠职业院校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管理,应加强建设和完善顶岗实习多方管理主体的合作机制。

1.2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为实现顶岗实习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经过实践形成的系统性管理方式[2]。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各类职业院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建构既能实现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各自校情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顶岗实习实践中,存在多种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学校的管理贯穿于顶岗实习各主要环节;二是以实习学生为中心;三是以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四是以三方实习协议为根据;五是实习单位协助管理。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积极尝试研发用于顶岗实习的现代化网络管理平台和系统,这些管理平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顶岗实习管理的实效性。现有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各方管理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包括职业院校、实习单位、政府、实习学生、学生家长等,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不一致,然而,目前尚未形成顶岗实习各方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确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这导致政府的管理流于形式,实习单位协助管理不到位,学生自我管理缺乏,因此,急需建立顶岗实习各方管理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

2)职业院校实施管理力不从心。

顶岗实习属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但对于接收学生参加岗位实践,实习单位只有社会责任,却无法定义务,因此,顶岗实习实践中,诸如选择实习岗位、管理实习学生、监控实习效果等事项主要由职业院校负责,实习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难以安排所有学生到与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集中统一实习,这一方面是因为有足够岗位且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较少,另一方面是涉及因为面向多种岗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学生选择面较宽,学生倾向于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二是职业院校教师尚不能深入实习单位现场指导学生实践,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所指派的实习指导老师需承担诸多教学科研甚至行政工作,没有足够精力进行现场指导,另一原因则是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机制不够深入,现场指导难以获得实习单位支持,另外分散实习则更难实现教师的现场指导。

3)实习单位劳动管理不到位。

实习学生属实习单位“准员工”,实习单位负责学生的劳动管理和安全管理,但多数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或者毕业后不会留在实习单位就职,因此许多实习单位忽视对实习学生的劳动管理和安全管理,加之校企联动合作机制欠缺,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不能有效沟通实习管理信息。

4)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足。

一方面部分实习学生不能适应从学校生活到实习环境的转换,难以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作用存在认识偏差,或抵触顶岗实习,或频繁转岗换岗,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这既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也降低了学校和企业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1.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分析。

教职成[2016]3号文件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工作涉及的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等几方面做出细致规范的规定,强调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和全过程安全保障[1]。

运用过程管理的方法解构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指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3]。具体而言,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是根据预期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顶岗实习工作涉及的界定实习目标、制定实习制度、设置实习管理机构、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前准备、监督控制实习过程、考核评价实习效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的活动。只有对每个环节进行规范细致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顶岗实习工作的整体质量。

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顶岗实习的广泛实施,实习管理已经受到各方重视,采用全过程管理提升顶岗实习效果也获得普遍认可,2016年颁布的教职成[2016]3号文便是针对实习进行全过程管理的规范。但关于实习期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职业院校尝试建构信息网络化实习管理与评价系统,针对实习过程进行严密细致的监控,相关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实习效果作用显著。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施过程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系统应用范围局限于职业院校、实习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单位、学生家长还未加入;二是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等有待提高;三是对系统内数据的处理分析有待深化。

1.4 实习安全管理实效性不高

顶岗实习学生劳动安全风险是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学生因意外等原因造成身体损伤、残疾、死亡的风险,此风险具有不可完全避免和不可完全预测性[4]。顶岗实习制度实施以来,学生面临的劳动安全风险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安全教育缺乏、实习法律规范缺失、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推行不力、实习安全管理不足等多种。目前,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合作机制;二是安全管理涉及的各项工作运作不规范;三是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四是学生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2 完善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对策

2.1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立法建议

顶岗实习管理的有效实施须依托于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应加快制定或修订完善关于实习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范。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清晰界定实习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强化各方主体管理与教育的责任,明确各方主体在实习活动中的地位、参与方式和范围,明确实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实习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另外,法律法规或规范应调整实习管理的全过程。只有法律保障体系健全,才能使实习管理取得最优效果。

2.2 建立顶岗实习多方管理主体的合作机制

实习管理的实效性决定着顶岗实习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然而,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顶岗实习管理难度更高,仅依靠职业院校,实习管理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同时,顶岗实习管理实践中多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各有不同,以职业院校为主导实施管理,难以保障实习管理及时有效进行。因此,须建立顶岗实习多方管理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这一合作机制应具备以下内容:

1)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方主体协调管理机制。

政府的行政权力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推进器,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都有赖于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启动和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也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处理和协调[5]。因此,政府是顶岗实习的决策者与推动者,在顶岗实习多方管理主体中处于主导地位,该主导地位不能由其他主体代替。顶岗实习实践中,多方主体均参与管理,但又各自独立,缺少沟通协调,职业院校难以有效组织协调各方有效实施管理,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方主体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实习管理实效性提供保障。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主体协调管理机制可包括规范的组织协调程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机制、完善的多主体沟通机制等内容。

2)建立多方主体信息沟通处理网络化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颠覆了这一行业各项工作的运作模式,相关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与系统快速发展。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上,受空间距离影响,传统的递交书面材料、走访、电话联络等管理模式操作不便捷且缺乏时效性,很难实现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制约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结合顶岗实习管理现状,构建科学规范且易操作的实习管理系统和平台是保证实习质量和提高实习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发网络化实习管理系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实践,但尚未形成统一的适用于各行业各主体的网络化实习管理系统,仍需推动建立实习管理网络化系统,提高实习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系统应具有全过程管理实习、考核评价实习效果、远程指导学生实习、协助实习各方主体沟通交流等功能。

2.3 完善实习过程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体系是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实习各环节质量控制和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实习过程管理保障机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保障机制应具备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顶岗实习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实习管理的运行应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厘清学生在实习中地位和学习目标,之后围绕学生实习环节的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到相关岗位直至毕业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2)由政府承担主导实习管理的功能。

政府应承担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管理和调控职能,引导校企双方的沟通交流,促成职业院校的专业或专业群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保障顶岗实习有效进行。

3)构建满足校企双方利益需求的合作育人机制。

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活动的积极性一向不高,实习期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由职业院校负责,而职业院校单方难以掌控实习全过程,这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育人效果。政府、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应同致力于建立满足校企双方利益需求的合作育人机制,既能提高育人成效,又能实现多方的互惠共赢。这一育人机制的构建既需要政府的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激励导向,也需要职业院校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效,还需要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保障全过程各环节管理到位。

顶岗实习管理涉及制定实习制度、设计实习课程、安排学生实习、确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管理、提交实习资料、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等环节。实习管理各方主体应界定职责、分工合作,实现对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有效管理。

5)建设“校企互用”的师资队伍。

职业院校拥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资源,校企深入合作育人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为有效管理顶岗实习提供人才保障。培养“校企互用”的师资队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使其能够为校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2.4 加强顶岗实习期的安全管理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是指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期间,从学校、企业、学生个人等方面着手,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规划、组织、教育、控制等,安全管理是实习管理的重中之重[6]。各方实习管理主体均应强化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安全管理纪律,规范操作规程,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划分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防止各方推诿责任;二是各方管理主体均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三是确立安全管理评估机制,避免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四是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和维权意识;六是推行实习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猜你喜欢

顶岗职业院校主体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