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2018-04-03叶菲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企业

叶菲菲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广东·肇庆 526020)

一、发展实体经济的现实意义

实体经济是我国社会财富最为根本的源泉,也是支持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发展实体经济的最为现实的意义就是能够让人民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和张德江同志在讨论实体经济发展时,着重强调只有靠实业才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虽然这条路还是非常的漫长,但是还是需要我们要坚持走下去,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当前的现实情况上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上仍然处在中期阶段,因此如果不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重视,不但会对我国的竞争力造成损害,也会对经济视力以及人民的福祉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要紧紧的把握实体经济的发展,争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实体经济缺乏货币支撑

缺乏货币支撑是实体经济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实体经济在资金上获得渠道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由于实体经济在资金需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因此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融资难等问题。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利润率显著下降

要素成本、财务成本等在最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直接造成成本侵蚀利润或者是吃掉利润的情况发生。现阶段,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由于所存在的利润差距过大,造成生产要素诸如资本等开始集中于非实体经济,这种情况下,应该对这一趋势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控,避免出现社会资本“避实就虚”,以及企业“弃实投虚”的情况出现加重的趋势。

(三)实体经济领域产能过剩严重

由于国际市场的影响,传统产品诸如玩具以及纺织等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于光伏产品以及多晶硅也由于受到了欧美市场的影响,在出口上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传统产业中化工以及电力等产能由于受到内需不旺的影响,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来看,有一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去库存化的时期,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低价竞争的局面。

(四)结构性矛盾突出

基于供需结构层面上来看,消费在需求结构中的比重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供给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需要提高;制造业从产业和技术这两个层次上来看,不管是在国际分工中还是在价值链中,制造业总体还是处于一个中低端的位置,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五)企业税负重

增值税和营业税率在税制的总体设计中不合理,仅仅只是间接税就占到整体税收收入的 60%,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产品竞争力。不仅如此,地方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在税收征管上仍然非常严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而言,对非税收入的提高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三、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

(一)形成深化改革有利于实体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

对企业、价格、金融等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对利益形成的机制和分配格局进一步进行调整,对投机资本进行切实有效的限制,让垄断利润和高利润行业的发展得到最大化的抑制,争取让行业利润分布结构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实体经济产业的报酬递增得到充分的实现。对不同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特性,诸如传统的服务业、工业以及农业等进行统筹考虑,切实对政策上的宏观调节和引导进行加强。针对现阶段处于困境中的光伏、船舶等产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在多个方面对企业实行一业一策,在税负缴纳、服务平台以及产业政策上对处于困境的企业实施帮助,尽可能的让企业的负担得到减轻,为进一步实现企业复苏以及转型发展创设更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技术创新中突出企业的主体思维。针对创新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机制,进一步促进创新政策、人才以及资源转向企业集聚,借助加速折旧、减免税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让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收益率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让企业不管是在成果的转化上、科研的组织上,还是在创新的决策上都能够发挥出自身主体的作用。其次,给予企业充分的支持,帮助企业建立起具有高水平的研发中心,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的增强。针对一些重点企业,可通过建立创新平台的方式,对企业的高水平研发中心提供切实的支持,诸如建立工程技术研究或者是企业技术中心等。再次,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其能够真正的成为投资或者是消费的领域。在一些比较重点的领域上,进行创优质量品牌,发展新兴产业等,争取在产业层面上促进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切实实现企业和各个高校科研院之间的优势叠加,让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两者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防止出现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不利的情况。

(三)强化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不但要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还要对金融创新进行大力的推进,对于不必要的金融管制要坚决取消,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得到最大化的降低,保证资金能够真正的投向实体经济,并切实让实体经济部门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尽可能的争取银团贷款以及总行直贷,确保对企业提供最大化的融资支持力度;对于小企业或者是微型企业在信贷投放增速上要进行明确的规定,规定不能够小于当年所有贷款的平均增速;对金融机构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引导其在投放中长期贷款总量以及比例上,要不断的加大投放力度,让融资担保和直接债务得到不断的扩大。不断促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让直接融资和融资效率的比重都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切实的提高,营造出一个有特色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切实的减少。

(四)促进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想让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就需要将新兴产业往战略性方向发展,统领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科学的发展。对先导产业进行大力发展,进一步促进云计算以及智能终端等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战略布局。其次,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始终坚持重点跨越以及总体推进的紧密结合,充分对发展的时序以及整体布局进行明确,争取在工程机械以及环保设备等领域,尽快培育出一批主体业务突出,同时有着非常强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再次,促进传统产业进一步的进行转型升级。对工业结构进行优化,分配好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的比重,并对占据比重比较高的重工业进行适当的降低,争取促进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有完善结构的调整,才能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最后,尽最大可能对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化解。一方面借助兼并重组等方式将一些陈旧落后的产能淘汰掉,并对现有的工业区域的布局进行优化,对于工业区域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差异化以及功能化发展,尽可能的形成环境容量、能源以及区域资源三者之间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出主导产业特色的优势。除此之外,不断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企业主动对自身的结构进行调整,并将建设品牌、质量标准以及技术创设落实到位。

(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调发展

进一步促大企业战略的实施。对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善,加快对单体企业规模扩大的脚步,在战略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促使职能管理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大公司和大企业的形成,与此同时还要求其不但在整个行业内能够遥遥领先,而且在主营业务上也要非常突出。争取促进跨地区和跨行业之间资源的相互融合。借助横、纵向并购、以及跨国并购等方式,迅速的组织现有产业格局以及进行大规模的整合,让水泥以及汽车等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如果仅仅只有一方的发展,并不能够形成大的气候,而这就需要加强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转变发展的方向,不再墨守成规,争取向专业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配套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争取能够形成和大中型企业优势互补的格局,促进两者之间更好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要想着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将发展高端制造业作为主体,始终坚持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并不断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争取让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光远,陆平,王旭海.论实体经济工业化对经济新常态的推动[J].学术探索,2016(7):86-92.

[2]邱兆祥,王树云.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17(4):28-34.

[3]王忠禹.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J].企业管理,2017(5):6-8.

[4]王守义,罗丹.推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J].红旗文稿,2017(12):19-20.

[5]王秉阳.资本市场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J].人民论坛,2017(13):132-133.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