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延安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基本理路研究

2018-04-03万生更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时期

万生更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省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言的文化是指“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在延安时期创造的独具魅力的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长的母体胎盘。“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独特的精神标示,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一、以延安精神筑牢文化自信之根

文化自信是我国人民对文化抱有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心和信念,是对自身文化所拥有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文化自信需要充足的底气,有了底气才能信心满满。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血脉永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修齐治平的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取向,再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对理想的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塑着中华民族的人格和精神气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前赴后继的斗争。

延安时期,既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革命文化形成和成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承继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所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2]534,撷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解决中国革命新情况、新问题的智慧,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延安时期艰苦的岁月中,在同国民党溶共阴谋和日本灭亡中国阴谋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了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而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之所以能够凝聚在中国共产党高高举起的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理想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并使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有了全新的革命意义,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的黄土地上谱写出一曲曲威武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同党内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中,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等务实精神的领悟,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依靠实事求是,彻底肃清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作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三三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等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决策,在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一幕幕扭转乾坤的历史活剧。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延安时,人少、枪少、地盘小。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以民为重思想的合理内核,又抛弃了“保民为王”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将其升华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唯物史观的新高度,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党的事业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面对被困死、饿死的局面,边区军民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精神,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毛泽东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恶劣环境的挑战精神,包涵了对“建立一个新中国” 美好未来的追求。

延安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成,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并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巨大的能动力量。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就没有全国党员人数从长征后的3万多人到1947年270多万人的飞跃发展,就没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弘扬延安精神,就是透过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华丽转身的背后,揭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创生、自复制、经世致用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反对“去历史化”、“去中国化”等文化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打足文化自信的底气,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气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3]

二、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文化自信之源

中国革命文化作为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化形态,产生于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打碎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革命斗争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革命理论,他们展示出的理想信念、精神气质、革命壮举,生成了中国革命文化。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革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赓续建党时期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为标示的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标示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精神为标示的革命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解放战争时期以西柏坡精神为标示的革命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革命文化组成了中国革命文化的整体性,延安时期是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的发展期,也是革命文化的成熟时期。

以延安精神为标示的革命文化,毛泽东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2]709,是一种改天换地、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奋斗、敢于担当的革命文化,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领域开花结果,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是推动革命胜利的精神力量。

革命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社会各种先进的政治力量,如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农民阶级中的杰出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但是由于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这些革命既没有能够彻底革掉反动阶级的命,也不能革掉旧的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耕厚植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为灵魂的革命文化,引领和推动了革命实践的发展。是理想信仰提供的不竭动力,实现了中国革命由败到胜的伟大转折。“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4]延安理想信仰的灯塔,召唤着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坚定信仰,成为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中坚力量。延安时期坚定的理想信仰,不但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彻底改变了封建专制的旧文化,引领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奠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式革命道路,不被党的主要领导人和一些同志认同,不被共产国际看好。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党的革命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党中央到达延安后,首要任务是把全党从“左”倾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此,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辟的概括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孕育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革命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先进文化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没有以解放思想、实事求为精髓的延安精神,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样,革命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

革命文化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在物质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文化上也占统治地位。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以阶级分野为基础而划分的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表现为严重的对立,文化是剥削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驯服广大民众的工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实现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和享有主体的统一性,彻底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目的,重视群众,服务群众,以人民为中心,成为革命文化发展方向,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成为革命文化的目的。延安精神将革命文化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光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5]857延安时期,彻底实现了文化为人民服务,“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部队中去,成为群众的一分子”,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行动口号。从延安时期义务的免费的国民教育、创办冬学夜学的社会教育,到《兄妹开荒》、《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优秀文艺作品,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歌剧《白毛女》剧照在文化服务人民大众方面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业绩,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革命文化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如果说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是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环境中生存,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艰难困苦的山区环境中生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了共产党人主要的生存方式。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艰苦卓绝斗争中的文化创造。延安精神将革命文化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予以发扬光大。从自力更生、开荒生产,“一把撅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把到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到以窑洞为教室、以洞壁为黑板、以石头为桌椅和讲台,开办学校;再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领袖人物身穿补丁衣服、施肥锄草自动手,以身示范,与官兵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开放出灿烂的文化之花、结出胜利之果,而且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国初,毛泽东在给延安人民的复电中强调:“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6]29

革命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功能,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连心桥和实现文化自信的主心骨。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深刻认识革命文化所赋予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思想内涵,深刻认识革命文化传承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从深刻认识革命文化的价值中,正本清源,强健文化自信的主心骨,理直气壮地向文化发展中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主流化”等各种否定革命文化的错误倾向亮剑,同“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现象进行不懈斗争。

三、从延安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的力量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文化创造,它的明显标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等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类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为世界提供了促进人类发展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和优质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才能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不迷向。

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坚定理想信念。党在延安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凝聚了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所说:“政治方向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可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7]344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抵制“西化”、“分化”的图谋。只有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多元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自信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由文化自信而产生的巨大的力量也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党在延安时期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政治准则提出来,由延安时期民有民享的革命文化基因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2]522延安精神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向,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延安时期,我们党只所以实现了中国文化由衰落到复兴的伟大转变,是因为延安时期的文化发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如果背离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文化发展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产生价值观扭曲,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必须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我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许多突出的难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的真善美化人,在现实的多样文化中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永葆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发扬矢志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时期的“传家宝”,今天,它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力更生的意志不能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坚决抵制文化发展中的奢靡之风,在文化发展中始终保持那么一种勤俭作风、一种奋斗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创业的激情不能减,要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提高文化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软实力。

党在延安时期,先进的革命文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指明了希望和前进的正确方向。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用延安精神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永立时代潮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灯塔,唯有如此,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才能为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时期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