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

2018-04-03张天华

关键词:教育者立德立德树人

张天华,孙 傲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一、“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树人”从字面理解,是“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的有机组合。“立德”主要指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与行为修养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乐于助人、为人和善、乐善好施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个人而言,良好的道德品行是成才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树人”主要是指在立德基础上,高校要因材施教,采用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成就的人才。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展示出对人才的极度渴望,走人才强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除了要培养大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要使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做到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培养大学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大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道德素养、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等多方面的教育,端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年学生达到符合社会发展和自身进步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德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促使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这一教育过程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校大学生、教育内容和方法、校园文化环境等要素构成。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内涵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大学生接受理论教育的过程与大学生行为养成的过程都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应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性;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形式由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组成,应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第三,应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集体性,集体是多个带有不同目的的个人联合体,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和其他个体一致的目标,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目标。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2]。这句话强调了校园文化环境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这一概念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进一步深化,解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属性,为我们明确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也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要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3]。二者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内容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第二,立德树人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促进。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加强“立德”与“树人”两方面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渠道的作用,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必要性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次大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只能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才能的展现需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前提和基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真正人才。近年来,大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高校只有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坚持先“立德”再“树人”的教育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广大青年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使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国现已进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之奋斗。“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才是关键,高校在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5]。高校必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努力做到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校要把培养出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适应国内外政治形势复杂变化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态势,西方社会错综复杂的思潮随之纷纷涌入中国,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求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其正确的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逐渐淡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开始盛行。国际关系的变化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严重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当今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免给尚未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金钱主义、利益主义开始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错误的人生观,并且开始出现政治观念淡化等不良现象。“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有效帮助大学生重塑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利于消除国内外变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教育主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促进个人不断奋斗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不竭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坚定政治信仰的基础。信仰,是指对某种思想或人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它可以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价值取向,甚至是一个具体的人。“信仰作为一种志向,是力量和希望的源泉。理想信念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问题”[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须具备科学正确的政治信仰,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必须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育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政策领悟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这是使大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前提。其次,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教育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才能大力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使学生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培养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最后,要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质是指教育者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信息鱼龙混杂,当代大学生迫切寻找真理。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多元化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培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7]。它对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素养水平以及知识业务能力都有着严格的衡量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情况也有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庞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中,有很多人并非专业出身,整体素质水平和职业要求不相一致,而且在从业之后又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不到提升。对此,教育部门应积极制定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校内集中学习,定期加强对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校外实地走访、实践考察,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角色互换,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能力;通过发挥新媒体、教学媒介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更新教育理念,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1.树立“德育先行”理念

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德”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德育校园活动、社区服务活动,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把书本上所学的理论转变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行为。高校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提升德育工作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2.坚持“全面发展”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坚持关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青年学生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面临不同于以往的新鲜事物,诱惑也随之产生,这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危机。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要加以关注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促进其全面发展。

3.贯彻“全员育人”理念

贯彻“全员育人”理念,首先必须采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畅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渠道,实现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的多元化教育途径的转变。作为社会人,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社会的影响,“立德树人”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家庭教育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父母也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全方位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其次,从传统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者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各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相互配合,统筹兼顾。现阶段,高校应加强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体的各思想政治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各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三)创新教育方法,多渠道育人

1.校园文化推动育人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坚持“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合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最能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特色以及思想文化特点,可以激发大学生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的热情,例如,校训、校歌、校徽等。第二,要充分发挥校园自然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将文明向上的精神融入到校园建筑物、指示牌、雕塑等的设计理念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身心愉悦、健康的发展。

2.榜样力量示范育人

榜样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榜样的引领。优秀的榜样为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提供了借鉴、树立了目标。高校应充分发挥榜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育人效果,在学生和教师队伍中树立先锋模范,利用校园媒体对先锋模范的优秀事迹加以传播,使其他人提高见贤思齐、自我改进的意识。

3.规章制度保障育人

2017年1月3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高校要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建立表彰制度,通过校内评比,将学生的品德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与各项评比条件挂钩;建立师德规范制度,开展教师互评、学生点评等活动并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校内相应监管机制,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丰富教育内容,加强正确价值引导

1.德育为先,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把个人的德和国家的德集中于一体的一种大德,对社会而言,德性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个人而言,德性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发展方向。所谓德育为先,就是要求高校把德性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发挥德性教育工作对其他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高校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减少因被动教育带来的抵触感,实施因材施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自觉性。

2.树人为重,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立德”与“树人”二者紧密联系,立德是根本,树人是目标。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只有在良好的道德修养基础上,才能练就一身本领,才能担当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责任教育”的意义,才能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

当今世界的发展特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伴随而来的各种思想潮流给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其学识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推动教材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书本知识中,进一步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本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

[3]房广顺,李鸿凯.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教育研究,2017(2):12-16.

[4]爱因斯坦文集:第 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5]张天华,田慧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7):72-76.

[6]张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教育研究,2017(11):10-12.

[7]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猜你喜欢

教育者立德立德树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严以修身”先立德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