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探究

2018-04-03静,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指南领域幼儿园

王 静,卢 清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837000)

学习故事作为从新西兰引进的儿童评价体系,由于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操作不便以及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因此,要想让我国幼儿园真正地运用“学习故事”促进幼儿的发展,有必要根据我国幼儿园的情况进行分析,充分运用我国的纲领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样才能让“学习故事”因地制宜,让教师在撰写“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成长,让幼儿在“学习故事”中找到作为学习者的自信。

一、学习故事的内涵

学习故事是来自新西兰的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引领学习故事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来自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儿童观提出儿童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课程也在其中被定义为“在一个专为支持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早期教育环境中所有直接或间接经验、活动和事件的总和”。因此,儿童学习评价也要体现课程的这些特点,并呈现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情境性、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1]。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和发展观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学习故事,以及什么是学习故事的核心价值所在。学习故事不同于以往的标尺式的评价方式,它认为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测试或仅仅评价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水平,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学习。这种评价方式是形成性的,它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它用观察记录下儿童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关注的“是儿童能够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儿童不能做的或欠缺的地方。”[1]通过这些数不清的记录下的儿童的“魔法”时刻里面,树立起了儿童作为学习者的自信。

二、学习故事的评价程序

卡尔教授指出,学习故事的评价程序可以用4个D来表示:描述(Describing)、讨论(Discussing)、记录(Documenting)和决定(Deciding)[1]。描述就是对儿童活动中的表现性行为进行叙述[2]。它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有目的地持续观察,针对幼儿在活动中能做的事情进行表述,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同时描述的还有周围的客观环境和事物,反映幼儿与周边的互动。简言之,描述就是对学习进行界定,告诉我们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学习以及有什么样的学习机会。讨论就是让包括教师在内的与其他教职工、儿童、父母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对描述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幼儿在描述的内容中进行的哪些有助于促进心智倾向的活动。通过讨论,幼儿的学习能够从多个视角评价和分析,对幼儿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提供更多可能。多种社会角色在讨论中也能够对幼儿的学习行为有更多的了解,儿童能够了解什么样的学习更有意义,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突出的特点,教师能够知道自己的评价是否全面。记录就是将与幼儿相关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以及相应的评价通过图片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图像、文字、录像、录音等,以多种方式展示幼儿的学习,并对其作出解释。通过记录,对幼儿的评价有了客观存在的依据,让更多的社会角色能够参与到对幼儿学习的评价中,甚至幼儿自己也可以通过记录来叙述自己的学习故事。决定就是评价系统中的第四个步骤,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决定下一步做什么。通过对幼儿学习行为和过程的描述、讨论、记录,分析为了支持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决定是对幼儿的活动的回应,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之,描述、讨论、记录和决定构成了学习故事评价程序,“当然这些评价过程并不一定是按顺序发生,这四个过程也会重叠交织在一起。”[1]学习故事的评价离不开学习故事的撰写,那么撰写学习故事的格式内容则分为三部分,即注意、识别、回应。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部分其实也和学习故事的评价程序息息相关。

注意——是教师对幼儿学习的观察;识别——是教师分析和理解幼儿的学习;回应——是利用识别的信息来有效计划和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习故事的撰写步骤其实是和4D法相对应的,注意反映了描述这一程序,表示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并进行表述;识别反映了讨论和记录这一程序,表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讨论和记录来分析和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回应则是反映了决定这一程序,这是基于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对下一步学习进行的计划。

因此,也可以说学习故事的评价方法是注意、识别、回应,这和4D法没有本质的区别。注意、识别、回应这三个步骤和学习故事的结构刚好吻合能够便于教师撰写学习故事,也便于教师在行动中将学习故事的评价方法正确运用。

三、以《指南》为宗旨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思考

学习故事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指南》作为指导幼儿园培养幼儿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文件,其精神和学习故事契合,在运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园结合《指南》并配合幼儿园实际,这对学习故事的本土化来说是一种良好的促进。

(一)《指南》与学习故事价值观的吻合

《指南》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3-6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引了方向。它指出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对所有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程度进行统一要求是不可能的。它重视学习的过程,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了合理期望。“各年龄段末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是其经过一年的长时间学习而逐步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要求教师应高度关注过程,心中有目标,自觉地引导幼儿朝着目标的方向学习与发展。”[3]在学习观上,《指南》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3]《指南》中的有关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持有广义的学习观的价值观念都是和学习故事的内涵吻合的。学习故事通过捕捉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哇”时刻,记录每个幼儿与众不同的学习, 同时学习故事注重幼儿和周围事物以及人物的互动,并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也体现了广义的学习观。从这个层面上看,幼儿园在使用《指南》的背景下是可以将学习故事的评价方法纳入其中的。

(二)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

学习故事撰写由注意、识别、回应三部分组成,《指南》也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指南》背景下运用学习故事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学会注意、识别、回应五大领域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

《指南》作为我国幼儿园指引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由5个领域,11个子领域和32个目标构成的。教师在使用《指南》来评价幼儿的发展的时候,“需要熟记其中的领域及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3]。通过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在运用学习故事的“注意”环节的时候,能够将幼儿的行为和五大领域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落实到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中的时候,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了新的学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在这个活动中到底包含幼儿学习与发展五个领域中的哪个领域或者哪几个领域。例如,一个幼儿在室外玩拍皮球,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健康领域。然后,教师在大脑中搜索健康领域的子领域及其目标,根据每个子领域的目标内容,我们指导幼儿主要是在第二个子领域:动作发展方面进行了学习与发展。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一边观察并且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幼儿的学习过程,为了让记录更加有效,教师应该在将动作发展子领域的三个目标以及典型表现牢记于心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观察并记录幼儿拍皮球的过程。三个目标中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协调。因此,在描述幼儿拍皮球的过程中,观察幼儿平衡能力如何时,对其进行描述:“幼儿A小步移动,甩动手腕,准确地拍球。当他随着拍球次数的增多,迈动了大一点的步伐,但仍能每次都接到球”。观察幼儿的力量和耐力如何,对其描述:“幼儿A用力地拍动皮球,球很快地从地面反弹回来,他一个回力不仅接住了球而且用手将球拍了出去。”当然,这只是举例了两个目标,实际上在描述幼儿的过程中,在指南子领域不同目标的指引下对幼儿的描述可能是一样的,如上两个描述也能看出手的动作协调程度。总之,将指南的框架牢记于心,在目标指引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重点的描述,并且突出细节,这样不仅能够让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记录更加有效,也为后续分析总结幼儿的行为提供了依据。用这样的方法记录的学习故事才是对幼儿的成长有价值,对教师的分析和支持有帮助的学习故事。

2.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

在《指南》背景下运用学习故事需要教师能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4]。换言之,也就是教师在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能够对幼儿的五大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分析和评价包括教师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也包括与幼儿相关的教职人员、家长,甚至包括幼儿在内的人员一起讨论文字图像观察记录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这种“识别”是建立在对《指南》的整体把握的背景上的,是对幼儿的行为意义持肯定的思想倾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幼儿的学习故事的资料(包括图像和文字)进行整理。整理是针对不同领域的,比如同一个幼儿的多个学习故事中将表现在健康领域的整理在一起,语言领域的整理在一起。当然,有的学习故事涉及的领域不止一个,分类的时候可以将其和不同的学习故事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不同领域的分析。针对同一个幼儿就有了五大领域分类的五个组别的学习故事。比如,整理得到最近一个月内幼儿B在社会领域有3篇学习故事,教师应根据社会领域的两大子领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对这3篇学习故事进行分析,结合各子领域的目标及该幼儿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识别”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发展水平。分析得到的结论就是该幼儿在这一个月内社会领域的发展。同样,其他领域也是同样进行分析,当幼儿B这个月内所有的学习故事分领域分析完毕,最后教师通过群体的讨论,可以得到一个幼儿在一个月内社会领域发展的大致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识别”的过程中,应全面地分析评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多种多样地收集幼儿在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让幼儿的学习故事在不同场景中呈现出一个连续的整体。同时,当教师在某一个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某个突出特点的时候,应该注意通过不同活动中相同学习行为特点的显示情况,对幼儿的这种突出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之,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一个整体,包括一日生活、集体活动,以及游戏活动。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观察描述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准确地“识别”幼儿的发展水平,积极地看待幼儿在五大领域中的每一点进步。

3.在《指南》的教育建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方法支持幼儿的学习

撰写学习故事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对幼儿学习行为的“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南》作为我国颁布的一个指导学前教育方向的文件,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较为具体、可操作性强,在罗列了每个领域的目标后还在每个目标后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对教师来说,通过每个目标的教育建议的提示可以找到一定的回应幼儿的方法。当然,幼儿的学习行为的情景不是单一的,存在着很多种可能,仅仅是按照《指南》的教育建议进行“回应”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是不足的。学习故事的运用为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也提供了一些可能。教师为了在幼儿的兴趣与特长的基础上支持幼儿的学习,可以通过让某一类学习故事更加频繁地出现,深化学习故事、拓宽学习故事以及延伸学习故事[1]。

对于通过《指南》教育建议的方法“回应”幼儿,本文以语言领域举例。对幼儿C进行“注意”和“识别”发现该幼儿在倾听与表达子领域愿意倾听,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在阅读与书写子领域喜欢看书,但无法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结合《指南》在语言领域中该年龄阶段中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到幼儿在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跟幼儿C多进行交谈,谈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内容。

通过学习故事支持幼儿的学习,主要是经过如下四种方法。方法一:幼儿表现出在某一类学习故事感兴趣的倾向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次为幼儿提供能够发生此类学习故事的场景,让幼儿能够在频繁出现的学习场景中不断学习和发展该领域的目标。方法二: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最近发展区的,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的特长,然后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或指导,让幼儿在这一方面的特长能够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得到深化。方法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不同领域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幼儿在某一目标中表现良好的时候,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某一目标的发展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方法四:有的时候学习故事进行到某一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当下的学习故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措施让学习故事在幼儿完成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好办法。这就是利用学习故事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四种方法。

对于以学习故事支持幼儿学习的四种方法,本文以方法一的具体情境为例说明其操作。幼儿D在区角活动中选择了玩橡皮泥这个活动。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幼儿D粘出了一个小乌龟,并且教师在询问她的时候,她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粘小乌龟的过程。我们知道幼儿的学习发生在艺术领域,其中也涉及健康领域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教师要运用方法一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能够支持幼儿这一领域的学习故事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为幼儿提供铅笔、水彩笔、白纸、彩色纸板、小剪刀,然后询问幼儿能否用这些材料为橡皮泥小乌龟创造出另一个乌龟作朋友。幼儿D可以在白纸上选择绘画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用彩色纸板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创作,这完全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来选择。教师提供的这种支持让类似的学习故事在提供的材料和场景中发生,让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创作得到了强化,也再次对幼儿的精细动作进行了锻炼。

四、对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建议

(一)加强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每天和幼儿朝夕相处,同时又具有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对幼儿最了解的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应该只是建立在对幼儿的感性了解中,而是应该通过客观的观察和理论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对幼儿行为全面综合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面对的幼儿众多,容易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理解流为形式。其实,真正有效的教学和帮助是建立在对幼儿了解上的。因此,对幼儿的观察和行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运用学习故事,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学习故事的撰写。通过撰写学习故事,能够提升教师对幼儿的学习行为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和相关理论结合的行为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以幼儿为主体,鹰架幼儿学习路径

幼儿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其置于学习主体的位置。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幼儿的学习是有“最近发展区”的。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指引者,应当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学习故事要求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通过分析幼儿学习行为的意义,找到进一步支持幼儿学习的方法。而支持幼儿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鹰架幼儿的学习路径。“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围绕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在原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蕴含更高水平学习经验但又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5]。学习故事不仅展示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也对教师能够为幼儿进一步发展提供的多方面支持提出了要求,让幼儿在做自己的学习的主人的同时,也让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效。

(三)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学习故事”的连贯性

幼儿年龄尚小,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就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生活。为了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幼儿园应加强家园合作,让幼儿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都能够受到连贯性的教育。学习故事能够记录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有一个良好的认知[6]。将家园合作纳入学习故事的撰写,能够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评价中,并能让学习故事形成一个幼儿园——家庭一体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幼儿园来说,学习故事保持了在家庭中的延续,扩宽了幼儿的有效学习。对家长来说,家长也成为了幼儿学习的评价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1] 玛格丽特·卡尔.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M].周欣,周念丽,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彭丹.新西兰学习故事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6(1):22-25.

[3]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张亚妮,程秀兰.基于学习故事的行动研究对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6(6):50-59.

[5] 路奇.新西兰“学习故事”经验对我国幼儿园贯彻《指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6(9):70-72.

[6] 张亚妮.基于“学习故事”提升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个案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8):83-87.

猜你喜欢

指南领域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爱“上”幼儿园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