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现童趣
——儿歌翻译的精髓

2018-04-03石春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童趣儿歌句型

石春让

(西安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

一、前言

近年来,英语儿歌(English nursery rhyme)在中国渐渐活跃起来。随着少儿英语教育如火如荼展开,许多幼儿园、小学、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等采用新颖、活泼的方式给孩子们教授英语儿歌。专门收录英语儿歌的书籍、音像制品大量出现。许多网站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布丰富多彩的英语儿歌。

英语儿歌无论以哪种形式在中国传播,都会与翻译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近年来收集到多种英语儿歌的译文,也收集了多首经典汉语儿歌。然而对比研读英汉儿歌,我们发现英语儿歌翻译着实令人失望。我们以为,儿歌翻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失童趣,而再现童趣的儿歌翻译才堪称佳译,再现童趣需要译者善于运用技巧。本文拟谈谈我们的些许体会。

二、童趣是儿歌的本质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泱泱大国,儿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教就是用诗来管理、教化社会。我国当代著名儿歌作家王宜振指出,孩子的童年,离不开诗歌。儿童在成长阶段与诗歌结缘,诗歌会使他受益终生。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电子传媒的时代,也就是“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电视、网络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电影、电视、图画对成长时期的孩子,确有激发他们想象力的作用,但这种想象毕竟是直接的、确定的、图像化的,是类型的、程式的、固定化的。它使我们的孩子只有被动接受和感知的自由,失去了自我创造和独立想象的空间,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便日渐弱化,由丰沛变得枯竭。而诗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地展现人的想象力。因此,今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儿歌开展“诗教”,显得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迫切[1]。

辞海对儿歌的定义是,“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儿童歌谣。大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特点是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短小活泼,适应儿童心理,能为儿童所接受、传唱。”[2]

儿歌是写给儿童诵读、歌咏的,儿歌的内容是儿童观察、感知到的世界。儿童的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儿童对一种平常景象或事物主要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联想。儿童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认知世界的。成人引导儿童认知世界时,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便是教授儿歌。绝大多数儿歌会引导儿童把一种平常景象或事物想象或联想成美好或有趣的东西。也就是说,儿童在认知世界时,一方面是简单地辨析事物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是获得快乐或趣味。快乐或趣味是儿歌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儿歌中呈现出的快乐或趣味称为童趣。童趣是儿童在认知世界时可以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启蒙教育之一。

汉语中有大量经典儿歌,人们一代代地传唱。英语国家也世代流传着许多大人孩童都能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汉语、英语儿歌全都蕴含着丰富多彩,韵味悠长的童趣。这些童趣无不淋漓尽致地分别展现中国儿童和英语国家儿童的生活情趣。请看两首经典的汉语、英语儿歌。

“数鸭子”是流行最广泛的汉语儿歌之一。全文如下。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鸭,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儿歌分为两段,首段描述了儿童眼中的群鸭:鸭子嘎嘎叫着,儿童数鸭子,就是数不清;第二段描述了赶鸭老爷爷,他胡子白花花,劝告儿童快去上学,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儿童观察到的群鸭和赶鸭老爷爷是一幅趣味横生的生活画面:鸭子嘎嘎叫着,游来游去,赶鸭老爷爷笑呵呵的,慈祥地劝告儿童:快上学去,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One, Two, Three, Four, Five是一首英语儿歌,被多部出版物收录。原文如下。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But I let it go again.

Why did you let it go?

Because it bit my finger so.

Which finger did it bit?

The little one upon the right.

这首儿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儿童戏鱼图。儿童用手触摸小鱼的生动画面很可能发生在庭院里。我们可以设想儿童盯着鱼缸里的小鱼,好奇地用手触摸,突然被小鱼咬了一口,赶紧缩回手。其实儿童的手不一定真的是被小鱼“叮了一口”,有可能是被小鱼的嘴碰了一下,也可能是手刚一触摸小鱼身体的某个部位,小鱼摇头摆尾,倐地游走了。而儿童却吓了一跳,以为是被小鱼“叮了一口”。但是,儿童并不害怕,而是更觉好奇,并尝试着再次去抓鱼。在抓鱼的过程中,儿童得到了无穷的快乐。儿歌鲜明的特征是儿童与小鱼亲密接触,获得乐趣。这种乐趣天真无邪,情趣盎然。

儿歌中的童趣是能够唤起儿童兴趣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激发儿童对某一事物产生一种亲切感,让他们快乐,产生共鸣,使他们易于接受,喜欢接受。童趣是儿童情感中最有趣味、最具魅力的真情实感。童趣展现的是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独具特色的心理特点。

童趣在儿歌这种文学作品中以特有的形式反映出来。儿歌语篇形式短小,意义显豁清晰,节奏合辙押韵,却生发出无穷的妙趣。无论字、句、义、象,儿童都能够轻易理解,并有助于儿童通过诵读联想到自己与所描述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本质关联,获得快乐或趣味。

儿歌中的童趣往往具有纯朴、简洁、完整、易诵、易记等特征。儿歌中的童趣是通过儿歌的整个语篇展现出来的。经典儿歌语篇没有复杂的逻辑推理,没有冗长难解的句法,没有艰涩难懂的词语。其语言纯朴通俗,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惟妙惟肖。这能让儿童喜欢,使他们将语言所提供的信息与自身的感知经验很容易地结合起来,形成快乐或有趣的认知体验。同时,儿歌的韵律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能够帮助儿童绘声绘色地诵读,更好地记忆。

三、再现儿歌童趣的翻译秘诀

儿歌翻译就是要把原文儿歌语篇呈现的童趣用译文转换出来。可以说,没有展现童趣的儿歌是不成功的儿歌,而没有再现童趣的儿歌译文是不成功的儿歌翻译。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3]59陈伯吹先生的观点富有真知灼见,对儿歌翻译具有启迪作用。儿歌翻译也要求译者,“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并努力真正理解儿歌的内涵,揣摩儿歌中蕴藏的童趣,并通过汉语展现出来。

仔细研读英汉儿歌,对比经典儿歌的翻译,我们发现,在英汉儿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转换童趣。

(一)选用浅显词汇,突显童趣亮点

儿歌中的浅显词汇是指简易、生动、琅琅上口、富有韵律的词语。

在汉语中,这样的词汇包括三类:一类是指字数少的词汇。汉语词汇是由单音节字构成,一个个单音节字可以组成千千万万个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等。对儿童来说,最易理解的词首先是单音节词,然后才是二字词,三字词、多字词。如:儿童首先能理解“看”“拿”“乖”,然后才渐渐理解“盯着看”“拿来”“乖宝宝”“四面八方”等。

第二类词汇是指表达浅层意义和感性意义的词汇,也就是语义与儿童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触及、所感知意义相同的词汇。例如:儿童理解的“花”的意思就是目光所见具体的花,即“花”是一个名词,表示植物的一部分,很漂亮,而不是“花”所具有的抽象意义,如“花”当形容词使用时的意思,即色彩缤纷(如“花团锦簇”);杂色的(如“花纹”)等。当然,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会逐渐认识“花”是漂亮的,“漂亮的”是指颜色不单调,颜色是交织的、变化的,进而逐步理解“花”所具有的抽象意义。

第三类词汇是特殊结构的音韵词。汉语经典儿歌中经常使用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音韵词。这些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摹声词等,而是特殊形态的字组合。具体而言,儿歌中常用的叠音词可以是高高、轻轻、慢慢,而不会使用津津、潺潺,滔滔;常用的叠韵词可以是跑跳、荡漾,而不会使用崔嵬、徘徊、汹涌、彷徨。儿歌中的音韵词常有加字形态,即在音韵词前面加一个意义明确的字,如喜洋洋、亮晶晶,或在后面加一个“儿”字,如轻轻儿,慢慢儿。这样的词可以使儿歌富有节奏感,产生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使儿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这样的词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回环美,具活泼生动,切合儿童口语表达。

所以,译者在翻译儿歌时,首先应该多用单音节词,不用或少用两字以上的词。其次要选用儿童能理解的表达浅层意义或感性意义的词汇。再次要创造性地使用特殊结构的音韵词。

下面我们对比分析One, Two, Three, Four, Five这首儿歌的译文。

译文一:

一二三四五,抓住条活鱼。

六七八九十,把它放跑啦。

为啥把它放跑?它咬我手指头。

哪个手指头?右面小指头。[4]

译文二:

一二三四五,我把活鱼捕;

六七八九十,放它回水池。

为啥抓住又放手?鱼儿咬我手指头。

哪根指头被鱼咬?右手这根小指头。[5]

译文三:

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小鱼捉到手,

六七八九十,我又放它走。

为啥放它走,它咬我指头。

咬的哪一个?右手小指头。

(笔者自译)

译文一在选词方面欠妥当。以第二句为例,caught译为“抓住”显得生硬,a fish alive被直译成“活鱼”,也显得生硬。儿童的手很小,他更关注的是大鱼还是小鱼,他敢抓小鱼,而没法抓大鱼。原文alive一方面说明鱼的活泼可爱,一方面是为了和上句的末尾词Five构成押韵。最后一句The little one upon the right.被译成“右面小指头。”则有歧义,什么是“右面”小指头。儿童费力在两只手的十个指头中也很难找到吧。

译文二是一种编译文本。该文本大胆摆脱原文内容和形式的束服,生成了语义与原文略有差别、但新颖独特的新文本。如原文并未说明在哪里抓鱼,译文增译了“池”这个具体地点。这样略显不忠实;另外,个别词显得太大,不适宜儿童理解,如“捕”。

译文三忠实地翻译原文,并在遣词造句方面进行了深加工。将caught译为“捉”,显得简洁明快、具体生动、明确清晰,a fish alive被转译成“小鱼”,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这是儿童眼中的鱼。在本句中补出“手”这个义项,既译出了隐含意义——整首儿歌说的就是用手捉鱼呀,同时也可以和后面几行末尾字构成押韵,即ou这个尾韵,且一韵到底。

(二)选用简短句型,精确描绘童趣

汉语的句型复杂多变的。把英语儿歌翻译成汉语过程中,就要选择既遵循汉语表达习惯,又直白易懂的简短句型。概而言之,句型要选择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简单句型,尽可能地避免讲究修辞、修饰语过多的复杂句型。译者应该时刻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灵活地、巧妙地把英语句型中各种修饰关系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汉语句型,决不能简单地套用英语句型、或死译。

儿歌的内容十分浅显,往往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表明最普通、最浅显的事理。翻译儿歌时,要从整体篇章上考虑句型转换,可以把整个篇章的一个长句子或几个长句,割裂成小的片段,并把这些片段用简单有趣的韵语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从语篇和句法的视角分析One, Two, Three, Four, Five这首儿歌的三种译文。

译文一:原文每句的基本意思虽然译出,但是译者没有准确拿捏儿歌翻译的句型运用特征,败笔颇多,致使原文生动、风趣的韵味损失殆尽。例如,整个语篇的句法不统一、不谐调。每个单句字数不一,有的单句五个字,有的单句六个字,不能令人琅琅上口地吟诵。

译文二:句法方面有了较大改观,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用了被动句(“哪根指头被鱼咬?”),增加了儿童理解难度。另外,全文前四句是五言,后四句是七言,略显得不统一。

译文三:全篇每句用字统一,衔接紧密,流畅自然,译文显得生动活泼,再现了原文蕴藏的童趣。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一句的翻译使用了简单的倒装,既突显了重要信息“小鱼”,也使句子生动有趣,还能够押韵。最后一句The little one upon the right.被译成“右手小指头。”语义既浅显具体,又合辙押韵。

(三)选用生动韵律,巧妙展现童趣的韵味

响亮而简单的韵律使儿歌显得生动、风趣。英语儿歌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这些单词元音响亮,在辅音的衬托下,响亮清脆,轻重相间,抑扬有序。One, Two, Three, Four, Five这首儿歌用韵很简单,采用最为通俗的尾韵,儿歌共有八行,每两行押一个尾韵,共四个韵,通过相邻两行的末尾词表现出来,即aabbccdd尾韵。儿歌在语篇结构方面也有讲究。第一节采用自述形式,第二节采用问答形式。这使得整个篇章层次清晰,平淡而不呆板,有起伏而不奇险。这符合儿童理解语篇的要求,又能较好地实现语篇特有的功能——既便于儿童理解,又增强了语篇的感染力。

下面我们看看One, Two, Three, Four, Five这首儿歌三种译文的韵律问题。

译文一:全篇不押韵,不能令人感到悦耳顺口,前两句各五个字,中间两句各六个字,后两句各五个字;其次,单句不简炼,例如,“为啥把它放跑?它咬我手指头。”就显得臃肿繁琐,平仄模糊,节拍不明快。最后三句竟然都是以“指头”结尾,韵脚太平淡,失去韵味。

译文二:译文变韵较多,两句一韵,共四韵,尽管最后的两韵是相同的,但全文的用韵数对儿童的思维能力来说,还是显得较为复杂。

译文三:全篇遣词造句,颇有章法,平仄相间,抑扬顿错,一韵到底。

(四)制造节奏,展现童趣的音乐性

儿歌的节奏非常重要,因为节奏可以使儿歌的音乐效果充分体现出来。音乐效果非常有助于儿歌中的童趣生动地表现出来。但是,英汉节奏有差别。“汉语呈阴阳顿挫,平仄互易,英语分弱读强读,长短有别。”[6]6所以,翻译儿歌时,必须要创造性地转换节奏。

Donkey Donkey I beg you也是一首家喻互晓、流传甚广的英语儿歌。原文如下。

Donkey Donkey I beg you

Donkey Donkey I beg you

Please don't sing heehaw

I shall feed you I shall feed you

Please don't sing heehaw heehaw

Heehaw heehaw heehaw Why you sing so loud

I shall feed you I shall feed you

Please don't sing heehaw

毛驴毛驴我请求你

毛驴毛驴我请求你,

请你不要叫“唉嘻”。

我拿青草来喂你,

我拿青草来喂你,

不要叹气叫“唉嘻”。

“唉嘻”“唉嘻”“唉唉嘻”,

为何你要大声叫“唉嘻”。

我拿青草来喂你,

我拿青草来喂你,

请你不要叫“唉嘻”。 (笔者自译)

这首儿歌是一幅生动的孩童戏驴图,毛驴既调皮又可爱,总想找青草吃,不时地要扬起头来叫几声,孩童则活泼可爱,想与毛驴玩耍。怎么玩耍呢?手拿青草去喂它,让它别叫唤。这首儿歌中的毛驴是孩童眼中的毛驴,毛驴叫是为了吃青草,是为了撒欢,孩子喂毛驴吃青草是为了和毛驴玩耍,得到快乐。

原文中的童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节奏表现出来的。原文每个句子节奏感强烈,节拍强弱紧凑和谐:不同句子中有特定的重音,每一重音与前面或后面的非重音组成一定的节拍。儿歌是音乐的一个类别,节奏感强的儿歌更宜于歌唱。成人在引导儿童欣赏、诵唱儿歌时,需要把握儿歌的音乐艺术性[7]30-34。翻译儿歌也要把儿歌的节奏表现出来。译文不能重复原文的节奏,而是要创造符合汉语诗歌的节奏,即每一诗句的词语搭配阴阳顿挫,平仄转换自然,这样才能把原文的童趣表现出来。原文中一处亮点是,孩子眼中毛驴的叫声是节奏动听的歌唱,是调皮又可爱的毛驴渲泻内心的快乐。原文的驴叫声heehaw被译成“唉嘻”,这既形象地译出了相声词的意思,又构成统一韵脚,更重要的是,这个词有利于儿童发声器官清晰地发出,便于儿童模仿吟唱,还可以让儿童在吟唱时体会到鲜明的强弱节奏,这些足以令儿童感到趣味盎然。在成人文学文学作品中,驴叫声经常被写成“吁——”“哼......啊”“啊......哼”。显然,这样的相声词也准确地译出了驴叫声,但儿歌中的童趣消失殆尽。原文中的feed简单、直白,汉语译为“喂青草”使意思更具体、明确,同时,为了整个句子有平仄起伏的节奏感,全句译成“我拿青草来喂你”。

(五)连缀语篇,流畅地展现童趣的表演功能

语篇讲究连贯和统一。在儿歌语篇中,句子很短小,每句字数不多,整体篇幅不长,往往只有几句,内容很浅显,没有复杂的论证、推理或演绎。所以,在翻译儿歌时,语篇连贯应该自然流畅,也就是说,要使用浅显的短句,把不同的短句用清新流畅的方式串接起来,使原文每句中不同意群的意思清晰自然地展现出来。同时,儿歌如果适于儿童一边表演一边吟唱,则更能使儿歌的语篇意义体现出来。儿童在吟唱儿歌时,如果配上肢体动作,一边表演,一边游戏,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高质量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8]76-80。请看例子。

The Star by Jane Tayord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两个手的手指一张一合,示意星星在眨眼睛)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两个食指放在太阳穴旁边做思索状)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双手举到空中随着音乐节奏摇晃)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两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分别伸出来放在一起,做成一个钻石形状)

这也是一首广泛流传的儿歌(节选开头部分),语句短小,连贯自然,节奏轻柔温馨,让人快乐安详。在吟唱整首歌的过程中,吟唱者还可以伴随肢体语言(如上面括号附注所示),充分体会语篇意义的自然连缀之美。

译文一:

小小星星亮晶晶,你是啥我说不清。

高高在上亮闪闪,好像宝石挂云天。[9]203

译文二:

小星星,亮晶晶,(双手举到空中随着音乐节奏摇晃)

高高夜空眨眼睛, (两个手的手指一张一合,示意星星在眨眼睛)

小星星呀像什么?(两个食指放在太阳穴旁边做思索状)

像钻石,像水晶。(两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分别伸出来放在一起,做成一个钻石形状)

(笔者自译)

译文一选用工整的七言律诗来译,两句一押韵,也别具特色。但是,语篇连贯方面不太好。首先,“你是啥我说不清。”前三字是一个意群,后四字是一个意群,这不太符合吟唱的节奏,会令吟唱者有节奏不流畅的感觉。其次,后面两句,“高高在上”与“挂云天。”的逻辑关系会令儿童感到理解困难,因为儿童更易理解的顺序是(星星)高高在上,挂云天,像宝石,亮闪闪。

译文二作了改进,突显出儿歌语篇的连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首先,第一句改成三字词以对称的形式出现,这样,句子既短小,又简练。其次,对原文语序作了调整,重新按意群组成汉语语序,把原文第二句的问句放在第三句。这样,前两句形成一个语意清晰的整体。前两句说了星星的两个鲜明特征:“亮晶晶”,在“高高夜空眨眼睛”,这两个特征形象生动,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后两句也形成了一个语意清晰的整体。后两句以问答的形成,既使诗歌有了节奏上的变化,也产生的趣味性。问星星“像什么?”,答“像钻石,像水晶。”一问一答,连贯自然,妙趣横生。其三,整个语篇合辙押韵,起承转合。另外,如果要配上肢体动作吟唱译文,也是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只需把原诗中的动作调整顺序既可(如括号中的附注提示)。

五、结语

中国有近三亿儿童读者,但他们面对的却是市场上总体质量不高的儿童文学译本,国内文学评论界和翻译理论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忽视是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10]33-36。近年来,儿歌的翻译和出版“异常繁荣”,但是这种繁荣令人担忧,因为一方面儿歌的翻译和出版数量巨大,而另一方面精品难觅。儿歌翻译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儿歌将是儿童印象最深刻的启蒙教育之一,意义独特而艰巨。“0~4岁是宝宝语言能力、智力和心理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宝宝从小读儿歌,不仅有利于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拓宽视野,而儿歌中优美的旋律和活泼的意境则能给宝宝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5]序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儿童需要诵读翻译质量高、对身心发展有益的外国儿歌。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儿歌翻译。

[1] 王宜振. 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 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59:59.

[3]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

[4] 林丹丹,徐家乐.喜洋洋英语儿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5] 张春明. 早读儿歌150首[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

[6] 赵世平,高蕴华. 英诗学知识及英诗欣赏[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6.

[7] 吴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类型与使用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30-34.

[8] 陈东梅,牟映雪.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以城口县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76-80.

[9] 邵志洪. 英汉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03.

[10] 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 中国翻译,2004(6):33-36.

猜你喜欢

童趣儿歌句型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典型句型大聚会
睡觉儿歌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童趣照相薄
儿歌绝唱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