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山鹧鸪的隐秘生活

2018-04-02黄耀华

森林与人类 2017年9期
关键词:幼鸟鹧鸪雄鸟

黄耀华

四川山鹧鸪为中国特有鸟类,仅分布于四川中南部和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550米的天然阔叶林中。由于中低海拔的天然阔叶林被破坏,四川山鹧鸪的栖息地稀少且破碎,其种群数量不超过3000只。四川山鹧鸪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EN)等级。

以往的研究认为,四川山鹧鸪的分布区涉及大相岭山系南缘、小相岭山系东缘、凉山山系东北部、乌蒙山山系西部,行政区域涉及2省5市(州)19县(区)。栖息地由10片现实栖息地和36片潜在栖息地组成,总面积约5869平方千米。“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是四川山鹧鸪最大的两片现实栖息地,而“大风顶北段”片是连接这两大片现实栖息地非常重要的潜在栖息地。2014年下半年我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区域野外巡护时听到了四川山鹧鸪的呜叫并几次目击到实体,证实了“大风顶北段”有四川山鹧鸪分布,“甘洛-金口河-峨边-马边-美姑”片和“雷波-马边-屏山”片实际上是连成整片的现实栖息地。

喜欢树木高大茂密的天然阔叶林

四川山鹧鸪的体型与常见的灰胸竹鸡相似,行踪隐秘且机警。即便目击者运气好能看到它们,但下一秒它们就不见踪影了。为了拍摄到清晰的四川山鹧鸪照片并初步了解四川山鹧鸪在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北段的分布情况,我们决定在保护区内安放红外相机拍摄四川山鹧鸪。但我们在2011年至2014年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只拍摄到一次四川山鹧鸪,对于怎样安放红外相机来监测四川山鹧鸪,我们也没有经验。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境内,是以四川山鹧鸪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老君山保护区开展了大量有关四川山鹧鸪的科研监测活动。2015年4月,我和同事来到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流学习并参与四川老君山保护区的四川山鹧鸪野外监测。

经过一周的野外监测和交流学习,我们了解到四川山鹧鸪的栖息地选择和活动规律。水源、食物、隐蔽场所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三要素。对于年降雨量达2000毫米,年雨日超过200天的大风顶,从来都不缺少水源。对于隐蔽场所,四川山鹧鸪喜欢树木高大浓密的天然阔叶林,林下灌木层盖度大但密度低,在这样的环境,它们白天可以隐藏在灌丛中,晚上又能在高大灌木或者乔木的枝丫上安心睡觉。四川山鹧鸪的食物主要是隐藏在厚厚落叶层中的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种子,所以厚厚的落叶层和方便取食的不太陡的坡度都是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关键因素。四川山鹧鸪喜欢单独、成对或者成小家族群活动,每年的4-8月为四川山鹧鸪繁殖期,这也是监测四川山鹧鸪最好的时期。

4月底和5月初,我们在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内适合四川山鹧鸪生活的区域安放了红外相机。大风顶北段靠近边界海拔约1800米的一片次生阔叶林坡度较缓,且林下没有浓密的竹子,这里四川山鹧鸪的叫声密度比林下竹子浓密且坡度陡峭的原始阔叶林更高。我们将这里作为重点区域在南北长约2千米,东西宽约0.8千米的森林里集中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8月底我们将安放在重点区域的红外相机取回,由于靠近边界人为活动较多,有5台红外相机丢失,剩下的15台有12台拍摄到四川山鹧鸪,其中10台拍摄到四川山鹧鸪成家族群活动。

如果没有红外相机,要观察四川山鹧鸪的行为是相当困难的,红外相机的使用让我们不但拍到了四川山鹧鸪的清晰影像,初步了解了四川山鹧鸪的分布,还让我们得以窥探四川山鹧鸪隐秘的家庭生活。

雌雄双亲协作抚育幼鸟

最初四川山鹧鸪是成对出现的,这时它们已经完成求偶和配对,但幼鸟还未孵出,此时的雄鸟对雌鸟只能用“宠溺”一词来形容。雌鸟和雄鸟一起活动时靠得很近,雄鸟卖力地用双腿向后不断刨开落叶层,寻找隐藏其中的食物,而雌鸟则悠闲地跟着雄鸟,从雄鸟刨开的落叶中找吃的,偶尔自己刨几下,雄鸟找到好食物时不会自己吃下,而是衔在嘴上不动,雌鸟就会过来从雄鸟嘴上啄食。这样的喂食行为有时1分钟会出现4-5次。这种行为可能是产卵前为了让雌鸟积累更多的营养,也可能是在孵化期让负责孵蛋的雌鸟更好地恢复体力。

5月初,幼鸟开始孵出。在重点区域,我们监测到3个有6只幼鸟的家庭,这时的幼鸟还很小,但它们精力充沛,紧紧地跟在父母身边。雌鸟和雄鸟也始终保持3米以内的距离。这时的雄鸟不再“宠溺”雌鸟,雌雄双亲都会卖力地刨落叶,幼鸟会分两批,分别靠在双亲旁边,捡食亲鸟刨出的食物,偶尔也自己学着父母刨落叶,但显然“力不从心”。双亲找到好的食物时都会衔在嘴里不动,等幼鸟来吃,但雄鸟喂食幼鸟的频率比雌鸟略高。红外相机还拍摄到雌鸟刨出一条大蚯蚓,蚯蚓在地面扭动,两只幼鸟跑过去围攻蚯蚓的画面。这时的幼鸟体温调节能力还较弱,有时雌鸟会半蹲下并蓬松起羽毛,感觉到冷的幼鸟便会钻入雌鸟腋下取暖。

到6月下旬,幼鸟已经长得比较大了,有了一定的觅食能力,白天也不再需要到雌鸟腋下取暖。这时四川山鹧鸪家庭觅食的队伍会变得分散,亲鸟也很少喂食幼鸟。随着幼鸟的长大,雄鸟又开启了对雌鸟的“宠溺模式”,不时会给雌鸟喂食。8月下旬,幼鸟已经长得和亲鸟差不多大了,雄性幼鸟也慢慢长出和成鸟雄鸟类似的羽色,或许不久后幼鸟就将离开亲鸟独自生活。

竞争者和天敌

让它们保持种群健康

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观察到与四川山鹧鸪同域分布的雉类有:灰胸竹鸡、白鹇、白腹锦鸡、红腹角雉,而重点监测区域同域分布的只有白鹇和白腹锦鸡,这些雉类与四川山鹧鸪有着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灰胸竹鸡分布海拔最低,且偏爱人工林,与四川山鹧鸪栖息地重叠面积小。白鹇和白腹锦鸡主要取食地面上的食物而不会刨开落叶取食。红腹角雉分布海拔较高且取食植物嫩叶较多,也不会刨开落叶取食。这4种雉类和四川山鹧鸪之间都没有激烈的竞争。而同域分布的雀形目鸟类灰翅鸫则表现出和四川山鹧鸪相似的取食习性,会用嘴刨开落叶层寻找无脊椎动物,两者在取食上有一定的竞争。

在重点监测的区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食肉目动物有:黄喉貂、豹猫、赤狐、花面狸、斑林狸、猪獾、小灵猫7种,其中黄喉貂和豹猫较为常见,对四川山鹧鸪的威胁也较大。四川山鹧鸪的另一类天敌是能够在密林间快速飞行的小型鹰类,但红外相机并未拍摄到它们的身影。这些天敌虽然会威胁四川山鹧鸪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但长期的进化让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形成一个平衡,天敌的存在能让四川山鹧鸪的种群保持健康。

但不容乐观的是,重点监测区域由于靠近边界,有家猪、黄牛、马、山羊等家畜活动,有时还会有家狗活动。这些家畜都可能会破坏四川山鹧鸪的地面巢,家狗甚至可能会捕杀四川山鹧鸪。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四川山鹧鸪的重要栖息地,四川山鹧鸪也是马边大风顶保护区区别于其他大熊貓保护区的特色物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马边大风顶保护区需将已在高山草甸成功实施的禁牧推广到低海拔的森林,并严格管控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内的采笋、挖药、偷猎等其他人为干扰。

猜你喜欢

幼鸟鹧鸪雄鸟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鹧鸪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鸟类救助指南
彭泽救助3只领角鸮幼鸟
鹧鸪爷
麻雀能感知配偶是否“劈腿”